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真正的高需求寶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家有性情兒」,也記載了我開號的初衷。在做公眾號的路上開始使用知乎,搜索高需求寶寶時最高閱讀量一篇竟然是一個大V講自己怎樣將自己的「高需求寶寶」培養成一個普通寶寶,進而認為沒有什麼所謂的「高需求寶寶」,而是父母養育不當。但其實,就跟孩子有生來聰明和愚鈍之分一樣,孩子的各種性情也生而不同。高需求寶寶的比例在人群中大概為10%到15%,再加上各自程度不一,這樣的孩子的確很容易被認為是異類,以及父母教養不當。這不僅對孩子自身而言是極大的不公,對父母而言更是沉重的負擔。

當我認識到「性情兒」這個概念並且從《家有性情兒》書中得到很多釋懷和幫助之後,便萌生了想開設一個公眾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個概念的想法。以下為原文,以後有時間會盡量多搬一些文章過來。也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加入公眾號群抱團取暖。

開篇雜記——我的高需求寶寶

2017-10-05 小A媽 家有性情兒

想想第一篇除了親朋好友也不會有多少人會看到,就記個流水賬吧,順便講講為什麼想建這個公眾號。

我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在此就稱她為小A吧。在她還在醫院的時候,她的哭聲就可以震懾整層樓。護士給別的小孩子洗澡的時候都比較安靜,孩子最多稍微哭一下,而她則是從頭哭到尾,而且都是那種可以穿透幾個房間的哭聲。記得第二天第三天幾乎不吃奶的時候她就一直哭一直哭,睡個半個小時不到又繼續哭,家裡人都認為是因為我沒奶了,但是只要她吸,即使不多,奶總是有的。第二天的晚上新換班來的護士,聽說到晚上十點寶寶還是一直哭,我們問她怎麼回事,她看了一下不以為然的說是襁褓沒有裹好,利索的重新裹了一遍,剛要說,你看不哭了吧,結果哭聲又爆發出來,她無奈的直接遞給我說,那你繼續餵奶吧。

說實話,儘管孕期她異常活躍(胎動一般一天三十幾次算正常,七十幾次可能是多的吧,我認真記錄的話一般都是一百多次,到孕晚期也一直踢我),醫院這麼鬧騰,我也從來沒覺得她跟一般的小孩有什麼不同,大概是因為她是第一個孩子而我對小兒難養也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心裡想著,小孩子都是這樣的吧。

說回到她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哭鬧,當時醫院的母乳指導說她很聰明,她似乎知道這樣你的奶才會多。果不其然,從出院開始我就持續漲奶,而她直到腸絞痛開始之前也幾乎再也不哭。那個時候,我以為她會是一個特別好帶的孩子。

時間快進到她六個月。中間當然因為經歷了腸絞痛和夜醒、厭奶、小睡困難等種種是個公眾號關注者都會出現的問題,好帶這一點早就被我拋到九霄雲外,但也並未覺得她跟其他小孩有多大的不同。當然,她的運動能力和發聲能力一直領先年齡標準,無論何時從面部表情看起來的成熟度都是超過她的實際年齡的。用奶奶的話說,她也是個開心果,特別愛笑,也希望與人交流,無時無刻不用她的大眼睛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

在她快六個月時,我們從上海回到四川老家半個月,然後我又帶著她去阿布扎比。一個月後,我們去了紐約。自那開始,她的夜覺一落千丈。最差的時候一個小時醒一次,每次她醒過來我一看錶都特別絕望。當然我們把這歸咎於頻繁變換的生活環境,也不是沒有道理。

我第一次真正聽說她不一樣,是在離開阿布扎比之前跟一個德國小男孩的媽媽聊天。那個德國小男孩比她大一歲左右,也是有名的夜醒娃。當時他媽媽說,我非常想看著你女兒長大,因為她跟我兒子特別像,very persistent。我問她什麼意思,她說very determined,要什麼東西得不到決不罷休。我想,這也挺好啊。

而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孩子與孩子之間可能有多大的差別,是在我一個人在紐約一邊帶她一邊在家工作被逼得快得抑鬱症之後。

說實話,在我生孩子前,可以在家工作同時照顧孩子那真的是我求之不得的生活。我一直秉承著孩子一定要自己帶的理念,最好帶到三歲再送幼兒園,這樣非常有利於她的安全感的建立。而同時可以在家工作,我也不會太枯燥。從西爾斯的書上得知,孩子六個月可以坐了之後就可以一個人玩很久了,覺得這真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在我一邊帶她一邊工作了兩個月後,我幾乎崩潰。主要原因還是夜醒導致我的睡眠不足,因此白天沒有辦法又被她折磨又工作。我當時覺得我再也不會開心起來了。那時的我們在紐約因為是短期,租了一個非常小的房子,所以不可能讓父母過來幫忙。我們的收入也負擔不起保姆。或者換句話說,那時候我的工資不如保姆高,如果請保姆我還不如把工作辭了,可是我又真的希望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

