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退歐」,普通理財者是圍觀還是陪跑?
我的粉絲們也向我發出呼喚:孫老師談談英國退歐吧!
今天就深入談一下這個話題。
退歐後的狗血新鬧劇
公投前,退歐留歐分析滿天飛,市場普遍預期英國留歐,全球市場還漲了一周。
當6月24日公投結果落地,退歐投票一舉獲勝,全英國乃至全世界都大跌眼鏡:媽呀!真的退了?!
眼鏡渣還沒撿乾淨呢,公投結果公布第二天起英國人民又出現了新一輪狗血的劇情(以下整理於公號「英國那些事兒」的相關圖文信息)。
英國媒體上街隨機採訪群眾,居然有許多人表示:我投退歐是因為以為自己的投票對於結果無所謂。
Google Trends統計了在公布結果後英國人民搜索有關歐盟的問題,前三位分別是「離開歐盟意味著啥」、「歐盟是啥」以及「歐盟有哪些國家」。社交媒體上好多人後悔自己的退歐選票是被忽悠或想當然的產物。還有個本來支持退歐的哥們兒,此前他覺得英國會留歐,就乾脆在公投前一個月發了個二次公投的請願,想著給留歐設點障礙。沒想到後來真退了,卻歪打正著,這個請願獲得了300多萬人的贊同。英國人居然公投能做到這個份兒上,也是沒sei了,全世界驚得牙都掉了!鬧劇歸鬧劇,人家只是和歐盟離婚了,還保持著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沒有我們那麼操心。
人家還是該聽音樂聽音樂,該接吻時就接吻。
別人驚心動魄
你別太上心了
英國「退歐」,離咱們中國普通人還真有點遠。
和咱們直接有關係的,無非是資產配置中歐洲市場因此產生的波動。尤其是歐洲市場中的德國市場,被牽連最大。
最近還真的就有粉絲十分關心這個問題:
孫老師,為啥譜藍要配置德國市場的基金?最近兩年收益和A股比差遠了!現在英國又退歐了不是影響更大?
資產配置理論就不說了,咱們講點人話。
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對波動性的忽略:
其一,判斷一個市場是否值得配置,是看偶然事件影響,還是看實體經濟走向?
其二,中國市場和成熟市場比,哪個波動性更大?
英國退歐,對歐洲而言,並非像次貸危機一樣,戳破了一個無中生有的金融謊言。無論英國還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實體經濟都是穩中有升,要不然李嘉誠先生也不會配置大量資產在歐洲大陸和英國了。
英國退歐,是一個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選擇,更像是夫妻離婚。
離婚短期確實會造成傷害——英國退歐固然已經在短期內造成了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退歐當天全球股市暴跌、英鎊暴跌,連續幾天歐洲股市還在走低。
但離婚總有些好處的,否則也就不離了。
長期看來,退歐和留歐也是各有利弊,這種非因本身經濟出現問題的選擇,給歐洲市場帶來的影響終將回歸理性,並非如同某些人說的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今天截稿之前,市場就已經開始恢復理性,歐洲市場指數開始回調了。
(圖片來源於http://investing.com)我認為,歐洲市場仍然是值得配置的成熟市場。
請看看最近五年,德國市場和中國市場的指數表現——
(圖片來源於http://investing.com)
同樣五年,德國指數也經歷了後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但人家始終保持穩步上揚。
而我們呢?2014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確實漲得很猛,其他四年都用來低迷或大起大落,回到原點。
為什麼我們要通過配置降低波動性?
因為理財是和我們的人生重要目標掛鉤的。不控制波動性,即使平均收益很高,也不能確保在理財目標來臨時有充足的資源。
我以前常說,從太太懷孕的那一天起,你孩子上大學的時間就已經確定了,但那一年的行情是2007年還是2008年,巴菲特也不知道。
普通人控制波動性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不關注短期跌漲,只關注長期目標。
其實,市場對許多大事件的走向預判和我們一樣是無知的。退歐公投前,大多數頂尖基金經理的預期都是退歐不會成功,以至於全球股市在退歐公投前大漲了一個星期。真正退歐成功後,大家又忍不住要瘋狂砸盤。
無論是之前的猛漲,還是之後的砸盤,都是一種市場過激現象。
當危機發生後,普通的長期理財者如果非要有所行動,應該做點什麼呢?
