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時常有學生找我說一件非常苦惱的事兒:老師,我總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所以平時複習時憂心忡忡,心情忐忑而無法讓自己沉潛下來,考試時更是緊張,慌亂而導致心煩意亂,缺東少西,甚至做不完考卷。我從中看到了他積極向上的心,也看到了他的煩惱與無奈。

我問他聽沒聽過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許多學生表示聽說過,我讓他解釋其大概意思。這是句教人行善的話,意思是讓人不求回報地做好事。我則不完全贊同:不是不求回報,是不急於求一時的回報,終將會是「好有好報」,不知何時會「無心插柳柳成萌」。如果做一件善事就等著報答,且不說其功利心太強,這種帶著目的的行善本就失去了幸福的源泉,倘若碰到「時候未到」亦或「白眼狼」,你的這種功利心會遭到很大打擊,小則苦惱,大則怨天憂人,甚至棄善從惡。反過來想,「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好事源於內心的充盈與幸福,本是無欲無求的,但長期的堅持真就積累出許多軟實力,譬如聲譽,人脈等,而且更多的人是知恩圖報的,所以真不知道在何時何地何人處得以回報,成全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我類比著想到曾國藩的一句名言:但問耕耘,莫問收穫。其實這裡面是辯證存在的,耕耘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收穫,不問自然無欲(至少暫時忘欲吧),心境自然純凈而毫無包袱地去耕耘,持之以恆,收穫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即便再有其它變數,最初的打算未實現,但耕耘的過程本身就是充實而幸福的,所以通常你會有其它意想不到的收穫,就像你去攀登珠峰,雖未成功登頂,領略大美風光,但也強身健體,增加了對生活的感悟吧,從此轉換思維,改變人生也未可知啊!所以我覺得:「莫問收穫」的你定會卸下擔憂,內心充盈,踏實前行;「但問耕耘」的你也終將會「無心插柳柳成萌」。所以太想向考試要好成績的你擔心得不到,擾得自己無法沉潛耕耘,就自然取得不了好成績,即便僥倖取得不錯成績肯定也是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仍不會去沉潛耕耘,臨到下次考試前還是擔憂,慌亂,這是惡性循環;反之,不去想最後的成績,而只想著平時勤奮踏實的去學習,一點一滴的去積累,信心就會越來越足,大考小考坦然處之,即便出現意外,成績不佳,也只是認真地,平靜的去總結教訓,整裝再出發,無需抱怨,沒有煩惱,因為你相信付出終有回報,因為你在沉潛讀書的姿態就是美麗的,刻苦學習的過程就是充實的,解決了一個難點,你是有力量的,分享給了同學,你是有價值的,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了,你是幸福的。成績?那自然是你外在價值的一種重要體現,你幸福的持之以恆下去,怎會不得?我平時教導同學們「重視考試,看淡成績。」也是這個辯證關係。當然,耕耘也是要講方法,技巧的,並不是讓你去做「只知道轉圈拉磨的驢」,但那是技術問題,不在這裡探討。

本已成稿,但碰巧我在18年4月27號的中青報上讀到一篇文章,裡面這樣說焦慮:「你為何焦慮?焦慮像個黑洞,越掙扎越深陷其中。其實,絕大多數的焦慮都是因為你想太多,而做太少。給焦慮列一張清單,放下過去和抱怨,管理好你的時間,專註眼下的每一件事。」說的太對了,焦慮的根本原因多是因為「你想太多而做太少!」。

這個話題本是我教育學生們常講的,但今天也想講給家長朋友們聽,請大家深思。真有特殊情況請和老師私下溝通,但無論任何原因,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焦慮情緒都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平時對孩子學習,學校生活不管不問的家長,現在看到中考臨近了,擔心起能否上好高中,將來怎麼辦的問題來了,看到孩子成績不佳,焦急的質問孩子:你怎麼考這麼差?考不上**高中怎麼辦?我覺得此時的你更像孩子。作為家長和老師,首要任務是觀察孩子心態和狀態,傾聽孩子心聲,鼓勵或者鞭策孩子調整出更佳的學習效果,備考狀態。至於基礎,現在真不是發牢騷的時候,只要孩子是在精神抖擻,全力以赴的備考,我們只需吶喊助威!至於成績……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推薦閱讀:

中國有類似毛利戰舞一樣的東西嗎?
如將耶穌換成玉帝,聖母換成女媧或三清,人物和地名全換成中國的,同樣的故事、儀式和宣講,效果會怎樣?
印象派畫家雷諾阿有哪些重要作品?
寫字好的人握筆姿勢一定是正確的嗎?
梁山招安之後武松很少出戰,為何會冒死出戰幫助魯智深?

TAG:感悟 | 文化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