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思維學》人的思維 2

第四章;人的思維歷程

人的思維,是猿人對火的認識開始的。因為是『火』改變了人類的食物結構,是『火』使人們進化出了記憶。對火的認識,從北京猿人的考古中可以發現,人類經歷了幾百萬年。幾百萬年來,猿人從對火的認識、火的掌握、火的應用和火的發明,這一歷程是十分艱辛和受盡磨難的。

第一節;猿人火的認識

猿人初期,只是吃過一些經過『天火』燒烤過的獵物和果實,在遇到電閃雷鳴的時候,依然會感到害怕和恐懼。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萬年,在燒烤後獵物和果實香味的誘因下,猿人不再害怕電閃雷鳴。

一、火的認識;

猿人對火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對火不再害怕,但是仍然不敢近距離接近火。直到某個猿人經不住烤熟食物的誘惑,近距離接觸火之後沒有受到傷害,猿人才慢慢的接觸火,開始認識火。

二、火的掌握;

猿人對火的認識,最初的時候比動物強一些,也僅僅是敢於接觸火,並不能留住和保住火。直到一個敢於冒險,勇於實驗的猿人,把一些易燃的物體加入到火上,快要熄滅的火可以重新燃燒起來。猿人發現火的這一特性以後,想方設法把余火搬移到猿人居住的地方,由年長者和留在家的猿人負責添柴保火。

三、火的運用;

火的用途,是猿人在生存踐行中發現的。火燒烤食物,是猿人對火最早認識;火的照明功能,是猿人在晚上發現的;火可以驅趕猛獸,是猿人發現猛獸不敢接近火。火的熔煉、火的冶煉等其他用途,是猿人之後的發現。

四、火的發明;

隨著火用途增多,使用的頻繁。依靠於原來保存火種的辦法,越來越不適用。發明一種可以隨身攜帶,就地取材就能生火的方法,已經成為猿人的主要思維。

猿人閑暇的時候,會對一些物體相互摩擦,摩擦久了物體之間會發熱。猿人聯想到火可以產生熱,於是猿人開始了摩擦起火的實驗。經過不斷的實驗,猿人終於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總之,猿人對火的認識,持續了幾百萬年。東方猿人與西方猿人,對火的認識是大同小異,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生存環境造成了東方猿人與西方猿人思維上的差別。

第二節;東西方思維差別形成;

猿人的思維,來自於生存環境。有什麼樣的生存環境,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思維方法,產生什麼樣的潛意識。地球上東方與西方的生存環境不同,東方猿人與西方猿人的形成的思維方法不同,進化出的潛意識也不一樣。

潛意識是自我保護意識,生與死的情況下淬鍊和刺激出來的潛意識,會影響大腦的思維方法和思考模式。

一、潛意識的區別;

生存在地球東方的猿人,生活和勞動是在廣袤的陸地上,威脅東方猿人生存的是洪水猛獸,遇到洪水猛獸的時候可以躲避和避讓,躲避和避讓包含著寬容與和解意思。寬容與和解的思維,經過幾百萬年不斷的錘鍊,東方人們的潛意識中,打下了包容與和諧的烙印。

包容與和諧思想,隨著東方人的基因遺傳了下來,隨著農耕文化傳承了下來。包容與和諧潛意識,東方社會出現了敢於反抗和甘願犧牲的辯證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思想,來自於農耕文化的傳承,是帶著記憶和回憶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

生存在地球西方的猿人,周圍多是大海。生活是在陸地上,勞作多數是在大海中。勞作時遇到颶風海嘯是無法躲避和避讓,在這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只有拼搏。經過幾百萬年不停的危急和拼搏刺激,西方人的潛意識中,留下了危機與競爭的印痕。

危機和競爭意識,隨著西方人的基因遺傳了下來,隨著海洋文化傳承了下來。危機與競爭潛意識是現實主義思維。在危機與競爭意識的引導下,西方社會冒出了敢於冒險精神。西方精英人士對中國『南海的仲裁』,是沒有記憶和回憶的邏輯思維仲裁;『亞太再平衡』戰略,是西方危機和強權意識的再現。

二、思維方法的差別;

東方人們遇到洪水猛獸,在躲避和避讓的時候,會思考怎麼躲和躲到哪裡去,怎麼躲和躲到哪裡去是辯證思維。經過幾百萬年和幾千萬次的思維實踐,養成了東方人『辯證為主邏輯為輔』的思維模式。辯證思維需要記憶和回憶。

西方人們在遇到颶風海嘯,在無法躲避和避讓的情況下,危急和拚命的時候,發音是急促的,思維是現實的。經過幾百萬年和經常性面對危急和拼搏的現實,西方人們習慣了『邏輯為主辯證為輔』的現實思維方法。而現實思維,許多情況下不需要記憶。

三、潛意識與思維方法;

東方社會包容與和諧潛意識和西方社會危機與競爭潛意識,東方社會辯證為主邏輯為輔與西方社會邏輯為主辯證為輔的思維方法,不是幾萬年和幾十萬年形成的,而是經過了幾百萬年的不斷錘鍊和不停刺激進化出來的。由於潛意識不同思維方法不一樣,東西方社會形成的意識形態也不相同。

例如;東方社會在潛意識的引導下,以辯證思維方法,產生了過去、現實和未來的思維體系,形成了敢於抗爭和甘於犧牲精神。潛意識與情緒和習慣聯繫很多;西方社會在潛意識的作用下,以邏輯思維方法,形成了假定、假設和假想的現實主義思維體系,產生了敢於冒險和甘願霸權精神,大腦的潛意識成為『心理意識』。

