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說茶1001夜之2 普洱茶的分類
05-03
茶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採摘季節分,有春茶、夏茶、秋茶(谷花茶): 春茶:正常情況下,雲南的茶區2月中、下旬開採台地茶,3月中下旬開採大樹茶。 頭春茶。大樹茶的頭春茶采於3月中下旬至4月初。頭春茶茶質厚重,但由於雨水不足,故葉條偏小,苦澀味重,刺激性強烈。 春茶第二采,成為春中茶,通常認為是一年中最佳的原料。條索肥壯,芽毫顯露,入口口感醇和,水質厚重,香氣飽滿。 春茶第三采,采於立夏之後,品質下降較多。
推薦閱讀:
請大家注意,「正常情況下」這個前提。
這裡相信會有不少人認為是頭採茶最好,大滇和很多制茶人,卻是認為春茶第二采最好。如果熟悉農作物生產的就知道,第一批茶的採摘是為了把較弱的芽和葉摘除,給第二批贏得生長的空間和所需的營養。比如種玉米或者蘋果,第一批總是把那些發育不良的果摘掉,以便第二批獲得充分的養分供應。 夏茶:五月後雲南進入雨季,茶葉生長迅速,品質迅速下降。但因為雨季茶原料多酚類、兒茶素等含量高,因此台地茶多用來做渥堆熟茶。 夏茶通常葉大而薄,梗長而細,口感上苦澀重而難化,水質較薄。 夏茶製作的普洱生茶,基本可認為是劣質普洱茶的代表,價格低廉。 很多人不理解,認為熟茶用夏茶做,等於低劣的代表,實際不然。如果有發酵經驗的人,就會持不同觀點。實際上,春茶發酵難度不小,容易發酸;夏茶足夠澀,如果渥堆發酵充足,反而醇厚得多。叫囂春茶發酵,實際上並不會帶來額外的價值。在整個發酵的變化過程中,如果是發酵足夠或者過度,即7~10成熟,春茶的優勢是體現不出來的。只有在輕發酵的程度下,春茶才會有優勢,也就是發酵在6成熟或者以下。但這樣的發酵程度,實際上違背熟茶的初衷,讓你沒法現喝,因為輕發酵的茶還帶有澀味。至於什麼是輕發酵和重發酵,以及適度發酵,以個人發酵的例子而言,大滇很慚愧,發到適度的茶只有一款——吳印良品。重發酵的是陳香老茶磚,輕發酵的是龍牙宮廷,還有7591這樣的茶。實際上,對於老黃片,比較老的枝葉,重發酵是正解,而對於正常的茶,應該發酵到適度7~8成熟。輕發酵我是不贊同的,那樣做只是出於利益考慮,不願意冒風險而已。 頭春茶,葉條偏小,苦澀味重,刺激性強烈。春茶第二采水質厚重,香氣飽滿。夏茶通常葉大而薄,梗長而細,口感上苦澀重而難化,水質較薄。夏茶製作的普洱生茶,基本可認為是劣質普洱茶的代表,價格低廉;這樣的概念,對於辨別一些普洱茶來說,是基本的概念。 秋茶:9月後,雲南茶進入秋茶季節,茶樹上長出了披滿白毫,肥厚飽滿的新芽。因為處在稻穀開花的季節,因此也稱為谷花茶。 谷花茶優於夏季雨水茶,雖不及春茶滋味濃厚,但苦澀味低,香氣好,外表美觀,也是有部分廠家用它來做普洱生茶或渥堆做熟茶。注意秋茶的標誌,具體來說,苦澀味低,外觀比較漂亮。當然,說這些,只是個大概,還要看大家具體去對比。301的易武和302的易武可以很方便地對比出這些結論。 春茶、夏茶、秋茶,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辨別茶的品質,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普洱茶其他的分類方式,就簡單提一下,不細說了……大樹茶、台地茶,是按樹的形態來分;
古樹茶、老樹茶、小樹茶,是按樹齡來分; 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是按物種進化程度分; 生茶、熟茶,是按發酵方式來分,生茶是自然後發酵,熟茶是人工渥堆發酵後,繼續後發酵; 然後按倉儲方法,又分濕倉和干倉。 大滇自創的分類方法,按最佳飲用期分類,針對的是現在市場上已經存在的成品普洱茶: 第一,即飲型 包括袋泡茶,以香味著稱的月光白(關於月光白是否屬於普洱茶有爭議)、迷你沱等可歸於此類。 第二,短期飲用型 在3年內飲用尚可,但長期存放口感衰減,此類茶可列為短期飲用型。由於製作原料及工藝所限,茶青所受傷害較大,喪失活力,故此類茶不耐存放,只能在短期內飲用。顯見於現代工廠經高溫殺青,高溫烘乾製成的生茶(2007年很多茶屬於這類)。第三,中期儲藏型
