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哈佛幸福課講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看了哈佛幸福課全集,我要做的是把課程所有的要點分享給大家。可以滿足沒時間看視頻的朋友們,些許的好奇心。

我想以這首詩作為開篇:「主啊,請賜我安詳,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物。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予我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別。」這句話可以從兩個角度分別看,第一,不能改變的事物,什麼事物不能改變呢?作為人來講,不能改變的東西當然就是人性。人性是什麼,人性包括,作為動物來說的動物性。例如,原始時期的人類,為了填飽肚子,會上樹摘果子,會狩獵逐鹿;為了遠離危險,會躲避獅子的追捕。這就造成了,人類需要運動的天性。再比如,天氣和環境發生變化,我們會變得很敏感,很警惕,擔心會不會有什麼變故。這些造就了,我們是變化的探測器這一天性。人性還包括,作為人類,具有獨特的本性。例如,人類的各種情感,嫉妒,憤怒,抑鬱,焦慮,這些都是人性,而且沒有好壞之分。再比如,人的大腦分不清想像的事和實際發生的事。這些都是人性,是無法改變的,除了接受別無他法。正所謂,「要想號令自然,必須遵守自然。」

第二,可以改變的東西,除了人性以外,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改變。變得健康,變得成功,變得快樂,變得幸福。課程的重點,當然是這部分可以改變的事物。首先,改變事物的前提是,設定目標(12課)。擁有一個目標,會讓我們找到做事的方向,更加專註;有助於我們獲得成功,沒有目標我們就不知道想要成功什麼,當然也就不會成功另外,目標被正確理解會讓人幸福。幸福並不是登上山峰,也不是在山的四周沒有方向的亂爬,幸福是向山峰攀登的過程。

制定自我和諧的目標有諸多好處,一、讓我們更快樂。二、增加幸福感,能解決內在的心理衝突,焦慮,疑惑。三、涓滴效應,投入的做好自己最想做的事,對不喜歡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才會有動力。四、選擇的權利。

如何設定目標有個小方法,在道德的前提下,找出能做的事,再從中找出想做的事,接著找出你最想做的事。介紹了行為價值觀,即VIA,24種人格,告訴我們本質上是怎樣的人,做什麼事會快樂。Character Strengths, Character Building Experts: VIA Character這個網站上可以幫你找到你的人格力量,從中找出4-6種,任選一種並應用它。關於目標的幾點建議:一、寫下來。二、制定最早期限。三、要有短期目標。

有了目標,就可以開始改變了。(9 .10課)改變有兩種類型:漸進式和突髮式。改變還有3種維度:心理學的ABC,即情感、情緒,行為、行動,認識,思維。只有這3方面全都改變,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改變。

A情感、情緒改變(1)漸進式,通過冥想,冥想是將思想專註到身體或呼吸上。經常鍛煉冥想,會使大腦改變形狀,使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2)突髮式,某些事件的發生,可以激發大腦里根本沒有的神經通路,直接改變大腦。例如戰後的心理創傷和生小孩。戰爭後的人們,情感,會持續低落,有人甚至在心理上形成了永久的傷疤。剛生完小孩的父母們,會變得異常有愛心,異常興奮。這種正向的反映,我們稱之為高峰體驗。如何才能獲得更多正向的高峰體驗?一、全然為人,接納你的情緒。二、專註,感受當下,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三、時間,趕時間是高峰體驗的殺手。增加獲得高峰體驗後通路的可能性。一、重演畫面。二、採取行動。

B行動、行為改變(1)漸進式,立即去做,比如想變得樂觀,現在就笑。 (2)突髮式,走出舒適區,進入拉伸區,強迫自己做自己以為是冒險的事。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常識告訴我們,態度決定行為,但反過來也是成立的,行為也可以決定態度。這是一條雙行線。同樣的行為做多了,就會形成態度。有人會說,我不夠自律,並不能強迫自己很久。剛開始的時候,強迫自己需要一定的自律,但堅持一段時間後,當它變成例行公事,形成習慣以後,之後的行動就不再需要自律了,一切就是順利成章的了。就像人們每天堅持刷牙,你並不能說,我每天都堅持刷牙,我有很高的自律性,能堅持刷牙需要的不是自律,而是習慣。想要形成習慣大約需要30-45天的時間,而不僅僅是21天。