潛意識是保護意識。能夠影響大腦思維的潛意識,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生與死不斷淬鍊和刺激出來的。像東方包容與和諧,西方危機和競爭。

總之,西方文化,需要批判借鑒,不能全面的照搬。否則會影響東方文化的傳承,影響國家意識形態。現在一些年輕人,只會邏輯思維不知道辯證思考,只有現實想法沒有理想和夢想。一些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已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精英人士,也經常把情緒意識說成為『心理意識』。

第三節;智人的生存思維

智人時期,生存方式是家族與族群共存的形式。從人類石器文明中的石碾、石磨和石臼上可以發現,東方智人是以採擇為主狩獵為輔的生存方式。以家族與族群形式的生存,需要家長和族長,家長和族長已經不是強者而是長者。

一、採擇勞動;

採擇果實,是智人主要生存活動之一,也是智人時期的主要思維。果實成熟的季節,多數是在秋季。秋季也是智人最為繁忙的季節,思維最多的季節。

例如;採擇季節到來的時候,家族或族群會全體出動,因為採擇果實的多少,會影響智人一年的食物,影響智人的生存。家長和族長生存經驗豐富,成為了採擇活動的指揮者。

採擇勞動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生存在東方的智人,是在陸地是生存,採擇勞動會多一些。西方智人,生存在大海周圍,採擇勞動會少一些。

二、狩獵活動;

狩獵活動,是智人經常性的活動,也是智人時期經常性的思維。怎麼捕獲到更多的獵物,是智人之間經常交流的事情。

例如;為了能夠捕獲到更多的獵物,智人想到了人多力量大。為了更加容易捕獲到獵物,智人想到了用火驅趕。最後智人開始想方設法改造狩獵工具。

狩獵只能在各自的生存環境中進行。生存在西方的智人,因為周邊是大海,所以多數是下海漁獵。

三、語言形成;

猿人時期,是記憶進化時期。許多交流依賴於眼神行為、肢體行為和簡單的語句行為就可以實現。到了智人時期,語句交流已經不能適應生存活動的需要,語言在持久的語句交流中慢慢形成語言。

例如;在採擇和狩獵的生產勞動中,智人之間交流採擇的經驗和狩獵的教訓;在穿衣吃飯的生存活動中,智人之間生活的常識和生存的經驗。經過持續和漫長的交流,逐漸形成了語言。

四、生存思維;

智人的生存思維,在潛意識的引導下,依靠於習慣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形成與存在環境相適應的生存思維。

例如;生存在地球東方的智人,在包容與和諧潛意識的引導下,在過去、現實與未來辯證思維下,經過幾十萬年的生存實踐,東方智人產生了農耕文明;西方智人,在危機與競爭潛意識指導下,在假定、假設和假想邏輯思維下,經過幾十萬年勞作實踐,形成了海洋文明;瑪雅人的生存思維,沒有適應存在環境,瑪雅文明就消失了。

總之,智人的思維,是與存在環境相關的。存在決定意識,離開了存在環境,就產生不了智人的思維,形成不了智人的想法。智人的思維,也會受到潛意識引導與思維模式影響。

第四節;智人的聯想思維;

智人的生存思維,雖然取決於存在環境,也受潛意識和思維方法的影響,但是聯想思維是大同小異的。小異在於智人在生存環境中遇到和經歷過的客觀存在。

一、聯想思維;

大腦的進化,是隨著知識的積累而進化的。到了智人時期,生存活動越來越多,智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知識積累逐漸增多,大腦慢慢進化出了聯想思維。

例如;隨著生存活動的增多,增加了認識和意識的糾纏;交流的增加,促進了知識的積累;智人的大腦也隨著進化,最終進化出了聯想思維。

二、勞動的聯想;

智人時期的生產活動,只有採擇和狩獵{漁獵}。採擇和狩獵是為了獲得食材,在採擇和狩獵的勞動中,智人之間會相互交流。交流的時候會產生如何獲得更多食材的話題。

例如;為了獲得更多的食材,智人開始了聯想。智人在生存踐行中,經常遇到;尖銳的石頭可以容易的刺入皮肉,尖利的石塊可以輕鬆的劃開皮膚。於是智人就發明了石斧、石刀和石鐮等勞動工具。

智人的聯想,只能聯想存在環境中遇到過和經歷過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現象。沒有遇到過和經歷過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現象,智人是無法聯想的。

三、生活的聯想;

智人時期的生存活動,是簡單而艱難的。生活用具和用品,是依據生存活動的需要來製作。製作這些生活用具和用品,需要聯想思維。

例如;智人後期,為了更容易的加工穀物等食材,智人聯想到了用石頭敲打穀物的現象,於是智人發明出了石臼;石磨的發明,是智人進化後揉搓穀物的聯想。

智人聯想思維,許多情況下是生存需要的時候才會產生。生存不需要是很少產生聯想思維。聯想也只能是遇到過和經歷過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現象。

總之,聯想思維是發明和創造的思維。智人時期,生存在世界各地的智人,各自都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不過一些文明不能向石器文明一樣,一直保存到現在,像瑪雅文明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第五節;現代人初期的思維

