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於四念處起手修行

更新:1,根據回復,注意,這一次提出的,不是讓你我執,是相反,要比以前更加「我執」,強化我執,這個一定看清楚。

為什麼要於四念處這個法門起手,因為這個法門在初期,是專門用來收心的。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體驗完了厭倦也好,遭受重大打擊心灰意冷也罷,總之是要收心,把心收回來,開始做「減法」,向內求。

接下來,你自然而然會發現,我人在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過程中,從思維上看,有以下幾個層級的念頭。(心物一體,雖然也可以走物理的路子,但是沒有專人在旁時時點撥,則物理的路子非常麻煩且高風險,搞不好就要試驗失敗損傷身體,而思維不會,你頂多神經病一會,睡一覺就好了)

念頭的層次:

一,幻念,帶著情緒的念頭,帶著你的幻想的念頭。比如,幻想如何追到自己的女神然後生孩子,比如幻想把曾經的敵人如何羞辱。浮想聯翩,白日做夢,正是此種念頭。一般人在生活中,這一類念頭的比例佔二成,多了則為癔症,需要就醫。

二,實念,結合著具體的人事物的念頭,因為此種念頭都是真實的,所以破除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需要因緣和合,舉例,孝敬雙親,養育子女,牛奶麵包,房貸車貸。這些念頭不是單單從思維上就能破除的,有些必須身體力行的做到,完成,然後才能變成次要,而後放下,一般人的這種念頭佔據四成,如果說幻念經常出現在孩子身上和病人身上,那這個實念則是一般社會人的思維主體,但是,如果這種念頭形成慣性,佔比超過四成,則會對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形成極大幹擾,得慢性病的概率會急劇增加,痛風,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等,會在你習慣了「操心」這種心理狀態後,不知不覺間走近你。

三,身念,如果一個人平常夢想消磨,也樂得清閑,法財侶地,身前身後,都沒顧慮,則會出現這種念頭,比如,喜歡眼根的人,會喜歡照相,會不斷地在淘寶上買上萬塊的鏡頭,喜歡耳根的,會折騰音箱,舌頭鼻子身體其他部位,都是如此。一般人的思維佔比為二成,超過這個比例,則需要清空購物車,好好散散步爬爬山。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也就是如果低於二成,則這個人要麼有點傻,要麼是實證人員,真正的實證,也就是從這裡,當你能把心收回來(沒吃過蘋果先去吃,不要用強),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這個道理注意到了,則五根虛靜,身體上的覺受開始變得明顯,頭髮痒痒,腿子麻麻,耳朵不想聽,非有呻吟鑽進來,眼睛閉了,眼前卻有小豬佩奇。

四,空念,在身念的後面,像是一個隱藏人物一樣,時時刻刻在暗處盯著你的,就是這個,空間感,時間感,上下肢所處位置,身體的大小,遠近,統統都屬於這裡。

五,氣念,當你的修行到了一定階段,身體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感覺變了,不是真的身體變了,身體什麼都沒變,但是你會注意到新的東西,穴位,氣脈,氣痞,氣機,氣團,光,虛空(對,虛空是個物質),這些統統都會漸漸發現,注意,這不是你創造的,是你發現的,之前由於活的太散亂,太粗,心念的覺知能力太弱,而無法發現這些。

六,段念,一個一個的念頭,結合著具體人事物,前後毫無邏輯,毫無因果,自動來,自動去。不要覺得這個我也有,在前頭的氣念沒有徹底放下以前,或者說沒有達到「身空」,徹底放下一切身體的宏觀覺受和氣機,光,虛空之前,或者是沒有達到所謂的「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之前,你是注意不到這些一個個的念頭的,有人覺得自己平常也會有這種「一個個的念頭」,不是的,那只是你造作了一個「靜」,心理平靜一點,其實潛意識裡頭的猶如萬馬奔騰,潛意識如何控制你的植物交感神經,如何控制你的呼吸,你都不知道,你還在被動的呼吸,這種情況下,是絕對不可能看見這種段念的。

七,對念,一對一對的念頭,抽象,我和他,一個人和一群人,前和後,遠和近等等。

四念處, 從起手修行來看,針對的就是前頭三個層次的念頭,等到到了身念的後期,你雖然把眼睛閉了,但是還是能看見黑色,耳朵你不想聽,還是能聽見,這個地方,就不是四念處所能的了,當然四念處也有後期法門,可是我們道家在身念這個地方也好,所以不一定非要一路走到黑,一直弄個四念處。

學佛的都說「我執」不好,其實錯了,我執才是最好的東西,樓主就在這個地方被騙了好多年。

什麼是四念處,就是時時刻刻,保持一個覺知:「我在幹嘛。」

生氣知生氣,高興知高興,走知走,坐知坐。只要你保持「我在幹嘛」這個覺知,你根本就生氣不起來,高興不起來,猶如木偶行空,來去一點真靈懸在頭頂三尺。不是上帝在看著你,是你自己在看你自己,你自己在那裡表演。

收心,守心,念念明心,不給自己住於任何上述幾層念頭的機會,這就是「四念處」。

等這麼到沒滋味透頂了,才正是好時候,該換換方法,下一步了。


推薦閱讀:

《菩提道次第廣論》筆記(2)
正統的佛教護身符是什麼樣的?有哪些講究?
《中國當代漢地佛教建築研究》 第2章 歷史:漢地佛教建築的演變
自身信仰藏傳佛教但是想帶泰國的崇迪佛牌,可以么?

TAG:佛法 | 佛教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