C認知、思維改變(1)漸進式,認知重建。對相同的事件有不同的詮釋。(2)突髮式,頓悟。靈光乍現,「有了」的感覺。這種頓悟,貌似是突然產生的,但其實不是,這是有一整個過程的,而這個過程從潛移默化開始。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在某些領域成為專家,在某些領域具有創造力的人,第一階段,準備。學習和研究。第二階段,孵化,將自身沉浸於事物之中,什麼也不做。第三階段,充足的休息。第四階段,評估。

在改變上存在著兩種原型,積極者和消極者。(8課)消極者是專註於不成功的事情的人,專註進展不順的事,專註交往中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工作的問題,總是愛抱怨的人。而積極者正好與之相反。積極者和消極者其實是兩個極端,我們存在於這兩個極端之間,沒有絕對的積極者,也沒有絕對的消極者,我們要做的是,從消極向積極方向逐漸移動。我們所說的積極者並非不會感到痛苦或失望,但區別在於,積極者明白這世界不會事事都如意的,但我們可以扭轉壞事,事情會有好轉的。我們要知道,人的本性決定了我們會痛苦,是人也必然會失敗,但失敗是暫時的,會過去的。成為一名積極者,會使我們壽命更長,幸福感增加。

既然積極者有諸多好處,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是積極者呢?造成當今社會積極者較少的原因是媒體。媒體傾向於報道負面的新聞,因為負面的新聞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關注,但這麼做造成了一個很壞的結果,會給大眾留下這世界似乎只有負面沒有正面的假象。當媒體曝光了一家詐騙公司,使大眾忽略了正在發生了幾百幾千億正當交易。當媒體報道了一則強暴事件,使大眾忽略了幾十億人的正常性愛。當媒體揭露了一家醫院違規的黑幕,使大眾忽略了更多的救死扶傷的醫院。是媒體讓我們變得消極,它讓我們看不到這個美好的世界。

如果我們想當積極者,我們該怎麼做?先看看現狀。人的本性是會適應習以為常的事,驅動我們,吸引我們的是不尋常的事。我們的身體是變化的探測器。但究竟能不能兩全其美,在適應消極的同時,不對積極的東西習以為常?答案是有的,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找出一兩件,有意的將注意力專註於這些事情上,成為生活的鑒賞家。為了避免單調,避免麻木,我們可以經常變換著事情來做,如這一周專註工作,下一周專註於個人私事。而且還要用心創造出平常小事中的新差別,看我以前沒留意過的東西。

講了如何改變,下面講如何變得成功。成功的秘密是自信,熱情和勤奮。信念(5.6課)可以影響我們的表現,首先是因為,如果我們相信,我們就會有動力。其次是因為,一致性或相關性的概念。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心理圖式,也就是你內心想像的世界。人的大腦喜歡我們內心想像的世界和外部真實的世界相一致。這是人類的本性。也就是說,當你相信某件事時,我們的大腦會盡量讓外部真實的世界,變成你相信的樣子,為了滿足一致性。所以說相信至關重要。這裡有4種方法幫助我們重建一致性:(1)更新圖式(2)忽視或拋棄外在信息(3)主動驗證,找事實驗證我的想法(4)創造新的現實。

有著高信念的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通常營造一個積極的情境。他們的辦公桌上,放著愛人的照片,喜歡的擺件,紀念品,藝術品。抬眼就能看到的名人名言。電腦存有,喜歡的書籍,音樂,電影。他們往往還能夠準確解讀自己的表現。例如對失敗的看法,絕大多數人認為,失敗像天塌下來那麼糟糕,我能力不行,我不適合做這個,我感到很羞愧,我就是個loser,我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再來看看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喬丹是投中最後一球最多的球員,同時也是投失最後一球最多的球員。貝比·魯斯是美國打出本壘打最多的球員,同時他也是被三振出局最多的球員。看看愛迪生在失敗了5000次後是如何答覆記者的,他說,我不是失敗了5000次,我是成功找出了5000種不適合當燈絲的材料。關鍵就在於,對失敗的理解是暫時和還是永久的。

