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投資(二):技術分析靠譜嗎?

先下結論:目前在中國流行的部分技術分析相對靠譜。

現代證券市場上的技術分析從發明到現在有了幾十年的歷史,甚至在200多年前日本的米市裡面,K線圖技術就已經被用來分析和預測市場。在這裡我並不詳細追溯技術分析在學界受到質疑的歷史,正如諾獎得主Samuelson提出的那樣,「金融學術界與金融業界之間最大的鴻溝質疑就是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和批評技術分析的部分學者之間的分歧。」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計算機的應用與普及,大量通過學術計算驗證技術分析可行性的文獻資料開始湧現。比較有名的包括Alexander(1961)提出的以其名字命名的亞歷山大過濾原則,認為其具備可盈利性。緊隨其後的是Cootner(1962),Van Horne(1967)分別獨立地驗證了雙重移動均線交錯法則,Donchian(1960)則檢驗了交易區間突破規則。有趣的是,早起針對美國的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實證檢驗中,大多數研究得到了肯定性的結果,發現了非常可觀的超額正收益!

但是有幾點我們需要注意:早期研究時的資料庫建設並不完善,實證研究所檢驗的樣本非常有限。此外,僅有少數研究者考慮到了風險調整,其餘大多數人忽略了技術分析所帶來的風險。如果技術分析的超額收益是以承擔更高風險作為補償,那並不與市場有效性矛盾。此外,數據過分挖掘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研究者可能會選出特定的樣本來證明其有效性,而對於並不顯著的數據忽略不見。

此外,市場也是在不斷進步的。當技術分析已經耳熟能詳時,其有效性一直在衰退。這是可以在幾十年來的研究中證明的。

目前對技術分析的研究已經進入到實證階段。其研究方法可以分為七大類:標準方法、bootstrap法、現實可行性檢查法、遺傳變成、非線性規則、圖形規則還有一些其他方法。筆者將跳過這些方法的闡述,直接講一些已經得出的結論。

以下內容部分參考了汪天都博士在《技術分析、有效市場與行為金融》一書中的量化結論。

然而不要高興的太早。圖中所展示的超額回報率實在太小,以至於在計算交易成本後所有的收益率都出現了反轉。參考下圖:

所以說僅僅通過看裸K,或者根據蠟燭圖來進行買賣是站不穩腳跟的。但是這不代表投機者完全無法通過裸K來賺到錢,比如說三白兵,有可能出現在下降趨勢中,而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可能會考慮到其誘多的可能性而僅僅採用較少的倉位,而在行情已經走平穩並突破時再重倉出擊,投資者的經驗完全可以彌補統計中的不足。但這又歸於無法量化的經驗範疇,不在本文的討論內。

另外已經被檢驗成功的包括雙均線交錯和交易區間突破規則,始終能取得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據驗證,雙重就移動均線規則的年化超額回報率,在所有上市公司股票中平均達到了5.18%。

至於說其他技術指標,MACD一般而言能勉強超過50%的準確率,只是勉強超過而已。如果沒有交易成本和流動性問題,冷血執行的話,能不能贏錢要靠運氣。

RSI的表現極不穩定,勝率總算過半,而KDJ的表現糟糕的讓人難以置信。KDJ指標在趨勢市中的無效性極強,給出的超跌買入信號與超賣信號大多數都是錯誤的。

筆者總結:

1.短期內根據K線來判斷買賣,扣除掉交易成本無法獲得利潤。

2.最有效可靠的技術指標是行情突破:價格在一個窄幅區間內波動,隨後突破上/下邊線移動。

3.其次比較可靠的指標是均線系統。因此我推薦交易新手嚴格地按照均線系統來進行買賣操作,筆者將在下篇中詳細對均線買賣進行講述。

4.僅僅通過MACD與KDJ技術指標無法獲得利潤。注意:尤其是在60分鐘以及更小的時間段內,其效果並不明顯,如果投資者通過MACD與KDJ作為輔助,同時對價格處於高位還是低位做判斷的話,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周線上,這兩個指標的作用會更大。
推薦閱讀:

錢坤投資和巨豐投顧這兩家股票諮詢公司如何?
對於均線選股策略大家怎麼看?多股動態倉位的均線策略能否避開股災?
51倍槓桿,趙薇夫婦「空手套白狼」被罰了!
投資什麼樣的上市公司才需要重點考察 ROE(凈資產回報率)?
本輪行情的不同尋常之處

TAG:金融 | 投資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