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先知的子孫為什麼越混越差?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出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伊斯蘭教先知的子孫為什麼越混越差?

NO.501-伊斯蘭聖家族

作者:虯髯史者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聖裔」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以後的漢語式翻譯,與衍聖公的含義類似,意即「聖賢后裔」,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不過,穆罕默德本人生前堅決反對對他的個人崇拜,阿布·伯克爾曾經說過:

「你們不應該崇拜穆罕默德,因為他已經死去;你們應該崇拜真主,因為真主是永恆的。」

穆罕默德收到了天使加百列的第一個啟示

穆罕默德歸真以後,阿布·伯克爾成為他的接班人,也是第一個穆斯林的正式領導人——哈里發。但這在國人看來有點點不可思議:為什麼穆罕默德沒有讓他的後人接班,成為世襲的哈里發?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追根溯源,重新找回穆罕默德後裔家族背後的中東史。

「卡爾巴拉慘劇」

政治糾紛下的「大流散」

根據穆罕默德的想法,一個合理的穆斯林社會是基於「賢者可承」的「烏瑪」制度。這當然不能簡單與現代民主相提並論,但至少這種形式是早期的「共和制」試驗。

早期的四大哈里發

(正統四大哈里發時代)

阿布·伯克爾歸真以後,哈里發大位交給了德高望重的歐麥爾。其實阿布·伯克爾有成年的兒子,但為了公平起見,阿布·伯克爾拒絕兒子參與最高層議事。歐麥爾則更是懲罰過兒子,以警戒領導層的子弟。

哈里發歐麥爾的墓碑

644年歐麥爾被刺殺,由於兇手身份非常混亂,使得分歧開始公開化。繼任的奧斯曼,與可能接班的阿里,都因為這件事情遭到不信任他們的部族質疑。

阿里在這方面遭受到的壓力更大,因為阿里的另一個身份非常尷尬——他是先知女兒法蒂瑪的丈夫,哈桑與海珊的父親,而這兩個孩子正是穆罕默德唯二的孫輩。

簡單來說就是岳父和女婿

阿里希望儘可能平衡雙方,但手段失於軟弱,兩派爭執反而愈演愈烈。最後奧斯曼與阿里先後在656年與661年遭到刺殺,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上台,施行君主制。

倭馬亞家族這一做法引發哈桑兄弟的強烈抗議,結果兄弟倆都被排擠到邊緣區域,哈桑本人甚至在670年莫名其妙去世。

正統哈里發時代的終結

哈桑歸真以後,倭馬亞王朝對於海珊的迫害變本加厲,而海珊本人也與反對派聯手設防,加重了當權者穆阿維葉對他的猜忌。

穆阿維葉去世後,因為海珊拒絕效忠下一任哈里發(沒有經過選舉而是世襲的),哈里發直接打破協議,襲擊並殺害海珊。這就是造成後來出現什葉派分歧的「卡爾巴拉慘劇」(680年)。

紀念卡爾巴拉戰役中伊瑪目海珊逝世的繪畫

所以,穆罕默德後裔出現了「大流散」的情況。海珊的兒子留在兩河流域,拒絕前往帝國首都為哈里發效力,也為後來什葉派的形成奠定基礎;哈桑後裔留在麥加與麥地那,與穆罕默德叔父阿巴斯後人一起守護聖地,同時也準備與倭馬亞王朝抗衡。

中東在地緣上

也是傾向相互獨立的

衝突和妥協:賽義德世襲的緣由

以及其他「賽義德」

倭馬亞王朝雖高度繁榮,但經常排除異己,最終導致叛亂紛起。大家一致推舉阿巴斯家族的阿布·薩法赫成為哈里發,倭馬亞家族除了一位哈里發的嫡孫逃到安達盧西亞(今天的西班牙),其他人大多被毒死。

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

哈桑兩個曾孫——哈希姆家族的兩個長者,則無心爭奪哈里發之位。但在755年阿布·薩法赫去世的時候,其兄長曼蘇爾篡位繼承哈里發,兩位長者非常生氣,所以他們拒絕前往首都效忠。

曼蘇爾與不得人心的倭馬亞王朝不同,他身後不止阿拉伯半島的部族,還有波斯人與希臘人為後盾。尤其是波斯人權貴——巴爾馬克家族,所以曼蘇爾一聲令下,將兩位哈桑系的長者(60歲高齡)逮捕至巴格達處死。

有些人認為

伊朗是披著什葉派外衣的波斯民族主義

虐殺穆罕默德後裔會導致民間抗拒,這個歷史教訓,精明的曼蘇爾不可能不知道。因此他決定安撫這兩位長者的子孫:「哈里發做出決定了,你們來當賽義德。」

這個「賽義德」,指代穆罕默德直系親屬與後裔,在後來的歷史上也就是哈希姆家族在兩聖地的守護者。從758年開始,一直到1924年為止,這個家族世世代代守護著麥加與麥地那,女性可以外嫁,男性不準離開。