對於當前事件的評估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也是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差別。是的,只有樂觀主義者才能更好的建立信念。人們對樂觀主義有諸多誤解,有些人是盲目樂觀,他們對未來的預測脫離的實際,不從現狀出發,對情況做出合理的估計,這會導致他們無法應對殘酷的現實。這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提倡的是從現實出發的樂觀主義。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變得樂觀呢?(7課)首先,採取行動。其次,形象化力量,想像自己會獲得成功。最後,認知療法。重點解釋一下認知療法。認知療法里有3個M。一是,放大,即歸納。舉例說明,我們一開始並不認識椅子,但當我們看過20把椅子之後,即使再遇到我們沒見過的這種物品,我們也會知道這是椅子。這就是歸納。但有時,我們歸納的過度了。某人不喜歡我,被我們歸納成,所有人都不喜歡我。目前找不到工作,被我們歸納成,以後也會找到不到工作。二是,極小化。比如,620名學生,其中,618名在看教材,2名同學在睡覺,如果我們只關注睡覺的2名同學。我們一定會認為這節課程很無聊。我們只關注片面,這就造成了思維的局限性。把小部分人的行為,當做是大多數人的行為。三是,虛構,捏造事實。這點經常發生在推脫責任和總是尋找借口的人身上。上述中的3個是我們應當儘力避免的。這節課本質上並不提倡我們只專註積極面,它專註於提倡現實。

下面一個話題是幸福。決定幸福有3個因素。一是基因,是我們的基因遺傳排列,影響了我們起始的幸福水平的高低。這很好理解,有些人天生就是樂天派,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滿足,有些人天生幸福水平就高,容易感受到幸福。遺傳排列可以影響幸福,它的佔比是50%。二是外部環境,居住地,收入,天氣等。這部分因素佔10%的比重。三是意向活動。所作所為所想,我們對世界的詮釋和我們關注的焦點。這部分因素佔40%。目前階段,基因不可控,也無法改變。收入,經濟只佔有10%的位置。我們把重點放到可以控制的,後40%,也就是我們的意向活動上。人們的幸福感水平曲線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坐標軸,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幸福感水平。首先它有個起始位置,當然每個人高低的位置並不相同,這與之前介紹的遺傳排列有關。然後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這個水平會有高低的起伏。比如,我獲得了終生的職位,幸福感水平會上升,持續一段時間,也許是半年,之後就會歸回到起始水平的位置。又比如,我們失戀了,幸福感水平會降低,我們會很傷心,這也許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最終,幸福感水平仍會上升到起始的高度。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無論他們經歷過什麼,喜悅或者悲傷,中途可能高低起伏,最終幸福水平都會維持在起始點的高度上。我們的目標是讓幸福水平有整體向上的趨勢。

細心的人可能發現了,講了這麼多,內容呢,基本都是正面的積極的。對,這正是這節課所提倡的。現實中,我們關注的消極太多了,我們研究疾病,研究焦慮,研究抑鬱。研究這些消極只能使我們從負到零,可對積極的研究不僅能幫助我們從負到零,還能使我們從零到正。還有一點原因,如果我們僅僅關注消極,我們關注的問題會使我們根本忽略了積極的存在。並不是說不應該研究消極,研究疾病,而是積極和消極同樣重要,需要我們引起同樣的重視。

以上這些內容是在認知層面上,到了真正的行為上,有哪些是需要我們做的呢?謝感謝信(9課),記日記(12課),鍛煉身體(16課),冥想(17課),擁抱,觸摸(18課),充足的睡眠(18課)。這些做法都是常識,如果想詳細了解一下的,可以找到課程的原文。同樣的,這部分篇幅佔用的少,不是因為這部分內容不重要,而是每個人都知道做這些事情的好處,所以不再多說。

最後3個單獨的話題分別是,完美主義,愛情和自尊。

完美主義(15.16課)不是我們所提倡的,與之相對的一個詞叫追求卓越的人,這種人是我們提倡的。兩種人之前的區別在哪裡呢?在於他們面對旅途的方式不同。完美主義者,從A點到B點。是以直線的形式,從A直接到B。他們不允許自己失敗,不允許自己倒退,不允許自己停留。而追求卓越的人呢,也是從A到B。他們是以一種彎曲的曲線的形式,從A迂迴到B。他們允許自己失敗,停留甚至倒退。因為他們明白,是人都會犯錯,我們都會失敗,這是自然的規則,必須遵守。失敗是一生中,我們的必經之路。只有增加的我們失敗的次數,就能提高成功率。而一個人最大的失敗,就是害怕失敗。

完美主義者,有6個特點。一是,自衛性。害怕批評,在他們心中,批評是對其直線方式的偏離。二是,過度誇大問題。把暫時的失敗當做是永久的失敗。並不是說要享受失敗,而要將失敗視為一種反饋和成長的機會。三是,典型的逐利者。四是,傾向混亂。兩件矛盾的事,都想要做好,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就會造成混亂。他們內心的假定是要麼全部,要麼沒有。五是,傷害自尊。當達不到既定目標時,不接受自我。更糟的是,當遇到長期且不可避免的失敗時,不願意去嘗試。因為只要我們不行動,我們就不會失敗。六是,傷害人際關係。自己是完美主義者,也會要求別人也是完美的,可是人不會是完美的,突然發現對方的缺點後,自己會失望沮喪。