人類的進化,考古界已經證明為三個階段;猿人、智人和現代人。現代人的思維與猿人和智人的思維大不相同。由於現代人的生存進入到了社會形態,生產力得到了發展,解放出了一些智者開始從事思維方面的工作,現代人的大腦開始向無限遐想----想像思維進化。

一、祭師與巫師;

人類的生存形式,由族群形式進入社會形態之後,人多力量大,社會初期的生產力得到了一定的釋放。現代人初期交流範圍開始增多,現代人的認識和意識的糾纏開始增加,現代人的大腦開始進化。一些智者開始進入了統治階層,成為統治階層的祭師和巫師。

例如;祭師與巫師,參與的都人類重大和重要的活動。這些活動不是祭拜就是預測,祭拜和預測不是精神方面就是生存方面。祭師和巫師最初的思維是聯想,後來慢慢進化出想像。祭師與巫師在無限遐想中,產生了許多假想、猜想和臆想。

二、現代人初期認識;

現代人初期,隨著交流範圍的增大,交流信息的增多,由於歷史的原因,時代的關係,知識的積累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初期,只能隨著祭師和巫師的說教來認識。

例如;每一次舉行的重大祭拜活動,所有參加的人都要跟隨者祭師;每一次舉辦的重要的預測活動,參與者和統治者都要聽從於大巫師。

因為現代人已經進入了社會,生存在地球各地的人類,伴隨著各自的思維方法,各自的潛意識,形成與存在環境相適應的文化。東方社會在包容與和諧潛意識引導下,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辯證思維模式,產生了農耕文化;西方社會在危機和競爭潛意識引導下,以假設、假定和假想的現實思維方法,形成了海洋文化。

三、現代人初期大腦;

進入社會形態之後,勞動信息、生活信息、人際關係的處理等各種不同信息,開始大量湧入大腦,而現代人的社會實踐才剛剛開始,經驗和教訓還沒有歸納和總結成為知識。所以大腦也不會儲存那麼多的知識來認知。

例如;電閃雷鳴和颳風下雨是人們經常遇到的客觀現象,由於歷史的原因不能認識,一些智者給出了雷公公風婆婆』的假想。在相互交流中『雷公公風婆婆』成為了人們的認識。

現代人初期的大腦,由於剛剛進化出想像思維,無限遐想和想像會出現許多假想、猜想和臆想。所以現代人初期是一個混沌期的大腦。

四、現代人初期生存思維;

現代人初期的生存思維,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也受潛意識的引導和思維模式的影響。因為潛意識是自我保護意識,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錘鍊和成千上萬次的刺激產生的。思維模式和方法,是習慣性思維養成的。所以生存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生存思維是有差別的。

例如;生存在東方的現代人,在潛意識的引導下,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辯證思維中,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農耕文明逐漸形成了儒家、法家和道家等合為一體的農耕文化;生存在西方的現代人,在潛意識的引領下,在假定、假設和假想的現實推理下,經過幾千年的生存實踐,海洋文明慢慢形成了基督教主導的海洋文化。而依賴於游牧生存的現代人,形成了游牧文化。

總之,猿人的大腦,像嬰幼兒時期的大腦,能夠學習和模仿;智人的大腦,像少兒時期的大腦,可以簡單的聯想;現代人初期的大腦,像少年時期的大腦,已經產生了自主意識,但不是主觀意識。

第六節;現代人中期思維

現代人中期,經過幾千年的社會踐行,特別是創造出了文字之後,知識的獲得不僅可以從語言交流上,又增加了文字閱讀。由於知識積累的加快,大腦意識逐漸明朗而不再混沌。現代人開始走出各自的生存領域,文明與文化開始了相互碰撞和交融。

一、海洋與游牧文明的碰撞;

由於自我保護意識的不同,思維模式和方法的不一樣,導致了文明和文化上的差別,造成了意識形態的差異。不同的意識形態會相互碰撞。

例如;地球上的海洋和高山,雖然隔絕了現代人初期的交往和交流,隨著大腦意識的逐漸明朗,到了現代人中期開始走出生存的區域。海洋文明和文化遇到游牧文明和文化,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開始了相互碰撞。這也是西方精英人士所講的『地緣政治』。

海洋文明是危機和競爭意識主導的,海洋文化是假定、假設假想的現實思維形成的。西方的意識形態與中東的意識形態碰撞,到了網路時代,依然沒有結束的跡象。

二、農耕與海洋文化的交流;

農耕文明是包容與和諧意識引領的,農耕文化是由過去、現在和未來辯證思維模式產生的。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存在著一些差別。到了現代人中期,人類社會不僅開始了物質上的交易,也開始了文化方面的交流。

例如;東方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末期的時候,許多精英人士遠赴西方尋求救國的理論和思想。誕生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因為是唯物辯證法產生的,沒有被西方意識形態接受,反而被同樣有著辯證思維的農耕文化接收。

農耕社會接收的西方文化,是辯證思維產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而不是西方現實主義理論和冒險精神。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於西方,西方的現實思維形成的文化無法接受,只能是相同思維模式的東方文化接收。

三、現代人中期的生存思維;

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社會的生產已經劃分為三個產業,人們的交流已經跨過了種群和國界。原來自然環境主導的生存思維,升為社會形態指導著人們的生存思維。

例如;封建社會的生存思維,是由貴族階層指導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思維,是由資本的力量決定的。即使是美國的兩黨制,依然是由資本的力量決定著美國人的生存想法。

