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受歡迎?從拒絕所老好人開始
[lǎo hǎo rén] 老好人
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願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
以上是來自百度百科的定義,如果你懷疑自己就是這類人,那麼你可能在下面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Sarah是一名大一新生,從小就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同學不知道去哪辦電話卡,Sarah會主動帶路;同學需要剪刀,她會立馬回寢室取來遞上;同學邀請去逛街,她會忍著頭疼陪著逛到半夜;學院舉行活動要求每班派出一個代表參加,眼看沒人報名,班長第一個想到Sarah,她一口答應。後來另一個同學提出想要參加,班長毫不猶豫就答應了把Sarah的名額給她。Sarah很傷心,原來自己不是因為被欣賞才得到這個機會,而且只要別人需要,Sarah就會被犧牲掉。
Anna工作後與同事同住,舍友習慣早起公放音樂, Anna經常被吵醒;舍友因為早睡要求每晚10點熄燈,Anna不得不借著電腦屏幕的光亮摸黑活動;舍友夏天怕花錢很少開空調, Anna幾次險些中暑;住了一年多,寢室衛生一直都是Anna一人打掃。有一次,舍友以洗澡頻繁為由要求Anna多交水費,以往積累的怒火終於在這一刻爆發。Anna與舍友大吵一架,從公放音樂數落到不打掃衛生,後來兩人不再說話,Anna最終因為受不了寢室緊張的氣氛搬出去住了。
Tom脾氣溫和,平時朋友需要幫忙,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他,而他也從沒讓人失望過。可朋友們發現,每次聚會邀請Tom,他總是會很快答應,而到聚會的前一天就會以突發情況為由推辭掉。直到有一天,以臨時出差為由爽約的Tom和妻子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被剛散場回家的朋友逮個正著,老好人形象瞬間崩塌。原來,Tom並不喜歡社交,每次聚會都有很大壓力,但又不好意思拒絕邀請,所以就先答應下來再編各種借口推掉。
自從做了老好人,Sarah漸漸被大家忽略,Anna和舍友老死不相往來,Tom變成了朋友口中表裡不一的騙子。做老好人不但沒有幫助贏得別人的好感,反而一步步毀掉了他們的人際關係,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寧願委屈自己也要堅持做個老好人呢?
迷思一:拒絕=關係的結束
真相: 不拒絕=關係無法開始
老好人往往認為,拒絕別人,會直接導致對方發火甚至離開。大部分人選擇做老好人,不是為了獲取利益,而是為了迴避體驗消極情感,心理學家把這叫做「衝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這可能與他們早期經歷過拒絕別人後的創傷有關,並因此形成了一個假設:
我拒絕別人——別人會離開,關係因此結束——我會陷入孤獨、恐懼以及焦慮之中。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以相互了解為基礎的,而了解的前提是被人看到。知名作家簡·奧斯汀準確描述了老好人引起的微妙但消極的反應:
「她不過是個好脾氣、熱心腸的年輕女人;我們很難討厭她,因為我們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
老好人雖然避免了體驗和別人衝突時的恐懼和憤怒,但也因此喪失了被人看到的機會。在別人眼中,老好人只是二維的、平面的、僵化的、缺乏特點的形象,他們其實封閉被人了解的可能,關係也就無從建立。
迷思二:不拒絕帶來好評,好評代表我是有價值的
真相: 不拒絕不一定帶來好評,我的價值不依賴別人的評價
老好人抱持的邏輯是:
世界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做得好,別人就會喜歡自己;如果有人不喜歡自己,說明自己應該遭受這種對待;如果自己遭受了不好的對待,那就說明自己還不夠好。
同時,老好人往往缺乏核心的自我價值感,他們對自己的價值評價常常隨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的變化而變化。
事實上,要求世界以絕對公平的態度對待自己是一種兒童時期的幻想,就像在愛情中,要求喜歡的人必須喜歡自己一樣霸道。同時,別人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和態度,可能是因為對方在性別、民族、性取向、出生地等方面對自己抱有偏見,或者是利益互斥,以及嫉妒情緒,這些都和自己的價值沒有直接關係。
迷思三:做老好人讓我快樂,所以我無法停止
真相: 雖然壓力山大,但我已經成癮
作為一個老好人,一定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揚,但即使從不違背別人的意願,可能也只是偶爾得到積極的回應,而讓老好人上癮的恰恰正是這種不規律的偶爾的「獎勵」。心理學規律中,當獎賞隨機而不可預測時,吸引力才是最強的。
著名的行為心理學家B.F.斯金納曾做過一個兩隻鴿子的實驗:
1號鴿子每次按槓桿都會得到食物,2號鴿子則是隨機得到食物。當取消食物獎勵時,1號鴿子按壓了不到1分鐘後就停止了,而2號鴿子一直不停的按,直到精疲力竭,這是因為它對下一次食物出現的可能性上癮了。
就像小時候被苛刻要求的人,對偶爾出現的表揚逐漸上了癮,而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即使感到難以支撐,也會持續的滿足別人提出的要求,直到徹底忽略自己的需求,被這些要求壓垮。
為了建立更和諧而真實的人際關係,下面是針對如何逃出老好人陷阱的6條TIPS:
- 在聽到任何要求時,不要在第一時間答應下來,可以先表達自己需要看一下時間安排再決定;
- 可以通過分析自己的以往的經歷和成就,總結出自己的優勢和價值,為自己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核心價值系統;
- 感受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是否想做,如果發現自己對於拒絕充滿猶豫,可以分別列出答應和拒絕的好處和壞處,綜合考慮;
- 衡量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免草率答應卻沒辦法完成,造成尷尬;
- 如果需要拒絕,要保持禮貌而堅定的態度,表達清楚自己不能答應的原因,如果是邀請,可以先表達謝意,如果對方仍然堅持,可以重新考慮你們之間的關係,他可能並不懂得尊重你的需求和邊界;
-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提出替代的解決方案,比如自己沒辦法幫助到對方,對方還可能在其他什麼地方尋求到支持。
-作者簡介-
岳 菲/美國心理諮詢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代表作:《你的身上,也有抑鬱特質嗎?》
推薦閱讀:
※王俊凱《演員的誕生》中表現讓陳小紜姐姐肯定?
※巨嬰症,你只不過是沒斷奶的孩子
※如何有效地與陌生人溝通?
※跟領導一起吃飯,如何打開話題?
※想知道女性在交往中是怎樣想的嗎?這篇文章為你全面解讀女性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