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網紅經濟時,更多是在談「文化金融」
互聯網總是在不斷催生新辭彙,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文化金融,不一而足。這些「新詞」成為媒體爭相評論的行業噱頭,更成了資本關注的焦點。人們談到「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時,都會順其自然的把它和「文化金融」聯繫起來,特別是隨著Papi醬躥紅吸引1200萬投資,讓網紅資產資本化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網紅經濟逐漸顯露併火熱起來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掏出手機刷微信微博時,發現大家都在追同一個熱點,同一部熱劇、同一段奇葩視頻、甚至同一碗雞湯,這些現象級的熱點往往會將背後主導人物推上輿論焦點,讓其成為大眾的飯後談資或膜拜對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粉絲們「追蹤的對象」不再局限於「明星藝人」,社交媒體、視頻網站催生了一批「網路紅人」。從第一代的淘女郎賣圖片教人搭配實現電商銷售,到第二代YY、9158的女主播和電競主播(現在仍然很火),靠打賞和平台進行分紅,再到第三代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催生的段子手寫手,他們都是只要有足夠的粉絲(用戶流量),最後都可以通過內容進行各種變現(流量變現)。
藝人中有歌手薛子謙,依靠強大的歌迷粉絲,寫段子賣服裝開火鍋店樣樣做的風生水起,網紅中有張大奕,依靠百萬級的微博粉絲,她的淘寶小店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而且每當店鋪上新,當天的成交額一定是全淘寶女裝類目的第一名,經濟收入直追甚至趕超當紅明星。
由於「網紅」們變現能力強大,「網紅經濟」成為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的新經濟物種。
網紅經濟光鮮背後是焦慮
我們認為網紅類似於電競、體育、音樂、淘寶紅人,他們都有著粉絲基礎。而粉絲經濟是基於影響力變現,變現模式通過電商、廣告代理等進行,核心都在積累人氣。看上去,一旦成為網路紅人,錢就會比打工上班來的快且容易。但對大批網紅而言,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背後卻並非那麼簡單。她們其實也非常焦慮。
社會日新月異,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網紅就跟藝人一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一批新人,而前浪很有可能就被拍死在沙灘上,所以網紅們都有一個壓力——如何在爆紅期間儘可能多的產出價值,說人話就是如何賺快錢。
網紅的變現模式其實非常單一。段子手寫手做內容賣廣告,要保證高質量的內容產出,面臨著留住粉絲熱情的壓力,創作靈感枯竭的壓力。網紅們開網店搞副業,要兼顧內容和供應鏈,運營自身品牌、提高價值、通過社交平台吸引粉絲、維繫關係、形成供應鏈、產品輸出與售後服務……而這條路又日趨激烈,要走好,不僅難,也很耗精力。
近日,有網友爆出papi醬給微信好友群發了一條簡訊,讓大家有好玩的搞笑群拉她進去。她不做供應鏈,從來不出來接受採訪,專心做內容也開始有創作瓶頸,更何況那些什麼都要做的網紅店主。顯然,到了風口,無可適從的網紅,也並非少數。
刷臉之路難長久資本變現需要新風口
在我們眼裡,網紅或許已經是一種新興的身份,但在他們自己看來,獨樹一幟的身份話題若不能形成相應的收益,那都是白談。所以,資本變現是急需,資本多樣化變現是剛需。
網紅身份具備的資本可以概括為三大類:智力(段子手、自媒體寫手)、顏值(淘寶模特)、IP(「吾皇」胖貓出了表情、書本、手機套等系列周邊)。如果按照現行的資本推動市場,從孵化粉絲到圈粉,再到依賴廣告、開店變現獲得收益,這種變現方式迅速簡單粗暴,難以長久持續。隨著資本對「網紅經濟」的關注,網紅資產變現有了新方向——資產證券化。
當前,資本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在互聯網普及較早的國家和地區,電影證券化、音樂證券化、體育證券化已經成功踐行許多年,現在有了專業的網紅經營公司。
簡單的說,就是網紅們擁有的IP、智力甚至顏值也能像股票一樣投資買賣,這種全新的投融模式在國內也有可借鑒之處。目前,內蒙古文交所旗下的數字產權交易平台(也稱「泛娛寶」)未來也可以實現。在泛娛寶,泛娛樂文化領域內的一切具備收益可能的有形無形資產都有機會進行變現。
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在於,文交所一邊連著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一邊連著網紅運作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傳媒企業、演繹公司等文化機構。該類投融資服務平台,通過權威的評估體系,對電影、綜藝、網紅、明星所蘊含的價值進行評估,然後發行可交易憑證。投資者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投資網紅、投資明星,「憑證」可在二級市場隨時轉讓或買入。
至於「網紅資產憑證化的交易模式」在國內能不能持續,泛娛寶這種大眾投資影視、投資明星模式的市場空間是否夠大,關鍵看能否可以為投資方帶來價值、帶來持續回報。但不管如何,這種新的金融模式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席捲而至泛娛樂文化的各大領域。
推薦閱讀:
※投資問答(19):什麼是股份拆細?│梁隼
※【楊女鴻】投資者常問的一些問題
※從數學思維看博弈、思組合、悟趨勢、探真理
※開虛擬現實(VR)體驗館是個好生意嗎?
※#投資理念#網上的經濟學磚家能預測未來3、5年的趨勢,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