以下這三家國際知名的智能理財機構對於英國退歐後的投資建議值得我們參考:
F
UTURE ADVISOR
美國智能投資顧問平台領跑者之一
股市已經漲了整個星期了,本來還期待這「留歐」的表決。但現在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引發了短期市場的波動……所以如果你想增加你今年的退休供款,甚至開啟供款,那麼現在或許是個好時機。
V
ANGUARD
美國最大智能理財、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我想最重要的是投資者不應該對投資組合做任何魯莽的決定。投資者應該記住自己設立的長期目標,為實現這些目標選擇了什麼資產配置,並且像平常一樣專註於低成本的投資,然後將計劃堅持下去。公投結果無可避免會產生很多聲音,投資者要儘力忽略這些噪音。
P
ERSONAL CAPITAL
美國知名在線智能資產管理公司
英國的決定是重大,但不應該過分憂慮美國的長期、多元化投資……英國股市本身只佔全球市場份額的6%,我們沒有看到它為未來幾個月或者幾年的全球經濟或者造成深遠、系統性的風險,也沒有影響美股的命運。
美國和大多數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券上漲再次證明多資產類別投資組合的好處。
你有沒有做一個投資體檢看看你的資產配置是否合理?一個長期的全球多資產類別配置可以幫你抵禦引起市場波動的事件引發的風暴。
遇到這樣市場普遍反應過激的下跌,反倒是開啟長期理財規劃,或是持倉再平衡的絕好機會。這才是「別人貪婪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我們貪婪」的長期投資勝利的不二法則。
什麼是再平衡?通俗解釋就是某類資產出現短期內跌於合理估值,此時應該在此類資產上追加投資,以維持這些資產在配置中所佔的原有比例。
舉例說明:
某人的資產配置中德國資產佔據10%,現在因為英國退歐的事件影響,資產跌到8%了,於是追加一筆投資到德國資產,將配置重新平衡拉回10%。當市場重新回歸理性時,你也會因為再平衡而獲得應有的收益。這才是國際資產配置上面對波動的合理應對方式,也是一個成熟的理財人,在對未來持謹慎樂觀的預期時應付諸的行動。
說到這裡,我要再給「譜藍」這個「親兒子」做做廣告(笑)。
前段時間許多粉絲朋友們在看到了我的介紹後,下載了譜藍,提了許多建議和意見,我在這裡再次感謝大家的厚愛。我們也遺憾的發現,下載譜藍的朋友中,有五成對於長期理財規劃還沒有下定決心,還沒有開始用譜藍投資。
對於已經開始用譜藍進行長期投資的朋友來說,你可以主動再平衡自己的資產配置,抓住這個機會儘快利用譜藍單獨申購一筆超跌的德國基金,從而獲取未來更加穩定的長期回報。
對於還沒有下定決心開始長期理財的朋友來說,此次的英國退歐事件,或許是市場給我們一個千載難逢的下定決心的好機會,你恰好可以逢低建倉。
開始長期規劃,就好像我們要健身一樣——你的今天永遠比明天年輕,一旦開始健身勢必會帶來肌肉的酸痛和疲憊,可是我們真正在乎和嚮往的,是未來十年後那個更好的自己,不是嗎?
(本文編輯:小白、君boss)
延伸閱讀:關注公眾號「孫明展-真理財」,回復關鍵字「V16」查看文章:
【理財明棧NO.16】為什麼股指漲了一倍,你卻賺不到錢
作者:孫明展,中山大學統計系碩士、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金融系、統計系專業碩士導師、創必承創始人!
更多財經觀點,請關注個人公眾號:孫明展-真理財(zhenlicaiAPP)
推薦閱讀:
※英國補給船春潮服役了嗎?
※以史為鏡:蘇格蘭,愛爾蘭與脫歐——牛津教授眼中的英國政治與歷史
※全球金融黑天鵝,英國轟炸全球經濟
※英國脫歐有什麼壞處?
※英國脫歐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