雖然社會環境主導著人們的生存思維,生存思維也會受文化傳承和思維方法的影響。即使進入了網路時代,由於文化傳承和思維模式的不同,東西方形成的意識形態也不一樣。

總之,現代人中期的大腦,走出了混沌狀態進入了清明時代。交流的範圍跨過了種族跨域了國界,知識的獲得不僅有交流也可以有閱讀。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思維已經由自然環境主導發展為社會形態指導。

第七節;現代人後期的思維

現代人後期,人們的認識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主動認識,被科技發明出來的廣播、電視和收音機的被動認識代替。雖然被動的認識增多了,被動接收的知識也隨之增加。認識和意識糾纏更加頻繁,大腦進化更為快捷。

社會在廣播、電視和收音機等現代媒體的影響下,認識和思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隨著現代媒體對科學的普及,人們迷信想法慢慢的減少,科學思維逐漸增多。

一、現代媒體的信息;

過去人們得到的信息,不是眼見就是耳聽。到了現代媒體時代,信息可以從廣播、電視和收音機第三方隨時可以得到。雖然信息是編輯出來的,依然影響大腦的認識和思維。

例如;現代媒體的廣告,會影響人們的消費思維和行為;現代媒體的娛樂,會影響人們審美思維和行為;不論現代媒體發出什麼樣的信息,都會引領人們的認識和思維。

現代人後期的思維,許多情況下受現代媒體的左右和影響。某些情況下會引領和主導人們的認識和思維。

二、現代媒體的作用;

現代媒體不僅傳播信息,還會傳播知識。傳播的知識,人們可以在現代媒體上自主選擇,以達到增長知識的目的。

例如;原來不了解和不懂得京劇的人,通過觀看電視上的京劇表演,收聽京劇講座,人們會逐漸的認識京劇懂得京劇,增長了京劇的知識。

當然了,現代媒體不播出的知識,人們是無法收聽和觀看,也無法學習。

三、現代人後期的生存思維;

到了現代人後期,世界各地出現了許多社會形態。不論什麼樣的社會形態,現代人後期的思維,都需要適應各自社會形態。

例如;生存在伊斯蘭主導的社會形態中,人們的思維需要適應伊斯蘭文化;生存在佛教社會形態中,人們的思維需要適應佛教文化;社會形態主導現代人後期的思維。

總之,現代人後期的思維,雖然生存思維受社會形態的主導,受現代媒體的影響,但是傳承的文化,依然左右著人們的思維。

第八節;現代人末期的思維

現代人末期,是無限網路時期,無限網路推動了人們的無限遐想和想像。生物的人腦與物質的電腦融為一體產生的智能思維,開始走入社會,成為人們認識和思維的有力助手。

網路時代,是信息大爆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網路時代,是人類歷史上思維領域最大的思維變革時代。網路引發的智能革命,智能革命形成的智能思維,智能思維誕生的圍棋手阿爾法狗,顛覆了人們之前的所有認識和認知。

一、網路的功能;

網路是虛擬的,隨著網路節點的增多,網路的功能會越來越強。現在的網路世界,能夠完成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

1、信息的傳遞;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在網路是傳遞;人們遇到和經歷過的事情,可以在網路上發布。虛擬的網路世界,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發布信息的最佳地方。

2、知識的傳達;虛擬的網路世界,發布了人們的所思所想。網路已經成為了一部百科全書,人們不了解和不懂得的問題,可以在網路上查詢;網路也成為了一個虛擬的大腦,人們不理解和無法解決的矛盾,可以藉助網路幫助。

3、網路交流;在虛擬的網路上,不僅可以語言交流、文字交流、還可以視頻交流。不僅可以網上談判,還可以召開網路會議。現實生活中的交流在網上都可以做到。

4、網路交易;網路交易已經成為網路重要功能之一。在虛擬網路上交易,需要誠信和信譽,沒有了誠信和信譽,虛擬的網路交易就無法進行。所以人們的思維開始向誠信和信譽方面轉變,大腦向誠信和信譽方向進化。

人們的認識和思維,已經離不開網路,人的思維正逐漸的與網路融合為一體,產生智能思維。老年人由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進入網路時代之後,上當受騙的多是一些老年人。

二、網路的作用;

網路的作用體現在世界各地的宗教和文化,在網路上相互交融、碰撞和融合。不論什麼種族、不論什麼國度的人,不論什麼宗教信仰、不論什麼文化出身的人,都可以在虛擬的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1、文化的交融;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各種文化都會出現。通過相互交融,東方一些精英人士接受了主導西方文化的假設、假定和假想的現實推理意識。這些精英人士,明明是情緒引發的大腦思維不正常,偏偏講成是『心理意識』和『心理不正常』。西方社會通過網路視頻,逐漸認識和接受了東方文化中的民俗文化。

2、思想的碰撞;西方現實意識推理出『大國競爭』的危機思想,現實思維推理出『亞太再平衡』的霸權主義。與習近平主席倡議的生命共同體的包容思想,一帶一路的和諧理論是格格不入和相互碰撞的。這兩種意識和思想,已經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3、網路的融合;虛擬的網路文化,首先衝擊了西方的文化體系。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的成功,是受網路媒體的影響;英國脫歐的公投,也是受網路媒體的影響。一些西方精英人士哀嘆『後西方時代的到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東方文化是由儒家、法家和道家等理論體系融合在一起的文化,不是由哪一個宗教主導。東方文化傳承的主要是包容與和諧思想,在網路對文化的融合方面,東方文化會起到引領的作用。因為東方文化已經融合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

