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YBA說起
介紹藝術流派YBA,和由它引發的一些關於文身的思考。
最近看了這本書《瘋狂經濟學——讓一條鯊魚身價過億的學問》,重燃了一下本科時期對YBA的驚嘆和熱愛。。。這個在我心中曾是當代藝術代名詞的流派。那麼,什麼是YBA?
全稱Young British Artist, 由一個展覽發展為一個「改變世人對藝術的看法」的流派;1988年,由YBA領軍人物赫斯特(Damien Hirst)組織、17位藝術家參加的當代藝術展「Freeze」標誌開始。
誠然,這場展覽的地點是倫敦市郊一個廢棄的工廠內,前來參加展覽的卻有一個重要人物:薩奇(Charles Saatchi),當代最知名及最有能量的藝術收藏家;他從此密切關注赫斯特和這群剛畢業於倫敦史密斯金學院的年輕藝術家們——沒有薩奇就沒有YBA。1990年薩奇買下了赫斯特在《賭徒》展上的作品《一千年》(一群蒼蠅試圖吮吸玻璃櫃中腐爛的牛頭);1991年,在薩奇的資助下,赫斯特創作出代表作《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即那一缸著名的身價一億的,切成兩半並泡在福爾馬林里的鯊魚。在此後的職業生涯中,赫斯特切過豬,牛,羊等等各式各樣的動物,每次除了引起巨大的爭議外,更讓藝術收藏家們頭疼無比。他的代表作除了「兩爿動物系列」,還有《看在上帝的份上》,即一隻鑲滿了鑽石的真人骷髏頭,售價5000萬英鎊。
1995年在美國的Brilliant藝術展上,YBA開始以更強大的聲勢佔領舞台;1997年,薩奇在私人藏品展sensation上展出了許多YBA的作品。從1997開始,不斷有YBA藝術家們被提名或獲得特納獎,即由泰特美術館設立的英國青年藝術家最高獎項。2013年,赫斯特成為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仍在世即在泰特舉行回顧展的藝術家。
雖然反對者們認為這種藝術形式噁心、令人震驚、完全不是藝術品、居然值這麼多錢。。。但是YBA的支持者,倫敦一所當代藝術畫廊的掌舵人莫琳佩里(Maureen Paley)說,YBA的精神是「一種相信你可以做到任何事的肆意妄為」,白教堂畫廊的布拉維克(Iwona Blazwick)也認為,YBA們絕不是在藝術的成功上抄近路,而是開啟了一個時代,這力量會不斷生長。
作為支持者,筆者當然不認為赫斯特的作品僅僅是切動物;背後的本質,是他對生與死等問題的思考。藝術為何不拘泥於形式?因為形式只是思想的載體。不一樣的形式給出的是更多感官的刺激:站在一缸巨大的鯊魚前,感受到它的重量,聞到福爾馬林的味道,觀察真真實實的血肉透過液體產生怪異的光學扭曲,以及正面面對這種人類本能會逃避的巨大動物,這一切給人的衝擊遠遠大于欣賞一副藝術家繪製的鯊魚油畫;這種衝擊正是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一切用言語無法言說、用單一的感官語言無法表現的巨大思想體。艾敏(Tracy Emine),另一個知名YBA藝術家,在她的代表作《我的床》中把她的床直接搬到了展廳,維持了她曾在床上連續渡過7天想要自殺的時候床的樣子;凌亂骯髒的床單和周圍散落的那些用過的安全套和食品包裝讓觀眾開始對於自殺議題的沉思——這些形式,全是為了藝術背後的目的服務的:承載藝術家的思考和關注點,去觸發人們暫時逃離物質庸碌的生活、拋開以生存為目的的一切繁瑣、忘記這些恐懼並去主動感知一些更深層次的議題。
YBA開啟時代的關鍵點在於,它的切入點(和之後的一貫議題)生與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藝術發展背景下,超越了先前人們普遍關注的更為溫柔的其他議題。直指恐懼、沉重和人類內心陰暗面、大膽赤裸的表現形式,如同滴入熱油鍋的一滴冷水,增強了藝術除了美學之外對其他事物的承載力,對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跳回來說文身:如果讓文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承載YBA的精神,那麼若非作品要承擔一種巨大的「肆意妄為」和超脫形式的思想自由,就是刺制文身的過程本身去承擔。這種肆意妄為來自文身者內心直面某個事件、某種議題的無懼社會評論的的勇氣;這時的文身者已自己的身體為媒介,完成了從一個普通人到藝術家的轉換;文身師只是作為協助者去完成這件作品。
我個人認為,這樣去思考一個文身存在的意義,是非常有趣的。這樣的文身背後的深刻遠遠不只是「我想顯得更有逼格更有個性」,而真正完成了一次對生命的記載,因為這樣的「肆意妄為」,是許許多多生命經歷沉澱下來的,它能最終代表你的輝煌旅程。————————————————————————
對YBA的介紹有限,主要是由它引發的一些關於文身藝術的思考,對YBA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去找一本書叫《Freeze》,就是赫斯特第一次策展的名字啦。也可以看看《瘋狂經濟學》,裡面有對於當代藝術的一些介紹,雖然不多:)文章寫得比較倉促,有表達不清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提建議~
推薦閱讀:
※看道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袁小良老師拍攝記
※郭明堂書法家 —— 毫鋒穎脫 心之所達
※當代藝術和古典風格的混搭
※聽不懂地方靠想像來補充。
※看道 | 樂由心生便是美——王心心 選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