最後跟老公商量之後我開始尋找可以讓我短時間休息的方式。後來發現在所住的地方一條街左右有一家Y,是美國常見的公益組織,以會員的方式提供健身房、健身課程以及短時間的托兒服務。我本來也捨不得那麼小就把她送幼兒園,短時間(一至兩個小時)托兒服務或許正是我需要的,當然這也因為她幾乎從來撐不過一個小時而成了擺設。但他們同時也提供親子健身課程,可以帶著寶寶去練瑜伽或者其他類似健身課程。

每天我都帶她去那些健身課程,可是兩三次課之後我就有一個重大的發現!45分鐘的課程時間內,無論我給她帶什麼玩具或者吃的,她幾乎只能安靜幾分鐘,其他時間都是無休止的要我抱或者爬來爬去讓我無法練習,而其他無論是比她大還是比她小的孩子,好的可以自己玩整個課程,差的也基本可以消停至少30分鐘。

我傻了眼。原來孩子不都是像她這樣的!!!

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可以一個人帶她,因為外國的媽媽們都是這樣的,我卻被她折磨的幾乎抑鬱,搞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失敗非常無能的媽媽,卻忽然發現,可能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她真!的!跟!一!般!小!孩!子!不!同!

當時我還給她辦了一個附近的室內玩耍場地的會員,因為紐約冬天非常冷,而她又正好到了學爬的年齡,每天把她帶到那裡去玩幾個小時,跟其他媽媽聊聊天也是我另一種解脫方式。

說是解脫,我看到其他同齡的小孩子如果是女孩的,要麼自己定在一個地方,要麼粘在媽媽或者保姆身邊一晚就是好久;如果是男孩的,基本就是一個人四處玩,只有摔跤了碰了才會找媽媽。而她,當時的我總結是兼具男孩和女孩的「缺點」:一方面跟男孩一樣哪裡都想去,根本定不下來,另一方面又像女孩一樣一定要粘著我,從六個月分離焦慮開始幾乎就不能離我超過一米的距離,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我滿場轉,幾乎無法停下來。

說到執著,所有的爸媽都說小孩子學走路的時候是最累的,因為需要你拉著他到處走。可學爬期的她卻讓我恨不得她可以馬上學會走路,因為在她認為自己還不會爬(那個時候如果放個手機或者鑰匙在她前面她會三下兩下就爬過去了)的時候卻哪裡都想去,我當時除了因為必須把她抱到她想去的地方累得不行以外並未覺得她有什麼不同,直到後來看到學爬期的其他小孩只會鬧一鬧,如果爸媽不理他不幫他也就算了。而她,一定會一直鬧到你幫她為止。當然,那個時候我也曾隱隱的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太遷就她?

時間再次快進到她一歲半終於進入day care(為方便起見暫且翻譯為日托所吧)。對於入園的過渡我必須承認我是準備不足。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有過保姆帶她出去玩或者奶奶帶她出去玩我在家工作的分離,另一方面是因為每次跟她提起要去讀書了她都一臉興奮與期待,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像大孩子一樣讀書了。我一廂情願的想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焦慮,要跟爸媽分開這一點能不提就不提吧。她那麼喜歡跟別的小孩子玩,肯定沒問題的。

可事與願違,雖然這裡面也可能有老師的因素,這是後話。第一周,老師告訴我她越來越好,哭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可是第二周周四的中午,我收到老師的留言,告訴我她一個上午不吃不喝一直哭鬧要媽媽,讓我當天去提前將她接走。

我到學校時她終於哭累睡著,老師帶著他們學校的幼兒心理顧問跟我詳談她的情況。他們兩個告訴我,她非常strong minded,說好聽點是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說難聽點就是非常固執。那是我第一次正視在她六個月時聽見的她非常執著的說法。顧問告訴我在她陪她觀察她的時間裡發現她非常聰明也非常有主見,也正是因為這個她幾乎是知道只要自己一直哭一直哭就可以把我哭來一樣。

在那一刻我幾乎就要退縮,已經在腦海里搜索當時看的日托所合同條款,在想如果讓她退了會損失多少錢。但是他們堅持認為她已經具備上日托所的條件,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跟我在一起,所以他們建議在接下來的一周里我或者我老公可以陪她上學,每天逐漸縮短陪的時間並逐漸延長她在學校的時間。幾乎所有人聽說這個提議都覺得不可行,因為一般的學校都認為,爸媽留下來時間越長,孩子越難分離。