總之,現代人末期的思維,是人腦與電腦融為一體的智能思維。由於虛擬網路的融合作用,西方一些精英人士發出了『後西方、後秩序和後時代』的哀嘆。東方的包容與和諧思想,在封建社會包容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進入網路時代也能夠適應網路文化的需求。

小結;

人的思維歷程,是隨著大腦的進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形成的。大腦的進化,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反作用於大腦的進化。人類的歷史是在思維歷程中書寫的。在人類思維歷程中,東方以辯證思維模式產生的農耕文化,始終是走在世界前列。只是近幾百年來,受半封建半殖民思想的影響,西方現實推理方法形成的海洋文化才入侵到東方,但是東方文化底蘊仍然強於西方,這是東方人文化自信的來源。

第五章;網路時期的思維

大腦進化,一是需要知識的積累,二是需要思維頻率的加快。網路時代,是信息大爆發和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大爆炸促進了知識的積累,信息大爆發加快了思維的頻率。

網路革命爆發以來,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原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認識和思考,已經不能適應網路時代,因為網路時代,是信息大爆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而信息大爆發和知識大爆炸,引發了思維領域變革。

工業革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思維領域的變革,引發的智能思維,開始把人類從危險的工作中解救出來。而引領思維領域變革的,是智能思維。

第一節;相對認識

智能思維,是生物的人腦與物質的電腦融合為一體的思維。屬於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發和知識大爆炸形成的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維形成的智能思維。

一、網路信息

進入網路時代,大腦的認識和思維,多數來自於智能手機網上的信息。網路是虛擬的世界,網上信息是可以虛擬的,也是真假難辨的。需要參照物的相對認識才能辨別,因為參照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例如;網上的電話可以假冒政法系統的,網上語音可以模仿領導和朋友的,網上視頻可以虛擬成親人和同學的。所以識別這些信息,需要參照於智能手機網再查詢。沒有參照物的相對認識,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只能上當受騙。

一、相對認識

世界萬物都是相對的。思維、相對的是生命,參照物是客觀世界。進入網路時代,由於信息多數來自於第三方的智能手機網,原來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已經不能適應,參照於個人知識和閱歷、參考於智能手機網來認識各類信息,已經成為現實。

例如;虛擬的網路世界,是建立在誠信和信用基礎上的,誠信和信用是構建網路世界的基石。誠信和信用沒有了,龐大的虛擬網路世界會轟然坍塌。在虛擬網路世界中的所有活動,是第三方網路參與的活動,所以,在虛擬網路上需要相對的認識,即參照物的認識。參照物是網路上的誠信和信用、個人的知識和經歷和智能手機網。

總之,相對認識是網路時代形成的。人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再認識的有力工具。

第二節;網上交流

  人們的交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文字發明之前,是面對面的交流;工業革命之後,多出文字無線交流;網路革命爆發以來,交流已經發展到第三方參與的虛擬網路的交流。交流的對象,經過網路虛擬之後是無法認識的,要認識需要參照於知識、經驗和經歷來認知,某些時候還需要智能手機的幫助。所以交流成為了相對交流。

一、虛擬陌生人的交流;

  在虛擬的網路上與陌生人交流,對於交流的事情是難辨別真假的。電信詐騙分子往往會編造出一些虛假的邏輯故事,以邏輯的語言引誘與其交流的對方。這個時候,需要用相對認識。交流的時候參照於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教訓,甄別詐騙分子所講的邏輯故事。如果隨著詐騙分子虛擬的邏輯故事思維下去,就會上當受騙。

  例如;電信詐騙分子,在與受害者交流的時候,不讓受害者放下手機,不讓受害者與親人接觸。就是為了讓受害者沒有自己認識和思考的餘地,沒有讓受害者尋求親人幫助的機會。受害者只能在詐騙分子,精心設計好的邏輯下進行認識和思考。

  在虛擬網路上交流,由於第三方網路的介入,與陌生人的交流只能相對而不能長久,交流的對象需要藉助於其他方式來驗證,不然的話就會上當受騙。

二、虛擬親朋的交流;

  與親朋的交流,原來的交流方式是不容易上當受騙的。由於網路的介入,詐騙分子會模擬出親朋的視頻、語言和語音,讓受害者難以識別出真偽。詐騙分子會事先編造出一個虛假的故事,利用受害者的親情和友情進行詐騙。

  例如;在虛擬的網路上收到親朋好友的求助,從視頻上看和聽,是無法判斷出真假的,只能參照於親朋好友的個性和習慣來認識和甄別。如果求助人的個性是習慣於求助別人,求助也可能是真實的;如果求助人的個性,是不習慣於求助別人,有可能是詐騙分子的求助。在為親朋好友擔心和憂慮的情況下,還可以藉助於生活中的工具----智能手機。用手機聯繫一下其他的親朋好友進行甄別。

  在虛擬的網路上,與親朋好友的交流是真實的;親朋好友的求助,就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相對認識,參照物是對親朋好友的了解和認知。

