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總有人私信我,希望能推薦些好的書籍幫他們解惑,其實知乎上這樣的提問和優秀的回答並不少,我也並不否認讀書是一個獲取知識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我並不推崇年輕人以「讀書」作為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

  其實我是一個不怎麼看書的人,要說看書,其實有很多書在我的待看書單里,比如《思考,快與慢》,《傳習錄》,《曾國藩家書》,《禪與摩托車的維修藝術》等都是非常好的書,對待很多年輕人來說,其實我認為往往高估了知識的作用,而低估了能力的磨鍊,也就是缺乏知行合一,太多人都是敏於思而鈍於行,這是現在年輕人所犯的年輕病中最要命的。

  曾國藩曾經提出「讀書不二」的話,也就是,一本書沒有看完不要去看另外一本,其實在於我個人來說,雖然不怎麼看書,但是我看書精,譬如鬼谷子的《本經陰符七術》,還有一些佛經理論,對於我個人來說是裨益很多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書中的道理好懂,內容不多,但是對於其中道理的領悟,沒有個十年八年的人生閱歷是很難消化的,尤其像《本經陰符七術》中就一個「養志」篇就值得一個年輕人用20~30歲這10年去仔細琢磨。而佛經我認為其實只要懂3個字「戒、定、慧」一個人就能有根本性的改變,但我到現在都做不到,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因為真的六根不凈,實在慚愧。

  連這些對人有根本性幫助的道理我都做不到,實在不好意思再去看別的書了。

  但是行萬里路就不一樣了,很慚愧,由於自己各種原因,我直到30歲才第一次走出國門,去了一趟泰國遊玩,這才真正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真正含義。因為在陌生國度,原來熟悉的環境和使用的工具都開始不管用,所以會遇到很多問題,儘管現在社會很發達,可以讓我們使用各種工具,但是到了陌生國度,依然還是有語言問題、社交問題、比如第一天去了就掉了一隻隱形眼鏡,同時開始眼睛發炎難受得很,去找眼科醫院就成了一個很麻煩的事,首先打車的司機就不知道我要去哪裡,他聽不懂英語,我只好用肢體語言比劃,溝通了半天他才知道我要去眼科醫院,去了醫院不知道隱形眼鏡的單詞怎麼說,又是跟醫生護士使勁比劃,然後才知道原來是我的隱形眼鏡掉了一隻,然後眼睛發炎。

  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其實讓很多事變得更加歡樂,我也學會了很多英文單詞的說法,還有一些泰語,更結識了一個美麗的護士妹妹,還跑到樓下專門給她買了一束百合花,說她就像這束花一般美麗。

  其實最後原來我才發現,其實人和人之間的溝通,除了一些必要性的單詞,其實肢體語言就可以搞定5成,後來我認為出去旅行,需要熟悉當地環境的人帶,所以我第一反應就是去找中國人,後來還真給我找到了,在一個澳門人開的餐廳里遇到一個香港人,在芭提雅賣房子,雖然是香港人,但對中國人的態度還比較友好,64年生人,當天晚上就帶我去見了他的荷蘭和西班牙朋友,晚上愉快地喝了很多酒,然後去有名的好萊塢酒吧撩了一晚上妹。

  在這個環境中,我聯想到的是那些失去雙手,但依然能奏出美妙鋼琴曲的俄羅斯人;那些失去眼睛,卻靠聲音也能玩遊戲的人;為什麼呢?

  因為人是適應環境的動物,當外界的環境改變時,人的需求不會變,有需求,就有問題要解決,而陌生的環境會讓原本容易被滿足的需求變得更難滿足,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能力會被逼出來,原來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環境的逼迫下人的主觀能動性會升級,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去想很多以前自己不會想的辦法,做到原來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想想古人為什麼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在古代,交通、通訊、語言、食物、醫療、住宿等等方面的問題解決起來更困難,所以迫使這些人不得不在「行萬里路」的這個過程中去逼迫自己解決更多問題,人的能力就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鍛煉起來,而挑戰陌生的勇氣和信心也就通過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漸建立起來了。

  如果能做到一件事,人會很本能地採用更容易的方式,現在這個社會大量工具和手段的產生給人們提供了很多便捷,也把人分為了兩類,一種人逐漸在這種便捷中成為弱智和低能,每當想起自己的夢想只能遙望星空。而另一種人卻因為這種便捷感到恐慌,因為工具和手段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同時成為一種習慣綁架著我們的生活,成為一座囚籠把我們關起來,讓我們在習慣和熟悉這些工具和手段的過程中,失去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永遠只做著自己熟悉的事,見自己熟悉的人。

  所以,其實大量的煩惱都是因為,人們走不出自己給自己製造的那座「囚籠」罷了,逃離你的舒適區,給自己一些壓力,你的世界會更精彩,你的勇氣、信心和智慧也會更多。

  想參加我公開課直播的朋友,歡迎加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C 576897379

  點擊鏈接加入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C】:二維碼頁面

推薦閱讀:

高進和王冕關係如何呢?
為什麼這麼多人討厭沈夢辰?
社交恐懼症心理:見老師感覺難堪
有一種假大方叫做真小氣
跟女生聊天時總是沒信心怎麼辦?

TAG:日常心理分析 | 人際交往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