如何改善完美主義?第一步,認識它,接受它。首先承認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下一步,從行為上改變它。例如,完美主義者接受不了批評。這時可以主動找人尋求反饋,尋求批評,在行為上,肯定會去反駁這些人。改變它,就是從行為上克制自己不去反駁。下一步,在內心模擬。一步,要知道在成功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草稿。最後,用對待別人的態度看待自己。

持久的愛情(19.21課),在愛情觀上,有些人的想法是,尋找完美伴侶。這個想法有兩點不太恰當,首先完美伴侶,或者說完美愛情,這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可以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件。一定要認清這個現實,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一直活在夢境當中,她們以為會有完美的伴侶,完美的愛情,但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但也不要對愛情失去信心,雖然完美愛情並不存在,畢竟真愛是存在的。然後,尋找這個想法也不大合適。有太多的人,把重點放在了尋找上,而重點則是在培養上。造成這些心態的成因,大都是因為電影的緣故。電影里各種浪漫,各種撕逼,男女主角歷經分分合合,大起大落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可就在此時,電影結束了,當熒幕落下後,才要開始真正的努力。此時,我們會發現彼此的缺點,我們的伴侶並不完美,這才是愛情開始的時候。

怎樣做才能維持長久的愛情,怎樣在熱戀期後維持激情呢?第一步,就要努力,努力培養感情,努力培養一段關係。通常找到王子之前要親無數只青蛙。因此努力是必須的。第二步,心態,從想要被認可,到想要被了解。逐漸了解對方,逐漸加深了解,通過理解對方,通過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對方。第三步,允許戀情中出現衝突。但要切忌,面對衝突的時候,要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不要說這個人怎麼怎麼樣。最後,要做優點感知者,要把自己的伴侶看成比別人眼中的要好。還有一點要多溝通,盡量做主動有建設性的對話。

自尊(21.22課),自尊一詞的定義是,一種覺得自己能夠應付生活中的基本挑戰,值得享受快樂的感覺。高自尊有諸多好處:心理健康,心理抵抗能力和應付困難的能力感強;有很強的人際關係;自尊與快樂高度相關,低自尊常與焦慮並存;可以使我們的意志力有更強的免疫性。

自尊共分3個層次,依賴型自尊,獨立型自尊,無條件自尊。這3個層次是逐級向上的,無條件自尊是最高的層次,但這並不是說,無條件自尊的人(比如西藏喇嘛),就沒有依賴型自尊。依賴型自尊存在與每個人的心中,這是人類的天性。3個層次的自尊如如何劃分的呢?依賴型自尊的人,價值有他人決定,能力感也是跟他人比較獲得能力感。獨立型自尊的人,價值感,用自己的標準評估自己,自我決定。能力感,是和自己的過去作比較。無條件自尊的人,價值感,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參與評價。能力感,我處於某種狀態,與他人互相依賴同時,又怡然自得。舉個例子啊來說明。同樣是寫一本書,依賴型自尊的人,動力是要獲得讚賞和表揚。獨立型自尊的人,動力是通過改進寫得比以前更好。無條件自尊的人,動力是,只要有靈感,就會完成一部好書。

為什麼要培養更高層次的自尊?首先,道德層面上,越是高度依賴型自尊的人,越可能服從權威人物。二,可以找到我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三,對人更加寬厚。四,完美主義的可能性更低。獨立型自尊的人注重表達自己,注重成長和學習。尤其是親密的人向他們施加壓力時,如果同意,不會覺得失去自我。如果不同意,不會覺得被排擠和難受。如何提高自尊?正直;自我察覺,了解你自己;有目的性,有目標,有使命的生活,努力追求;擔起責任,只有靠自己創造生活;自我接納,允許自己有人的天性;要有主見,該說不的時候說不,該說是的時候說是。

至此所有的內容就結束了,23課是總結課,可以看到塔爾教授,總結的本課程所有的重點。就不一一贅述了。有興趣可以翻閱。


推薦閱讀:

人知道生命無意義後,要怎麼活?
如果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離別是為了什麼?
下一步人生整體計劃該怎麼?
什麼時候你突然覺得自己還沒長大?
是什麼事情讓你瞬間對這個世界改變了看法?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