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格障礙、信念、和思考的思考
關於人格障礙,信念,以及思考的思考
據美國心理協會APA統計,近百分之十的美國成人公民以及百分之六的全球成人可以被檢測出至少有一種人格障礙。2013年更新的DSM-V將人格障礙分為了三大類:A包括偏執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礙,B包括反社會和邊緣型人格障礙,C包括迴避型和強迫型人格障礙。在這些不同的人格障礙中,共同點在於失控的情緒以及無可證實的信念。就後一點而言,為了能準確理解其概念我們需要分別去理解信念的本質與其形成過程,和發出證實能力的思維繫統。有思既有維,首先我們不妨探究一下思維的四個基本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混亂無序的,我們將它命名為初思維。在這個維度里,外部信息通過我們的感官系統(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等)進入大腦,再由腦內的神經將這些大量信息過濾刪減,最終一部分信息被留下等待進一步處理,而另一部分則被擱置或者刪除。將信息分類的決定可以是有意識地也可以是無意識的,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地。在這一個維度,我們可以將這些雜亂無章的、無時無刻的大量信息比作田野里的雜草,等待著被清理利用。但要注意這些感官的雜草雖然來去匆匆,但如果周而復始地經歷卻能給人留下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影響,這一點過後會更加詳細說明。
第二個維度是一帶而過的,我們將它命名為淺思維。這個維度里,信息(例如名字,顏色,位置) 被存入工作記憶,之後可以將他們轉化成短期記憶或者長期記憶。但淺思維不會用特別多的功夫去理解、分析、和反覆記憶,多數情況這些淺處理的信息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很快的減弱直到消失。舉個很普遍的例子,剛開完門之後隨手把鑰匙一放就徹底忘記鑰匙的位置,或者剛剛認識一個新朋友的名字但瞬間就忘記了等等。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去記住和理解這些信息,但可能因為時間限制、聲音混淆、一心多用等種種情況不允許更多的處理。也會有少數情況(比如遇見非常不合常理、新奇的事件)信息被毫不費力的、接近完美的保存的下來。簡單地說,淺思維簡單粗暴的將信息壓縮儲存到記憶里,就好比被農人在暴雨來臨之前匆匆捆綁的小麥,有的搬進了倉庫里,有的留在了田裡,但不論哪捆在細加工之前都沒有實用價值。
第三個維度是有始有終的,我們將它命名為深思維。這個維度里,多種信息以邏輯為導向被主動地與記憶中儲存概念相比較、分類、命題。每一個深思維可以以問題或者命題開始,通過尋找證據來增強與現實的連接,通過證明推理來重組規劃收集到的信息,通過與過去記憶的對比來豐富理解,通過概括總結來減輕記憶負擔,最終得出結論。結論既可以是數學題一樣明確的答案,也可以引出需要更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一個不令人滿足的答案。但,正如人類誕生以來對真理的追求的過程比得到的答案更為寶貴一樣,深思維所經歷的思維過程比得到的答案更為寶貴。因為答案對命題是唯一的,而思維過程中得到的方法卻可以變化無窮。這一過程就好比經過細細研磨的小麥,加工成可以長期保存的、做成各種食物的、健康的精細麵粉。值得說明的是,淺思維與深思維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而是一個邏輯隨著主意識遞增而加強的、連續的維度。
第四個維度是若隱若現的、難割難捨的,我們將它命名為定思維,也叫信念。起初,在我未將思維分類之前,誤以為所有的思維都與信念同等。但分析證明,只有兩種情況可以產生信念:第一種是通過深思維而推理出的結論,第二種則是越過淺和深思維,直接從初思維跳躍到結論。在解釋這兩種形成過程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去了解信念的本質。所謂信念不單單指世界上各類的宗教信仰,或是星象命運,而是廣義上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融入到我們的習慣與直覺,匯成了我們基本的是非觀與價值觀。這個信念是我們所認定的主觀事實,是我們生活的基本法則,也是我們搭建社會的基礎。有些信念是眾所周知的,比如太陽明天會東升西落或者看見烏雲預示著下雨。有些則是只對個人成立的,比如明天早上我會九點鐘到公司因為有司機來接我。不論這些信念正確與否,對持有這些信念的人來說這就是不爭的事實。通過上面說到的兩種形成方式,各式各樣的信念無形的存在於我們生命中的各個角落,每當我們獲取新的信息的時候這些信念就成了現成的標準,指導著我們的行為。好比在餐桌上用精細麵粉或者其他食材做成的美食,不需要客人更多的加工處理就可以直接享用,化為身體能量的一部分。
信念的兩種形成方式造就了信念的兩種本質。通過初、淺、深循序漸進的思維模式得出的信念是憑藉理性主動尋求的產物,奠基於對外部物質世界以及內部精神世界多方面的客觀探究,以及對真理不偽的追求。我們將這種方式得來的信念稱之為淀信念。在這種方式下形成的信念被廣泛的稱之為科學和哲學,因為它具有可重複性、邏輯性、和普遍性。越多的信息採集、越複雜的邏輯推理、和越多的重複試驗,所產生的信念就越接近真理,也因此越被有同樣理性能力的人所接納。 此類信念根據人類邏輯能力的提升和工具的創造而不斷更新、分化著。在追求絕對真理的道路上(如果存在的話),只有形形色色具有說服力的信念,帶著我們緩慢的小步向前。不僅深度思考得出的結論成為信念,整個思維過程也成為了信念。不難理解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也理當是正確的。正如一個思維活躍的冰激凌師可以按照一個基本相同的方式做出各種口味和形狀的冰激凌,之後這個冰點師再將他的方法寫成書或發到網上,這個方法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了那個冰激凌,一個正確運用邏輯思維找到正確答案的人也同樣會運用類似的思維方式去尋找、創造其他的答案。