部分茶區茶,因茶種屬性,香氣日久喪失;或因工藝製程原因,以經驗判斷,不宜久放。適合5~7年內存放,多存無意義。部分黃片製作茶,雖工藝適度,但無長期存放的意義,5~7年已經是最佳(景邁或者某些香氣盛的茶。而景邁的茶,若壓得很緊實,則存放會更久些)。 第四,長期收藏型 唯同時滿足以下條件者,適合長期收藏。 (一)合適的原料 原料是基礎,不好的原料自然沒有收藏價值。收藏級別的茶,自然應該選上等原料製作,其中以大樹茶、古樹茶為上品; (二)合適的工藝加工 這裡包括了鮮葉殺青,以及後續的加工工藝。殺青適度,揉捻適度,成型鬆緊適度。成型後不要烘乾,自然陰乾為宜。 很多茶農的茶在原料上佔據了優勢,並非虛言。故很多人認為,自己家做,可以選好料,揉捻、殺青、曬青,自己都可以做得好了,而且還用石磨壓制,一定比大廠好。這個論點是錯誤的。 茶農茶的缺陷,並不是原料問題。我知道通常很多茶農做的茶,原料都很不錯的。茶農茶原料我假定OK了,後面就是壓制的工藝了;這裡就出現了致命缺陷,原料的處理、蒸茶、乾燥,三大缺陷。 茶農茶的缺陷之一,原料的處理、精加工原料的篩選處理需要某些設備,需要某些特製的房間。其它不講,只講一個精製,大家會看到,大滇有的茶,是經過切制加工的,有的是不切的。這個主要是收到原料後,發現有的茶前期揉捻不夠,導致後續轉化不利。這個時候,是退不回去的;這種比例的茶,有時會到10%~25%。這種主要是台地茶、小樹茶,茶農做的時候不認真啊,因為便宜。這個時候,制茶者的功力就比較關鍵了,需要處理。而茶農是不會考慮的,壓個餅,一張紙,搞定,這個是他們的思維邏輯。相應來說,大廠在這些方面有優勢,精製處理、發汗,這些是茶農根本做不了的事。同樣,大滇制茶的時候,開始都得告訴工人怎麼怎麼做,對茶農,要告訴,怎麼怎麼殺青,到什麼程度,揉捻到什麼程度。
茶農茶缺陷之二,蒸茶 有規模的茶廠都用鍋爐蒸汽蒸茶,大約5~7秒就壓制。茶農,還有一些小廠,用蒸鍋、蒸籠等蒸茶。15~20分鐘,不確定,經常把茶蒸爛,壓制。如果蒸不足,壓制不成餅,返工再蒸,也是常事。所以我去很多小廠,最關鍵看他有沒有鍋爐。這類似於牛奶的消毒問題,巴氏殺菌跟人工煮了消毒,最後的鮮爽度是大不一樣的。 茶農茶的第三個缺陷,乾燥 由於著急交貨,或者沒有任何意識,我看見很多茶農是用太陽晒乾餅茶的。如果沒太陽,就烘乾,這個跟正規茶廠的正常烘乾是不一樣的。正規的烘乾工藝是通過鍋爐地熱管加熱,讓室內溫度維持在35度左右,茶餅放在架子上,大約3天左右。陰乾是最好的方式,但你得有耐心,一般春天需要7天左右,而且佔地方。當然,我也見過趕工,很多小廠或者茶農直接烘乾出貨的,當天原料進去,當天成品出。 由於這三方面的因素,雖然多數茶農茶原料上佔據了優勢,但綜合觀察他的餅,我還是不敢給很高的評價。而事實上,大廠的很多茶,雖然原料不太行,但如果後期工藝是合理的,會比茶農茶更有前途。所以很多茶農茶現喝固然好喝,存放下去不是很樂觀;所以在春天壓餅,相對來說,是比較合理。而夏天,基本上不壓餅。秋天壓餅,時間比春天還要久,因為不時下雨。 (三)良好的儲藏方式 儲藏應該選乾燥的地方自然陳化。所謂進倉之法,實為投機取巧之事,效果已經證明,無益於普洱的長期存放。 合適的原料 + 合理的工藝 + 良好的倉儲 = 好普洱大滇這個分類的目的,是便於大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普洱茶。所以,一眼看去,如果要存的茶,那是要仔細挑選的。現喝就無所謂啦。
如果只是喝茶,不是玩茶,當然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反正都是喝不死人的。如果要收藏,那就有必要加強學習了。 很多人都會說,以口收茶。這個對於新手來說,是不適用的。根據你心目中的存儲時間來選茶,才是正道。 大滇說茶1001夜,今晚到此結束。謝謝。OVER!推薦閱讀:
※漲姿勢!不懂茶沒關係,看這一篇就夠了!
※飲茶常用茶具,資深老茶鬼們請迴避
※論洗茶的正確姿勢
※說說大家不知道的冷泡茶
TAG:茶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