  總之,相對認識,是從虛擬網路上相對交流開始的。隨著網路革命的不斷深入,影響人們生活也越來越廣。人們的相對認識也越來越多,相對意識也會隨之增加。

第三節;網上的交易

  網路革命的爆發,不但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交易模式。原來面對面、手對手的交易模式,變成了在虛擬網上的交易。商品的形狀、大小、質量和規格等,只能在虛擬的網路上看到,只能在虛擬的網路中購買,實際上是通過虛擬的第三方的購買。購買時候的支付,需要虛擬網路第三方介入;商品的取得,需要物聯網第三方的參與。所以,在網路上交易,更加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

一、網上購買;

  在網上購買商品的時候,對商品的形狀、質量和規格,對商品的價格等,是無法給予真實的認識。購買者只能參照於網店的誠信和信用來做出決定。虛擬網路的誠信和信用,是構建網路世界的基石。誠信和信用沒有了,虛擬網路世界也會坍塌。虛擬網路上的誠信和信用,也會有水分。這需要網路經營者,加強網路管理,提高網路安全,盡量的減少誠信和信用的水分。這些消費者是無能為力的。

  例如;有些不良網店,為了提高信譽,會讓水客點擊商品的銷量量,進行虛假的買賣,把誠信和信譽抬高,以引誘購買者的眼球,增加商品的銷量。在誠信和信用上作假,已經成為虛擬網路上的癌症。在虛擬網路上消費,更加需要參照於在網路消費時的經驗和教訓來認識,用掌握的消費知識進行發散性思考。

二、網上支付;

 在網路上消費,現在支付的辦法越來越多。因為是經過第三方來支付,所以支付的時候,更加需要參照物的相對認識,參照系的發散性思考。因為支付完成,交易已經形成,只剩下商品是否能夠得到。

 例如;支付之前,需要對支付能否到網店進行思維;支付到了網店,還需要對是否能夠收到商品進行思考。這些思維和思考,都需要參照於網路上消費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相對認識;利用網路上的經歷和掌握的知識進行發散性思考。

三、商品的取得;

 商品獲得,網上交易才算完成。而獲得商品,不是取決於消費者,而是取決於銷售者。銷售者也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去尋找信用高的物流公司。只有保質保量的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網店的信用才能提高,網店才能生存。

 例如;如果沒有選擇好物流公司,商品雖然質量和數量沒有問題,而在運輸途中受到了損失和損壞,網店的信用也會受到傷害,網店也會遭受損失。

 現在的交易,已經不僅僅是商品。信息、情報、技術、合同、毒品、武器、嫖娼等,都可以在虛擬網路上交易。網上交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總之,在網上交易,不但消費者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銷售者也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誠信和信用是網上交易的基石。

第四節;網上的交往

  虛擬網路世界,不僅可以交流和交易,也可以人際之間的交往。而這些交往,都是藉助於網路平台,藉助於虛擬的第三方。所以,交朋友的時候,是在虛擬情況下進行的;談對象的時候,是真假難辨的。需要藉助於第三方來認識和思考,也就是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

一、網上交友;

  網上交友,是虛擬的交友。聽到的聲音,不一定是對方的;看到的視頻,不能確定是對方的;只有語言和文字,是對方的的思和想。所以,網上交友,多數是為了利益。為了利益產生了共同的語言;為了利益形成了共同的想法;為了利益成為了臨時的朋友。

  例如;在網上交的朋友,不論是在網上一起共事,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起做事,如果做了違法的事情,政府追究起來的時候,朋友之間是無法說明對方真實身份的。就是因為虛擬網路第三方的參與,網上朋友成為虛擬的,而不是真實的。

  網上交友,需要參照於生活中的經歷來認識;網上交友,需要參照於生存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在互聯網上,單純為了利益的交友,更加需要慎之又慎。

二、網上戀愛;

  互聯網上,不但有許多交友網站,許多婚介網站,還有簡訊聊天和QQ視頻等。這些都成為年輕人在網路上談情說愛、尋找異性的好地方。

  談情說愛,是情感的交流。現實生活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在虛擬網路上,第一印象是虛擬出來的,往往很容易交談起來。而這些交談也是虛擬的,這就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因為印象和交談都是虛擬的。

  例如;網路上見到的視頻,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視頻是虛擬出來的;網上的交談不一定是真實的想法,或許是為了取悅於對方。媒體上經常報導;一些無德的男性,利用互聯網與女性交往,達到騙錢騙色的目的。一些不良的女性,會在互聯網上,與男性交往,以達到騙情騙錢的目的。

  談情說愛時期,是自我保護想法最為脆弱的時期。在互聯網上談情說愛,最好參照於親朋好友的提醒和家長的告誡。不然的話,就會上當受騙。

  總之,網路上的交往,是第三方介入的交往。交往過程,需要參照個人的經歷和掌握的交友經驗教訓;網上尋找異性,需要參照於第三方的意見和建議。有了參照物的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在互聯網上交往,才會少犯錯誤。

第五節;網上的生活

  網路上的生活,已經十分豐富多彩了。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可以讀書學習、可以上網聊天、可以訪親交友、可以觀看文藝節目和收聽各種音樂、可以隨時隨地的了解天下大事和瀏覽世界各地等,可以講;網路世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另一個世界。

一、網上文化生活;

  網路上的文化生活,是從網路遊戲開始,發展到網路音樂、網路電視、網路表演到網路直播。不過網路上的文化生活,還是以網路遊戲、網路音樂和網路直播為主。

  1、網路遊戲,是網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癮,都是網路遊戲造成的。網癮,不是煙癮和毒癮。煙癮和毒癮是生理上的癮。而網癮,是大腦『思辯』的上癮。也可以講,是大腦競技的上癮。所以,上網的許多年輕人,在網上娛樂,都是為了網路遊戲。