而在另一方面,略過深思維直接跳躍到定思維是一個更為普遍,但也更為複雜的形成方式。我們將這種方式得來的信念稱之為原信念。說它複雜,是因為這種形成方式在人類理性的控制之外,缺少穩定的規律卻充滿多樣性,難於用理性的意志去捕捉。因此,為了便於尋找這些原信念根源,這裡要介紹一種叫第三人稱理性觀察的方法。觀察者遠離自己第一視角所看到的其他人的信念和自己的邏輯過程,也遠離被觀察者第二視角所看到的自己的信念,只從第三視角觀察被觀察者的整個信念形成過程。這個方法不僅有助於排除觀察者把自身的邏輯混入被觀察者無邏輯或者不合邏輯的原信念中,而產生一個融合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新的信念。還允許第三視角可以不帶任何批判地自由觀察被觀察者原信念形成的過程。這裡所說的被觀察者不一定是某個特定的人,而是任何觀察者所尋找的原信念的持有者。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第三人稱的觀察者當成一部攝像機,記錄全部被觀察者和第一人稱觀察者的交流活動;也可以當成電影院的觀眾,置身情節之內、事件之外。這樣我們便可以更為清楚的看到原信念少而精的規律和本質。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大部分的原信念是被動植入、主動接受的。 不論對於理性尚未發展完全的兒童,還是理性成熟的成人,都會以兩種基本方式接受重複發生的事件。其一,在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中,相同的經驗得以疊加,相似的經驗得以融合。反覆發生的事件被下意識地定義為必然,多個重複的事件被定義為因果。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數不勝數,比如下課鈴響,被學生定義為自由活動的必然,但事實在於老師壓不壓堂;年輕人談戀愛時,每次約會都無比開心,讓兩人認為將來婚姻也必定美滿,只要見到對方就有好事發生。不僅對於人類,動物和植物也有相同的本能,比如主人打開裝有貓食的櫃門時,貓就認定這是吃飯時間,因為每次它吃東西前都會見到主人開柜子,然而主人開柜子可能另有其他目的;含羞草在被無害的水滴觸碰多次後會停止葉子的動作,然而對其他形式的觸摸仍有反應(在此不深入介紹科學家對動植物的研究,有興趣者可以查看斯特凡諾-曼庫索教授的研究)。雖然想起來滑稽可笑,但這就是作為這個星球上有神經系統的生物必備的生存技能,被廣泛的認識為學習能力。其二,在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中,積極的結果增強積極的信念,消極的結果增強消極的信念。與結果相關的事件或者物件也會被下意識地認定為因果,形成信念的強度決定於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刺激的程度。比方說,小孩子每次見到父親喝醉酒就會家暴,如此重複,孩子會認為只要喝酒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員工會因為得到上司賞識加薪而更加認可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加賣力工作 。以這兩種基本方式產生的原信念就像是一盞天平,兩邊分別稱量著消極與積極地事件數量。大部分人的天平會比較平穩,也有一部分人的天平會嚴重傾斜,這類人被我們熟知為心理障礙者。
世界把更沉重的砝碼放在了悲傷地秤盤上。無論是悲傷者的悲傷,還是絕望者的絕望,都是一塊塊沉重的砝碼,築起了一道堅固的圍牆,保護著自己不再受到新的創傷。因著人類和其他生物尋求最直接滿足感的本性,已經形成的原信念不容易被邏輯系統再次加工更新。因為每一次運用邏輯思維都意味著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再次面對一直逃避的記憶,半途而廢的思考只會再一次用於增強消極的信念,認為思考也是無用功、改變不了現狀。我們可以在任何一種人格障礙上觀察到這種思維現象,也可以觀察到他們原信念形成的原因大都來自於受到了在其年齡段用理智解決不了的重複性問題。沒有選擇用「創傷」而用「問題」的原因是不同人在不同心理年齡對創傷的容忍度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一般小孩子對家長的批評格外敏感,他們會認為父母不喜歡他們了,即使父母解釋了動機和理由,在他們的年齡也不會理解;然而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一個成年人身上,過了初期情緒化的階段就會思考事情的原因和動機,從而化解心結。大多人格障礙的形成往往是一系列因素重複組成的。若想烹飪一個心理障礙,那就需要準備一個複雜的菜單。
思維就像一場敵眾我寡的戰爭,對戰的士兵只是受將領控制的個體,只有通過研究士兵們的戰鬥方式,才能認識並擊敗核心的指揮官。在這場思維的戰場上,敵人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事件,而是引發這些事件的基本原理。通過觀察各類人格障礙而引發了對邏輯思維的思考,從思維的維度上發現信念這個產物,又從信念的兩種本質發現了信念的形成方式,最終觀察到了人格障礙的形成來自於在超過其理性年齡可承受的消極的原信念的過度積累。
寫本文的目的是本著對真理的執著和過程貴於結論的信念而進行的思考的嘗試,內容不免存在許多邏輯的瑕疵,和許多對真理的主觀設定,但也都是經過本人思維繫統處理過而產生的淀信念。只願本文對這些神奇奧妙的真理所嘗試的簡單思考能引起更多人對思考生命本質產生更多的興趣。
李澤漢
2016 夏
佛羅倫薩
推薦閱讀:
※怎樣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精神獨立的人?
※人格解體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如何克服完美主義
※為什麼人總喜歡先否定別人的觀點,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現象?
※A型人格更成功,B型人格更長壽,你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