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給女兒的全球史之序: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點歷史?
按捺不住嘴角的笑,阿朵笑嘻嘻地問我「爸爸,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怎麼發生的嗎?」
我一愣,女兒能跟我討論歷史問題了? 我笑了笑,「那你告訴我怎麼發生的吧?」
阿朵開始顯擺,「德國認為法國和瑞典都太老了,而且霸佔了很多殖民地,所以德國決定挑戰法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而且考慮到法國在跟德國的邊境上有很多軍隊,德國就想派軍隊從比利時去進攻法國。但是,英國、俄國和法國是屬於一個聯盟,而且都答應保護比利時的中立地位,所以英國就要幫比利時,這樣戰爭就爆生了。」
「很好啊,你能知道這些了,爸爸像你這麼大還不知道的這麼清楚呢。「我先誇她,「但是一戰的爆發是一個很複雜的話題哦。」
我斟酌著從哪兒開始,「奧匈帝國的王儲,就是咱們中國人說的皇太子,叫做弗朗茨·斐迪南在薩拉熱窩被人刺殺了…」
阿朵插話說,「噢,我知道這個人,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他是我們班上一個同學的grand grandfather。」顯然她很高興能插得上話。
「哦?那你這個同學還是個王子呢?哈哈!想不到你還成了一個王子的同學呢,阿朵。」
開個玩笑,我接著說,「一戰的爆發很複雜,其實是一個全球化過程中矛盾的集中爆發引起的,說不上一定是德國的責任。」
"什麼是全球化?"她問,眼睛裡充滿了好奇,顯然對於這個「王子」同學並不太感興趣。
先簡單點吧,我想,「舉個例子吧,你是來自中國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只是普通人,跟哈布斯堡王朝,哦,就是奧匈帝國的皇室,八杆子也扯不上關係。但是在紐西蘭,這個離歐洲和中國都有將近一萬公里的小島國,你和一個最古老的歐洲王室的後裔成了同學,這就反映出了人們在全世界的流動,這是全球化的一種表現方式。」
阿朵想了想,又問,「那麼,象我那個同學,還有我,我們那到底算哪兒的人呀?我在家說中國話,吃你們做的中國菜。到了學校,我說英語,和其他同學一樣吃三明治。」
很好,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我認為我自己是中國人,那是因為我在中國長大,在中國學習和工作,在中國認識的你媽媽。你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在中國。所以我生活在紐西蘭,但是認為自己是個中國人,這並不矛盾。」
「至於你,別忘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甚至現在叫做地球村裡。你出生在中國,現在生活在紐西蘭,等你長大了,可能還會去歐洲或者美國學習、工作和生活。所以,我覺得,你自己感覺自己是哪兒的人,適合做哪兒的人,而且這個你自己選擇的社會又不排斥你,你就是哪兒的人。」
阿朵今年12歲了,上8年級,在學校已經開始學習歷史和社會方面的知識了。經過這次對話,我感覺到孩子開始對歷史有興趣了。還有,作為新移民的孩子,她對自己的身份歸屬認也產生了困惑。
這是好現象,證明孩子開始試著去獨立思考了!那我應該抓住機會,跟她好好聊一聊這方面的話題。考慮到我們新移民身份,還有像我們一樣的很多華人都有在西方社會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從而產生「我到底算哪兒的人」的問題,我產生了這個念頭:跟阿朵好好聊一聊我們這個地球村的故事,聊一聊村裡的人們的故事,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能讓她知道如何去尋找答案,樹立地球公民的概念。
那麼,跟孩子談歷史,從哪兒講起呢?
我決定先給孩子講全球史!
我們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員、物資、技術、信息的流動早已成為常態。雖然仍然存在不和諧的孤立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干擾,建設多元文化社會早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
拿我家全家移民的例子來說,就是一個全球化在個人生活層面上的反映。
我們一家四口人:老彭、小李、阿朵、阿果,生活在紐西蘭的奧克蘭,紐西蘭最大的城市。
這個城市大概有一百五十萬人口,其中近60%是歐洲後裔居民,23%的亞裔居民,15%的太平洋島國波利尼西亞裔,10%的毛利裔。這是一個典型的國際化、多元化的社會。
鄰居中有各種各樣的族裔:後院的Kevin夫婦是從美國移民過來的印度人,左鄰的Bill老夫婦是從南非移民過來的英格蘭人,右舍的李老先生夫婦是從新加坡來的華人,街角開雜貨店的Michale來自韓國,開加油站的Jinah來自斐濟…
街上的飯店簡直就是世界大雜燴,往往是阿果想去日本壽司店三文魚壽司、我想去吃英國的炸魚薯條、阿朵想去美式快餐店吃漢堡,小李想去韓國燒烤店吃碗韓式冷麵。當然,我大中華料理店更是遍地可見,粵式海鮮酒樓、西安泡饃、四川火鍋…
奧克蘭一年四季都在過節,過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節。
當人們見面就洋腔洋調地跟你說「過年好」,跟你拱手作揖的時侯,那是中國人的春節、元宵節;
當最熱鬧的皇后大街交通管制, 滿大街咖喱味兒飄香的時候,那是印度人的Dewali 排燈節;
當滿城皆是綠馬甲,人人佩戴香洛卡(Shamrock一種綠色的三葉草)的時候,那是愛爾蘭人的St Patrick』s Day 聖帕特里克節;
至於全城放假,各種遊行慶典,人們瘋狂採購、吃肉喝酒,那當然是最大的節日—聖誕節到了,這是男人們女人們的節日,大人們孩子們的節日,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美洲人、波利尼西亞人…我們所有人共同的節日。
所以,生活在這個小小的地球村,有必要讓孩子知道一下咱們村裡的歷史,知道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歷史,知道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互動的歷史...
註:
考慮到孩子的閱讀體驗,正式內容為全漫畫版。
這個題目預計是個長篇,初步估計會有三十集左右。
我會盡量用孩子(阿朵12歲,本地是八年級,相當於國內的六年級)能理解的語言,同時也希望能給各位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
關注我的公眾號「老彭漫話」,獲取最新文章。
我是老彭(個人微信:jimpeng001)
油膩中年男,求學紐西蘭。
你這圖個啥?學了教娃玩兒!
笨嘴說世界, 拙手畫歷史。
啟發少年志,看我辯與思。
http://weixin.qq.com/r/tTgQCPbENKtLrbJr922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有時候,最好的教育其實是一家人在一起,看場電影
※這些年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學校(原創)
※為什麼上課能聽懂、看書能看懂,但做題、考試卻不一定行?-談理解的4個層級
※原來你是這樣的愛梓教育,從加盟到開業我都經歷了什麼,還沒加盟的一定要看!
※孩子報了興趣班,到底學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