  2、網路音樂,也是網路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喜歡音樂的人,會在網路上收聽和創作出一些音樂,在虛擬的網路上試播和演唱,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3、網路直播,網路電視、網路表演無法吸引上網人的眼球之後,網路直播應運而生。網路直播適應了一些無聊人的興趣,儼然已經成為網路文化的一種生態。

  網路上的文化生活,還有許多,流行的也就是以上幾種。網上文化生活,也會與時俱進,不斷的進行變換。但是網路遊戲,是不會改變。網路遊戲,只會想辦法越來越吸引人。

二、網上學習生活;

  網上學習,已經成為趨勢。在互聯網上學習,不但可以讀書寫作,還可以求問解答。智能手機,把虛擬的網路世界鏈接起來以後,手機、已經成為一部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

  1、網上讀書學習。虛擬的網路上,不僅有許多的網上學校,還有許多網上培訓機構。不但教知識,還教技能。所以,網上學習,已經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網上學習,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網上求解問答。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疑問和問題,第一想法是到互聯網上查一查。在互聯網上查一查的想法,也是在網上學習。在網上學習時候遇到問題,也可以在網上尋找解答。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手中的百科全書。人們的認識和思考,許多情況下,會參照於智能手機。這就是相對認識形成的時候。

  網上的生活還有許多,像訪親交友、了解天下大事等,這些都屬於網上生活。在虛擬網路上生活,已經成為人類生存活動中,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在虛擬的網路上生活,需要相對認識,即參照物的認識。需要發散性思考,即參照於個人經歷和掌握知識的思考。因為虛擬的網路是第三方,認識和思考,也需要第三方。

第六節;網上生存

  人的生存,需要工作。虛擬的網路世界,不僅可以提供電商工作,還可以提供教育、培訓、諮詢、寫作、水客和黑客等方面的工作。所以,網路上生存,已經成為現實。

一、網上生存的作家;

  依賴於寫作,在網上生存的作家,大多數是喜歡網路遊戲的年輕一代。在玩網路遊戲的過程中,獲得了靈感,學會了寫作的邏輯語言,開始在網上發表科幻和虛幻出來的小說。小說網站,會依據作品的瀏覽量,來付給網上作家報酬。

  例如;網上作者寫好一部作品,在網路上發表之後,瀏覽者多了,會成為小說網站的簽約作家。小說網站,依賴於網站的瀏覽量,從廣告上獲取收益。以廣告收益,發給簽約作家一定的報酬。網上作家,實際上,是小說網站的打工者。

  網上作家的生存是艱難的,會受到出版社和現實作家的歧視。但是,網上作家是快樂的,網上作家,可以放開無盡的思維、盡情的想像,去創作出一些科幻和虛幻的作品來。而現實的大作家是創作不出來的。

二、網上水客的生存;

  網上水客,是寄生於網路上的客觀現象。水客,是虛擬網路世界的需求形成的。在虛擬的網路上,有些客戶需要點贊,有些客戶需要刪帖,有些客戶需要發布一些信息等,這就給水客提供了生存的可能。

  例如;有些電商為了增加信譽,在水客的蠱惑下,大腦會主觀的臆想出讓水客點贊的辦法。於是電商虛擬出許多交易現象,藉以增加信譽與影響。電商增加了信譽,加大了銷售,水客也得到了報酬,得以生存。電商與水客皆大歡喜,消費者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

  網路時代的『客觀與主觀』之爭,已經發展到『相對與主觀』之爭。因為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正在逐漸形成。

三、網上黑客的生存;

  黑客,是以攻擊程序漏洞的為目的。黑客,是伴隨著網路而產生的。尋找到程序漏洞,黑客才能在網上生存;尋找不到程序漏洞,黑客就無法在網上生存。所以,黑客必須與時俱進,時刻學習,否則,就會被淘汰。

  例如;有些黑客攻擊網站,是為了竊取網站中的信息,以竊取的信息獲利;有些黑客,會把編輯好的攻擊程序,販賣給需要的不良客戶,獲取一定的利益。也有一些黑客,尋找出程序漏洞之後,會提醒程序使用者,得到一些回報。

  虛擬網路存在一天,黑客現象就會存在一天。只有黑客的存在,網路才能發展的好,進展的快。虛擬的網路世界,才能不斷的前進。

  總之,網上生存,還有許多方式和方法;網上諮詢和網上培訓等。網上生存,因為是在虛擬的網路上,所以,也需要參照物的相對認識,參照系的發散性思考。

第七節;網路的影響

  網路革命,不但影響著年輕人,影響著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影響到了幼兒。年輕人的大腦,隨著網路革命的深入而變化;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大腦,努力適應網路革命帶來的變化;幼兒的大腦,正在進化為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

一、低頭現象;

  隨著網路革命的深入,智能手機的發明,傳統的網吧,已經不是年輕人的首先,高級智能手機,成為年輕人隨時攜帶的生活工具。網路遊戲、科幻讀物、隨時收到的各種信息,使得一些年輕人,成為了低頭一族。

  例如;現在許多年輕人,迷戀於網路遊戲、科幻讀物和一些奇聞異事。不停的在網上閱讀,不斷的上網瀏覽。工作時候如此、在家中如此、有些時候,行走時候也是如此。低頭一族的出現,是網路造成的,也是年輕人益於接受新事物形成的。

