雜談|父子關係永遠比父女關係複雜

有一天早上,剛上班沒多久,看見父親給我發了張照片,一張高速公路上寫著「香格里拉」的風景照,我便知道他又去出差了,於是開始聊天,普通的家常而已。大概知道我喜歡那種風景優美的旅遊地,父親每次去一些出差,看到有趣的、優美的風景總會給我發一些照片,比如幾百元就能過境玩幾小時的寮國街道、少數民族的一些奇怪小吃、香格里拉的太陽月亮同掛天上的奇景······總的說,我們父女倆的相處方式挺融洽的,但一想到父親和哥哥的父子模式就會讓我一直很好奇:是不是每一對父子的相處都有些隔閡和間隙,甚至有點敵對?

對於父親寵女兒,我不否認,我不是那種會撒嬌的女兒,但我想要的,只要是在父親能力範圍里的他都會儘力給我;相反,對於男孩子,身邊親朋的父子關係都不是那種親昵的關係,相互之間言語不多,好像父親們天生就會疼女兒、糙兒子,偶爾也會聽到我哥背地裡和我抱怨:「你轉學回來,老爸還會給你打幾個電話聊天,我轉學回來,連一通電話都沒有······」一句兩句還是能夠聽的出子對父的小小埋怨。都說父子脾氣不和,其實,最了解的莫過於母親,一個丈夫、一個兒子,她怎麼能不懂,聽母親說:「他們父子倆其實都一個脾氣」,仔細一看,確實---都倔。

我一直想不明白父子關係問題出在哪裡?唯一能用來解釋的是—思想以及男人們的不愛面對面流露情感的通病!老一輩遵循守舊也愛面子,認為要想周圍親朋鄰居那樣,在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年紀的事,該讀書就讀書、該結婚就要結婚、該有事業就要有點成績;兒子們又有自己的想法,總想要多看看、想要找個合心意的、想要做自己喜歡的·····兒子覺得父親逼著自己去做他不願意的事,父親也覺得這唯一的兒子太讓自己失望,各自的心思全說給旁人聽,卻從不直接面對面說清楚,我想這就是中國式父子關係。

我記得朋友的哥哥曾經在讀大學期間就因為要不要入黨這個問題和他父親鬧起了矛盾,父親想讓兒子入黨,兒子卻另有自己的想法;另一個則是為了留不留陽台的問題,父親想要拆了陽台增大空間,兒子則想留下另類設計······諸如此類的事其實很多,這在我看來是能和父親溝通的,只要稍微退讓一下的小事,怎麼就在父子之間上升成了不得了的原則問題了呢?這其中的理性和感性到底個佔據多少才會有這種連女兒們都不屑去爭辯的「大事」發生?

中國式的父子關係還是太內斂太含蓄,有些情緒表達太冰凍,上代要溝通,下代不願意,下代聽不進,上代就怒了,一怒事情就砸了,你情我不願,接下去上下代循環起一言不合就僵的關係,是不是這就叫代溝呢?還是男孩子的成熟期比女孩來得晚,青春期的叛逆逗留的太長?但是反著來說,如果說太叛逆的兒子不好,那麼太聽話順從的兒子是不是也不太好?有時候叛逆不代表不孝順,或許是時機未到不夠成熟,待到他們真的「長大」了,未必不能讓父親引以為傲;那如果太聽話順從的兒子呢?是不是就凡事以父母為主,小到選擇專業學科、大到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都要聽父母的?這種沒有自己主見的聽話兒子是不是就真的讓父親驕傲了呢?也許每一個家庭都不太一樣吧!

我想,父子關係永遠比父女關係要複雜得多,女兒一不高興了,父親會說:「我今天煮你愛吃的···」、「我明天帶你去···走走」之類的,挑女兒喜歡的哄一哄也就好了,但這些話貌似我從沒在哪一對父子之間聽到過。不過倒也能理解,畢竟女兒要溫柔對待、兒子就要強硬教養是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觀念,但是這對一些不擅長溝通且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家庭來說,父親這種不平衡的對待方式似乎會讓兒子們因為缺乏父愛而感到心底失落,所以這種所謂普遍的教育理念還是要以自身家庭背景為實際,否則彌補比造就更艱難!父子之間,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只要成為了父子,總會有愛牽連著,相互都希望更好,但中間造成的許多矛盾只是少了一點主動表達和溝通契機!

推薦閱讀:

一個人如何增加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你選給你買愛馬仕的娘炮還是好身材的搬磚硬漢?
臉盲是種什麼體驗?
如何有效防止蘆薈冬天受凍傷?

TAG:雜談 | 生活 | 家庭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