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才能了解的武夷山岩茶製作,好茶是因為工藝精湛(下篇)
(接上篇)
在經過採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五道工序後,茶葉進入了後半程的製作。
陸●烘乾
炒揉完的青葉進行烘乾,在武夷山又俗稱「走水」、「毛火」。目的是繼續停止葉片內殘留酶的活性、以及加劇蒸發水分,固定茶青的品質,促進香氣形成。
在這個環節中,現代機械的烘乾機是優於傳統焙籠烘乾的。傳統手法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今天幾乎不再使用。
第一道烘乾,在揉捻後30-40分鐘內即要完成,遵循「高溫高效」的原則,而後靜置2-4小時,烘乾第二道。一般來說,烘乾根據情況進行2-3次,第一道溫度在130-150℃,之後每次遞減5-10℃。毛茶在烘乾完之後,不能攤晾太久,一般冷卻至常溫就可以裝袋入庫。
如果是傳統工藝中的炭火烘乾,則要在烘乾室內準備90-120℃的焙坑三四個,由高溫往低溫排列,每籠茶葉0.5-0.8KG,烘3-4分鐘後翻拌一次,而後轉到下一個溫度較低的坑位。全過程大概12-15分鐘完成,由於要求溫度高、速度快,故也稱為「搶水焙」。究其原理,是既要快速讓酵素失去活性,又要減少茶葉內芬芳油等物質之損失。
柒●揀剔
武夷岩茶的採摘特點,造成毛茶內會有茶梗、黃片和其他雜質,為了成品更佳,需要經過精心揀剔。
傳統的揀剔分為揚簸、晾索、揀茶三步。烘乾後的茶葉立即開始揚簸,使葉片溫度下降,揚棄碎末、黃片等輕飄雜物。而後將毛茶攤在水篩上,放到青架過夜,俗稱「晾索」。
夜晚低溫、高濕,水分蒸發少,梗葉之間水分重新分布,達到均衡,為後續焙火打下基礎。同時可溶性物質的流動和轉化,也對岩茶的高香、濃味、耐泡等品質起著一定作用。
「晾索」後的茶葉,一是不會堆壓產生變質,二是避免受熱過久茶香丟失,三是茶葉轉色產生油潤之感。整個過程大約5-6小時,之後才交給茶工揀剔。
現代工藝可以利用風選機、電腦色選等技術手段揀剔茶葉,但仍只能替代一半左右的人工作業。在規模化生產的揀剔工序里,溫度、濕度、衛生、光照色溫、工作檯面顏色,也都有嚴格的要求。
捌●烘焙
岩茶愛好者,常常會在交流當中提到「火」: 火功、焙火、足火、輕火等等。這裡的「火」,正是對炭火烘焙工藝的相關描述。
武夷岩茶用火來固定條索,用火來防止發酵,用火來鎖定香氣,用火來調節湯色,用火來散去雜味,用火來防止發霉,用火來延長保存。
最主要的兩個作用:一是為了降低水分含量,確保在存放期間的質量,避免茶在存放當中發生物理變化。一般來說,成品茶中水分的含量要小於6.5%,但含水量在6.5%以上時,會有較多的遊離水,遊離水會把氧帶入茶葉中,導致茶葉漸漸變質。
第二個作用是為了改善和調整茶的色香味形。炭焙具有將茶葉物質脫水糖化的作用,形成岩茶高香、濃味、耐泡的特點。
上等岩茶在炭火烘焙時,茶師均不敢怠慢,幾次翻焙,每次稱八克茶葉,用蓋碗沖泡審評,判斷是否已達到所需的火候。經驗豐富的制茶師是通過嗅覺、觸覺,統計時間,幾大因素結合,來初步判斷茶的火候。
焙茶師傅葉會根據不同山場、不同品種、不同做青的岩茶來調節烘焙。
古人云:「茶為君,火為臣」,說明了火功與茶葉品質的密切關係。
實際的鑒別當中,火功可分為:欠火、輕火、中火、足火、高火、病火。
欠火是只經過走水焙或者吃火時間太短,溫度太低,造成火攻欠缺。
輕火:炭焙時溫度較低(80-90℃),時間較短(3-4小時)。輕火岩茶香氣清遠,品種特徵明顯,但不耐存儲,容易出現返青現象。口感適合剛剛接觸岩茶的飲茶者。
中火:一般炭火溫度控制在90-100℃,時間4-6小時,中火岩茶香氣濃郁,帶花果蜜糖香,杯底香佳,滋味醇厚順滑,葉底三紅七綠,耐泡耐存。目前市場主流的岩茶是中火岩茶,最為茶客所接受。
足火:一般炭火溫度控制在100-120℃,時間6-12小時。傳統岩茶火功一般為足火,火功較高。足火茶香氣多表現為果香,杯底香佳。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明亮,沖泡後葉底舒展,可見突起的泡,俗稱「蛤蟆皮」。這也是工藝成熟到位的一個標誌。
高火和病火的茶,一般都是為了掩蓋不良氣息,採用高溫、超長時間烘焙,已經使茶葉碳化、焦化,口感差,不再適合飲用。
玖●拼配
我們常常也能聽到一個詞:「拼配茶葉」。簡而言之,拼配是把不同的茶,根據一定的需求配比,均勻的混合在一起製作的過程。
但拼配對茶師的要求同樣很高,我們對拼配茶的不良印象,常常正是由於原料、技術的拙劣造成。
茶師要在熟知不同原料茶品性的前提下,拼配出預期的口感,它的自由度非常的大。選擇什麼茶葉,多少種類,不同的比例均無定數,所以堪稱「無道之道」。想拼出口感醇厚的茶葉,可能就要選用肉桂,鐵羅漢之類口感較重的茶。如果要拼配清香潤滑的,就要側重選擇,水仙、雀舌這樣香氣和滋味都好的原料。
香氣和滋味的調和,是岩茶永恆的追求,二者之間的高度和諧統一,是岩韻的最佳感官體驗。
拼配後的茶一般都需要再次炭焙,以實現火功的統一,葉底色澤的相對一致。
拾●褪火
又被稱為「後熟作用」。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儲藏一段時間後,茶葉香氣會逐漸有火功香轉為焦糖香,滋味變得醇厚順滑,茶湯通透明亮、甘潤不澀,獨具韻味。岩茶在存放過程中,由於茶多酚的氧化,具有澀味的兒茶素含量降低,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使鮮爽感減弱,醇和感增加。
後熟到穩定的狀態後,咖啡鹼含量也降低,良好存放幾年的陳茶,飲用也不易失眠,且耐泡度高。
至此,我們用兩個篇幅簡要介紹了武夷岩茶從採摘到製做的工藝流程。對於初次接觸岩茶、想要了解岩茶的朋友們來說,聊可觀其大略。
但岩茶文化的精妙、品飲岩茶的樂趣,卻遠非兩篇小文可以道盡。感興趣的茶友,歡迎蒞臨」福清融商大廈B幢2「一念岩茶品鑒社共同體驗與交流。
但願懂茶的你,可以遇到懂你的茶。
一般茶商不願意告訴你的,岩茶製作10道工藝 (上篇)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互相討論,想深入了解可以加微信y3189710384.期待和更多的朋友學習交流。
推薦閱讀:
※如何製作一杯適合冬天飲用的熱飲?
※如何鑒別玫瑰花茶,以及各種其他花茶?
※蒼洱沱茶,下關沱茶這些屬於普洱茶嗎?
※小心跳進茶文化常見圈套中
※白茶性清涼,卻又號稱「女人茶」,這不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