我現在真的是非常感激他們的建議。記得當時顧問告訴我說,她會沒事,但你至少要等到十一月才有可能看到她到學校不哭的那一天。但事實是,我們提前完成了再次的過渡期,且不到一個月時間,她到學校就不哭了。但是據我所知,他們那一年,應該也就她有這個特殊待遇。而今年升班,同一個學校不同的老師,有一些同學是相同的,按理說老生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困難,而她卻是無論新生老生中,哭得最厲害的。開學快一個月了,雖然不哭,但每天早上也是跟猴子一樣纏在我身上不肯下來,起床第一句話是不上學,第二句話是我要去Valerie的課(去年的班)。這樣小的改變在她卻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適應的大變革。

在她的學校我也得以觀察更多與她同齡的小孩。記得有段時間她放學後總是會碰到另外一個小女孩,她們一起在學校的圖書室玩,到那個小女孩爸媽要讓她回家時,即使她不願意,在父母把她硬抱起來要走的時候也就是鬧一下就算了。而我則清楚的知道,如果我想用「暴力」在小A不願意的情況下直接將她抱走,她一定是用盡全身力氣掙扎到我不得不把她放在地上為止。即使小A爸爸也沒有辦法在她不願意的情況下強抱走她,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讓她一直哭到肯走為止。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特別感謝她的日托所讓她變得獨立(相比之下),也同時讓我重獲了自由。尤其要感謝的,是他們的幼教顧問。每次在我因為她的各種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總是能從她那裡得到寬慰和指導。而她也總是告訴我,我女兒各種發展階段的確快於別的小孩,很多東西在她身上可能會不一樣。

她給我推薦了一本叫No Bad Kids: Toddler Discipline Without Shame,中文譯名好像叫《有邊界,才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我從這本書上學到很多,但同時也發現很多招對我女兒並不管用,或者說,即使有幫助,作用也很有限。但我卻在這個作者的博客推薦中找到了一本救命的書,書名叫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and energetic,中文譯名叫《家有性情兒——如何養育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當初想去找這本書看,是看到persistent和energetic兩個詞,執著與精力旺盛。養她到現在,即使不知道spirited child即性情兒這個詞,她的體力驚人、執著到底的特點是稍微跟她呆久一點的大人都會發現的特質。真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買了這本書,卻發現真的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以前,即使我認識到女兒與一般小孩子的不同,但內心深處也總是有顧慮是不是因為自己太隨和、太遷就?是不是因為我給她太多自由?是不是我在睡眠訓練上總是無法狠下心來?直到看到這本書,我才徹底擺脫了自責,真正的開始理解我的女兒,並重新審視以前所看到的各種育兒理念。

包括《有邊界,才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這本已被美國幼兒教育普遍接受的書在內的大多數的育兒理念都強調孩子的共性,雖然這個對共性的理解不同。而Spirited Child這本書卻用事實與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有很多孩子天生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們不是不正常,而是在某些性格特質上比一般小孩更強,而導致現有的主流育兒理念在他們身上並不適用。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句話:Progress, not perfection. 意思是說對於性情兒這樣與眾不同的孩子的養育,目標是進步而不是追求完美;they do not cry, they wail.他們不會哭泣,而是哀號。

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接受了孩子的不同,也接受了自己能力的邊界。更重要的是,因為對孩子全新的理解和針對他們的特定的改善方式,我可以以更平和的心態和更有針對性的技巧來面對每天的問題,而孩子行為的改善更是明顯。我很慶幸自己偶遇了這本書,卻因為這個理念至少在國內鮮有人提及而非常沮喪。我不知道還有多少跟我以前一樣的媽媽,在用盡全力之後還是有著深深的無力感甚至自責;更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因為父母和家人的不理解而被貼上熊孩子的標籤,而跟家人的關係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在看了這本書沒幾頁之後我便決定開設這個公眾號,也搜索微信公眾號,並沒有發現相關的有價值的內容。僅希望憑微薄之力能給像我一樣的家長帶去一絲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並理解這些孩子,因為我知道,家有性情兒是一件多麼艱辛的事情,如果同時還有一堆人告訴你你做得不對做的不好,那真的是連希望都看不到了。

但帶一個高需求的性情娃再做一份全職的工作,我並不能保證我能定時更新,請諒解。接下來兩期打算先發兩篇關於評價自己孩子是不是性情兒的文章,到時候你會明白,你的孩子究竟是熊孩子,還是有著巨大潛能的spirited child,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你見過/認為最沒有素質的行為是什麼?
熊孩子是怎樣突然長大的?
如何對付熊家長?
教訓熊孩子?
040 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

TAG:育兒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