  一心是不能二用的。迷戀於上網,會減少與親朋的交流,減少與社會的交流,減少自我防護意識。所以低頭現象,是一種不良現象。媒體上經常報道,低頭一族只顧上網,出現了許多安全方面的事情。網路革命,正在改變著年輕人的大腦思維。

二、網上受騙;

  虛擬的網路世界,需要藉助於第三方的相對認識,藉助於第三方的發散性思考。如果沒有藉助於第三方的認識和思考,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往往會上當受騙。網路革命,僅僅爆發了幾十年,所以,在虛擬網路上,上當受騙的多是一些成年人和老年人。

  例如;在虛擬的網路上,收到詐騙信息,雖然成年人與老年人閱歷豐富,但是仍然以傳統的認識方式和思考方法。不會採用參照物的相對認識,不會運用參照系的發散性思考。所以,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上當受騙的多是一些成年人和老年人。

  成年人與老年人,雖然是網上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但是,成年人與老年人,正在努力適應網路革命帶來的變化,適應信息時代。

三、網上教育;

  幼兒教育,是人生最關鍵的教育。『子不孝、父之過,女不賢、母之錯』的俗語,就說明了這一點。到了網路時代,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被打破。家長的言談舉止,已經無法影響幼兒;幼兒園老師的一言一行,也無法教育幼兒。平板電腦和網路媒體的說教,開始影響著幼兒的大腦。幼兒的大腦,開始向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進化。

  例如;三、四歲的幼兒,如果家長和老師的做法,與幼兒在網路上看到不一樣的時候,會提出疑問;四、五歲的幼兒,會按照網路上教育的辦法,去做一些事情。幼兒教育,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已經無法主導。

  幼兒的大腦,會隨著網路革命的深入而進化,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文明。人類的大腦,將由此,開始從理智向文明進化。

  總之,網路影響,還在繼續擴大。網路革命,還在繼續深入。相對認識與發散性思考,正在形成之中,相對意識也會隨之增多。

第八節;思維方面的變革

人們的認識,多數來自於智能手機網上的信息;大腦的思維,多數需要智能手機網的協助。思維領域的變革,隨著網路革命的深入而深刻。

一、認識的變化

人們的認識由原來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方式,在虛擬的網路促使下,已經改變為相對認識。沒有參照物的相對認識,在虛擬的網路時代是難以生存的。

二、交流的變化

人們原來的交流是面對面,進入網路時代之後,虛擬的智能手機網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工具。在智能手機網上的語言、微信、微博和視頻,都屬於第三方參與的交流。

二、交易的變化

人類最初的交易是以物換物,後來形成貨幣購物。到了網路時代,由於網路的介入,交易行為發生了巨變,形成了在虛擬網上交易行為。

網上交易,需要誠信和信譽來保證。所以人們的認識和思維向著誠信和信譽方面進化。

三、生活的變化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的獲得需要智能手機;生活上的購物需要智能手機;不了解的事情可以藉助智能手機來查詢;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依靠智能手機來協助。智能手機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思維的變革

網路革命爆發幾十年後,人們已經不願意被動的從電視和報紙上獲得編輯過的信息,願意從虛擬網路上自主的獲取需要的信息。自主的意願,是人們最初的意願。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成功和英國脫歐,就說明網路對思維的影響,網路引發的思維變革的結果。

總之,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發,引起思維頻率的加快;知識大爆炸,促進知識積累的增加。從而促進了人類大腦進化。

第九節;智能思維

智能手機不僅是人們生活上的工具,還是人們認識和思維上的助手。人們的認識和認知,離不開智能手機網的協助;大腦的思維和思考,離不開智能手機網的幫助。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和手中電腦。

一、百科全書

智能手機網,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無時無刻可以查詢。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

例如;不知道的事情可以上網查找,不了解的問題可以上網了解;不懂得辭彙可以上網查詢,不會書寫的文字可以上網查找。總之,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百科全書。

二、手中電腦

智能手機就像一部微型電腦,當人們需要計算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智能手機都能隨時提供服務,幫助人們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

例如;購物時複雜一些的計算,智能手機隨時可以服務;家庭裝修問題,可以到智能手機網上尋求幫助;看不懂的疑難雜症,也可以在智能手機網上求助。總之,智能手機就是一個隨時攜帶的微型電腦。

三、人腦與電腦

進入網路時代後,人腦的認識和思考經常會與電腦的計算和分析融合在一起進行,形成『人機的認識和思維』。這種認識和思維屬於智能思維。

例如;第一台圍棋手阿爾法狗,就是人腦與電腦融合一起編輯的思維程序,從而形成了一台只有圍棋棋譜程序思維的智能阿爾法狗。所有的智能機器,都是人腦與電腦融合為一體的智能思維創造的。

總之,網路時代,引發了思維領域的變革。思維需要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考形成了智能思維。

小結

網路時期的思維,是相對認識形成的發散性思維。因為網路時代是信息大爆發和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大爆發,加快了思維的頻率;知識大爆炸,初進了知識的積累。知識的增加和思維頻率的加快,大腦進化為相對認識和發散性思維,從而引起人腦與電腦融合為一體的智能思維。


推薦閱讀:

構建你的學習系統,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終身成長》:沒有什麼成功是輕而易舉的
思維模式的訓練
被體制化VS可塑化,大腦升級最關鍵裝備

TAG:思維 | 思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