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2年半的心理路程——尋找生命的意義

作為一個生活環境簡單又容易滿足的孩子,初入職場就碰的鼻青臉腫,陷入了抑鬱。不懂人際,不會說話,不會做工作總結,不會邀功,各種不會,像是沒出校園的小孩子,純純的小白一枚。

當時感覺最大的難點就是人際。看職場技能書,努力了解同事,分不清對錯就把責任攬自己身上,因為堅信,世界是很大的,有很多自己不懂不知道的東西,這些我認為是錯的,也許是對別人來說就是對的.....這樣往往意味著無底線的妥協,直到某一天照鏡子的時候,感覺鏡子里的那個人好陌生,消失的笑容,疲憊的眼睛小心翼翼的看著周圍,壓抑而孤獨。從話嘮到沉默寡言,從張揚到沉寂,彷彿就在一瞬間完成了轉換。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卻是顛倒了,可是怎麼辦,重新尋找過去,才發現已經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漸漸的我意識到:過去了就沒有了,即使重現也不再是當初,因為心境變了。這段壓抑扭曲的日子或許是我成長的必要條件吧。那之後,我的關注點從後向前轉了過來,開始想要重建已崩塌的世界觀,尋找人生的堅持。

哲學、宗教、心理學這些課程講座名著,我都去聽都去讀,當然是以當前有直接作用的,能聽懂的為主。為了讓生活幸福亮點多一點憂鬱少一點,開始養花種草,喝茶讀書,瑜伽騎行,成了在別人眼中活的很有姿態和品質的人。

尋找的過程孤獨、絕望卻又期待,漸漸的我意識到,並沒有普世的世界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我明白建立自己的信仰是一件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喜的是我認識到了TA的重要性,沒有被日復一日的生活麻木,悲的是沒有同伴,周圍能交流這種話題的人太少。怎麼建立價值觀,對錯是什麼,我很迷茫,甚至覺得人生沒有價值沒有意義,這些負面情緒每天消耗了我一大半的精力,這條路剛開始走就已經很疲憊。

然後一個朋友幫助了我,我們好久沒有聯繫了,意外的打電話聊了一會就聊到這個話題,他的思路清晰,信仰堅定,幫我思想上的一團亂麻捋順了不少。他認為我的主要問題應該是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沒有一個讓自己永遠充滿幹勁與激情,不知疲憊走下去的理由。那就從這方面來說吧。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即世界是物質的,所以世界本身沒有意義。人與人和這個物質的世界組成了社會,在社會中的人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對他人產生了影響,這個意義因人而異,是由個人行為決定的。你有什麼樣的行為,就具有了什麼樣的意義。即你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然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個人生觀就是你對生活的態度,價值觀就是你賦予自身的意義。

「所行先於本質」,即你做出了什麼樣的事,表明了你的本質,本質=世界觀。其實我一直是反對這種觀點的,就像我一直認為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可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以說大部分都在妥協,所以說做的並不能直接認為是人的本質。但是後來想想,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果總是在妥協,其實就是生活成了另外的樣子,顯示出的姿態即使不是你所想,做的多了便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你的本質。所以,我開始贊同 本質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想出來的。

所謂的對錯,依照自己的本心與堅持判斷。人的喜惡是天性,像王陽明所說的,對美好的事物,比如鮮花陽光,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而不是社會教條下的認同,對臭哄哄的環境也是發自內心的不喜。人很多的痛苦是因為讓教條主義框架了自己,做出了違背本心的行為。若要幸福,需喜惡隨心,行為隨心,那麼對錯便有了判斷。對於無法界定的,隨本心去做,即使以後認識到了之前的錯誤,但人都是在犯錯中成長的,不需要想太遠的沒有價值與意義的東西,對當前的你來說,對了就去做就好。

所謂個人的價值。工作和人際交往是你的行為,行為創造出的結果就是你在社會中價值的體現。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接受這種差異,無須用別人的世界觀來約束自己。別人的對錯觀對於你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怎麼樣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不要說什麼為了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當你還沒有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這就是一句空話,因為沒有共情(情感共鳴),對你沒有任何意義。TA激勵不了你,給不了你力量。

也不要說超脫一切。修鍊在世俗,我們有自己扮演的角色,拋下一切責任的不是超脫,是逃避。所謂不入世焉能出世,大隱隱於世便是如此吧。

保持對生活的感覺,酸甜苦辣咸,讓這些滋味豐富生活。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擁有對世界的新鮮感。可這也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另一個說法是不求甚解;而深度耕耘的另一個說法是頑固不化。這便需要一個度來衡量行為。怎麼把握自己的度?中庸之道是否適合我?或者,我是否適合中庸之道?

回歸到最初,如何給自己一個不知疲倦生活下去的理由。

至此,好像已經接近了我想要的了...卻依然迷惑...

推薦閱讀:

平庸之惡的哲學追思
阿爾法狗60連勝,人類能學到什麼教訓?
一篇長長長長長的《西方哲學史》讀後感

TAG:心理 | 生活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