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天旋地轉?耳朵里的「小石頭」掉下來了!
你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翻身或起床時出現短暫的旋轉性眩暈,甚至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等癥狀?如果有人不小心「中槍」了,小編要提醒你,這極大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耳石位於內耳中,是感受身體重力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重要結構,但是一旦脫落入半規管內就會影響半規管的內淋巴流動而引起眩暈癥狀。
耳石症是最常見導致眩暈的疾病,大約30%眩暈是該病引起的,老年人則比率更高,甚至達到50%。主要表現為翻身或起床時出現短暫的旋轉性眩暈,持續一般小於1分鐘,多和頭部運動有明顯關係,癥狀輕的患者僅表現為行走不穩、頭重腳輕的感覺,一般部分患者還有噁心、嘔吐、出汗的癥狀,一次發作後患者可能會感覺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周的不穩感。
耳石症的病因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病因仍不明確,但與下列疾病有關:
①耳石病,曾有證實在後半規管壺腹嵴內有顆粒狀嗜鹼性物質。嵴頂的沉澱物(嵴頂沉石症)可能是來源於耳石的一種碳酸鈣結晶,正常時植入在內耳的球囊和橢圓囊斑上,橢圓囊位覺砂膜的自發性蛻變、迷路震蕩。
②頭部外傷,特別是多發於輕度頭顱外傷後數日及數星期,或乘車時突然加速、減速運動導致頸部「揮鞭傷」等。也可見於耳部手術後。
③耳部疾病,梅尼埃病、中耳炎、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突聾等內耳病變後常可繼發出現耳石症。
④後循環缺血、內耳循環缺血
耳石症的臨床癥狀
1、與體位變化有關
常發生在起床、翻身、坐起、抬頭等體位變動時。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症,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s之內,可伴噁心及嘔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訓練改變至激發頭位時出現一種旋轉性的短暫的易疲勞的眼球震動,作耳向下時眼震為順時針方向,右耳向下時為逆時針方向,眼睛震持續過程中,先是逐漸增強,其後逐漸減弱,當從卧位回至坐位時,出現一種方向相反的短暫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為數小時至數周,個別可達數月或數年,眩暈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眩暈的成為變化較大,嚴重者於頭輕微活動時即出現眩暈,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眩暈發作後可有較場時間的頭重腳輕及飄浮感。
4、多見於中年患者(45-50歲)。
耳石症的治療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一種常見的前庭性疾病,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治療方法較多。雖然耳石症是一種有自愈傾向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時間有時可達數月或數年,嚴重的可導致工作能力喪失,故可儘可能地進行治療。
1. Epley手法
患者由坐位迅速變為平卧位,頭稍伸出床沿做半懸垂位,向患側轉頭45°,使患耳向下,然後轉頭90°使健耳向下,保持這個頭位回到坐位,頭轉向正中並含胸低頭。每個位置待眩暈消失再到下一位置。
2. Semont手法
患者迅速從坐位轉到側卧位,頭轉向健側45°,保持一段時間,然後起來到坐位,再向反方向做。
3. Brandt-Daroff習服練習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迅速向患側卧位,眩暈消失後保持30秒。然後坐起等待眩暈消失。患者應向對側重複以上運動,停留30秒,坐起。整個治療練習重複10~20遍。每天3次,如果連續2天無眩暈出現,可停止治療。
4. 滾木練習(1ogrollexercise)
主要用於外半規管BPP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向患耳側卧→仰卧位→向健耳側卧位→成跪姿,雙耳放膝蓋兩邊,頭前傾,保持30秒到1分鐘。每天做一到兩次,堅持一周。如果無法確定哪側受累,則可隔一周朝相反方向做一次。
5.儀器治療
儀器治療效果較明顯,絕大多數患者經過1-2次複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耳石症手法複位看似簡單,但是必須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複位,以免發生危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