然而現在被沙特家族拿走了

所以這個家族和日本皇室非常類似——千年一系卻又沒有實權。即使是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來的哈里發也會任命賽義德。

現在約旦王室理直氣壯認為他們是穆罕默德後裔是有理的,因為這是他們先祖用一千多年的軟禁換來的。

哈希姆家族世系圖

源遠流長。。。

至於流落在兩河流域的海珊後人,嫡系在十二代伊瑪目馬赫迪時期就結束了。馬赫迪年幼失蹤,所以不可能有明確的後人。

而且,即使是非常尊重阿里家族的什葉派,阿里家族也只屬於「德高望重的長者世家」,絕非先知與聖人。

走出聖地:延續責任的「聖裔」

歷史記載對兩聖地守護者的描述基本限於家族傳承,具體活動很少,其行為對歷史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這一切在20世紀「阿拉伯大起義」時被改變了。

手持阿拉伯起義旗的起義軍士兵

1916年,漢志地區爆發反對奧斯曼的阿拉伯大起義,哈希姆家族第38代「賽義德」海珊·阿里成為起義的領導者之一。

只是這個時候的阿拉伯半島內陸出現了強大的挑戰者,在這個頗為混亂的時代,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攻城略地。1924年,內志軍隊(沙特家族)開始進攻漢志,不久攻下聖城麥加,隨之在1925年吞併了漢志,聖裔哈希姆家族失去了至關重要的聖城。

因此,在1924年,海珊·阿里被迫讓位給大兒子,自己到處流亡直至1931年歸真。

失去麥加麥地那的哈希姆家族

只能退守敘利亞和伊拉克

海珊·阿里的另外兩個兒子,費薩爾與阿卜杜拉,分別在伊拉克與約旦建立自己的朝廷。

費薩爾這一支家族高調親西方,同時窮奢極欲,引發國內民眾強烈不滿。最後在1958年被革命者滅門,即使是費薩爾二世年邁的外婆,也在大街上被革命者活活毆打致死。

開枝散葉的聖裔家族,就只剩下了在約旦的哈希姆家族。但在1950年代的中東,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極其不平衡的國際勢力導致大批巴勒斯坦難民湧入約旦,連王室也出現悲劇:1951年,69歲的阿卜杜拉國王在耶路撒冷被一個年輕的革命者刺殺。

緊鄰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約旦

這種情況下,老國王的孫子,年輕的海珊接替患有精神病的父親火速上台,與各地(尤其是巴勒斯坦)革命者儘可能和解。但美蘇勢力插手沒有停歇,甚至日本赤軍與朝鮮也來中東「指導革命」,所以最後海珊國王不得不與阿拉法特決裂,阿拉法特等人被迫離開約旦。

但仍有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滯留在約旦,所以海珊還得想辦法讓他們在約旦維持正常的生活。

趨於乾枯的約旦河谷...

海珊引導難民自己建設基礎設施,並對約旦本地人採取適當的優惠措施安撫人心,讓本地人與巴勒斯坦移民關係相對緩和。這在後來也保證了約旦雖然被一堆炸藥桶包圍著卻能相對平穩。

1993年王太子阿卜杜拉大婚,新娘是巴勒斯坦難民的女兒拉妮婭·亞辛,以鼓勵更多巴勒斯坦人認可哈希姆家族的努力。比起被革命者滅門的伊拉克哈希姆家族,約旦哈希姆家族得到的好評多得多,也能把血脈延續到今天。

阿卜杜拉和拉尼婭王后

客觀來講,今天的約旦經濟水平不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夠好,國王家族內部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這確實是約旦面臨的一系列危機。

但這不能單方面苛責哈希姆家族。在革命浪潮還沒有結束的中東,阿卜杜拉二世國王繼承曾祖父與父親的事業,一點一滴地改進約旦社會,其國內輿論環境和民眾參政水平也高於中東的整體水平。

阿卜杜拉二世

世界上沒有天然的「聖裔」——君不見伊拉克的「聖裔」被滅門的厄運。但約旦的「聖裔」仍然受人尊敬,甚至麾下有卡薩斯貝這樣的軍人——一個被isis縱火燒死,依然屹立的穆斯林。他們的合法性不來自神聖的血統,而來自對人民的責任。

今天的約旦

在這一點上,「聖裔」亦凡人——他們有功有過,平凡地與眾人一起生活於世上。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在伊朗旅行安全嗎?
來自中東土豪買家的一場考驗,通過率只有40%?
這個中東國家是如何走出殘酷內戰的?地球知識局
免費SOUQ賬號背後的秘密
利益與衝突:伊德利卜反對派內戰揭秘(一)

TAG:中東 | 伊斯蘭教 | 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