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首《健康歌》嗎?

談到健康,小蘇腦袋裡瞬間閃過的是上世紀90年代風靡祖國大江南北的《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小蘇覺得,自己果然不年輕了……

因為是兒歌,歌詞難免有些「低幼」,但「學爺爺唱唱跳跳我也不會老」、「待人客氣/笑容可掬/你越來越美麗」卻實實在在道出了健康的雙重性: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1. 放過期的健身卡:做的不如喊的多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在近十多年裡發生了很大轉變,養生、健身儼然已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種標配。健身房裡的器材越來越專業,教練越來越貼心,連馬拉松也華麗轉身、成為了一種萬人追捧的「新時尚」。似乎到處是一番「全民健身」的熱鬧景象。但實際呢?

小蘇身邊的朋友同事,每周堅持鍛煉一次的不超過20%,辦了健身卡的倒是不少,喊著要練出人魚線、六塊腹肌的比比皆是,然而,也僅僅是喊喊而已。年初為了激勵自己,花錢辦卡,想著即便因為心疼血汗錢也必然要完成健身大業,年末則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告訴自己,花出去的錢就是潑出去的水,人生苦短,不能為了沉沒成本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有沒有覺得畫面很熟悉,感受有共鳴?究其原因,無非工作太忙,沒有時間。

2. 心理亞健康:感覺身體被掏空

2016年,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橫空出世,唱出了廣大職場人的壓力和心聲,體力耗盡的同時,伴隨的是內心負能量滿滿。焦慮、抑鬱、過勞、迷茫像瘟疫一樣,在這個社會的中堅人群中蔓延開來。?

?根據東湖大數據對2157名職場人士展開的心理研究統計,67.4%的被研究者認為自己存在心理問題,5.6%的人已經被證實患有心理疾病,61.8%的人認為自己心理可能不健康,78.9%的職場人飽受焦慮煎熬。但與此對應的是,很少有人主動去接受專業心理諮詢和疏導,更遑論進一步的心理干預、治療甚至藥物治療。面對心理亞健康狀態,人們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遠不及生理健康,大家選擇性無視,繼續在工作生活中負重前行。

3. 對健康的實際態度:臨時抱佛腳

儘管每次新聞報道的過勞死案例會引起一番熱議,儘管一再意識到焦慮、抑鬱、迷茫這些負面情緒已經嚴重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但短暫的情緒宣洩和掙扎之後,我們又選擇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期待著堅持下去會有改觀,然後等來的又是下一個輪迴。

更糟糕的是,心理和生理的狀態往往是互相影響、正相關的。身體不舒服,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長期沉浸在負面情緒里則會引起生理上的器質性病變。直到身體終於罷工,或者情緒崩潰,被迫停下來,我們終於不用再找理由或是糾結,只能去接受治療,期待趕快恢復過來,因為還有好多「重要的」事情等著做。

我們對待健康的實際態度,就像許多人對待寺廟裡的菩薩——事到臨頭才去拜,期望我佛慈悲、助人消災解難,平日里也就嘴上宣宣佛號,實在顧不得謁見他老人家。

可惜的是,菩薩憐憫眾人求生不易,只要心中有佛就夠了,至於佛前所求,一切隨緣;健康卻做不到如此慈悲,你不把它當回事兒供著,他就把你當個事兒辦了。

4. 從現在做起:知行合一

所以,對於健康資產的打理該怎麼辦呢?

說實話,當大家擺出「沒時間」這個強悍理由時,小蘇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小蘇只能老氣橫秋地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沒時間管自己的健康,怎麼就有時間賺錢、打扮、進修、談戀愛呢?無非優先順序不一樣罷了。

嘴上喊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開心最重要」,行動上卻在「革本錢的命」,只能說明對健康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表面。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道了卻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真正「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經營自己的健康資產,便要做到知行合一。

生理健康方面,拉誰出來都能算半個專家,我們只要避免繼續做「行動上的矮子」就好了。這裡簡單說一下小蘇經過將近一年的掙扎和自我鬥爭收穫的一點心得:

第一,儘可能降低運動門檻,否則很難堅持。小蘇作為一個極度不喜歡運動的懶人,哪怕只是回家換身衣服,再出門的概率都必然降低80%。所以,小蘇儘可能把運動時間分散在上下班路上,不用額外花精力和時間還有助於形成習慣,儘可能多走走或者騎車,保證每天大概40分鐘,剩下的路程可以考慮換別的交通工具。

第二,提升整個過程的趣味性。上下班路上還有一個好處,隨意看看、觀察一下周圍的人群,放鬆大腦、時間還過得快。或者買一副無線藍牙耳機,充分利用各類手機應用,聽點有聲書或者別的自己感興趣的節目,運動、學習、娛樂都不耽擱。小蘇比較推薦的手機應用是喜馬拉雅和微信讀書,可聽的內容很豐富。當然,還要特別提醒的一點是,大家戴耳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鍛煉身體其實真沒什麼好說的,只要堅持、只有堅持、只能堅持。堅持過程中伴隨而來的是不斷地自我突破和意志力的提升,看看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也許能得到點啟發。

心理健康方面,小蘇勉強算個業餘心理學愛好者,其實如果有精力和時間,也建議大家看點心理學方面的資料,是提升自我認識的一個很好途徑。什麼樣的心理狀態算健康呢?在小蘇看來,喜怒哀樂是每個人的正常情緒,只要不長時間地沉浸在壞情緒里,不管經歷了什麼,最終還能對生活抱以積極的態度和熱情,便是健康的。

平日里我們可以時不時做一下簡單的自我診斷和疏導:

第一,保持對自身情緒和狀態的敏感度和覺察。每天睡前可以花5分鐘,回顧一下當天自己的狀態,並感受一下自己當下的狀態,看自己是開心、平和、沮喪還是什麼。如果是開心,那就稍稍舒緩一下,然後帶著好心情入夢;如果是平和,就直接安睡。如果是焦慮、壓抑、恐懼等情況,我們再進行下一步。

第二,尋找原因並回顧持續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負面的情緒,是當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是長期有什麼壓力?或者別的什麼原因。這時候往往有以下4種情況:

1. 臨時性事件導致的短暫的心情不快,比如因為吃完飯誰洗碗的問題和另一半發生了小爭執。

2. 臨時性事件導致的預計對未來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負面情緒,比如工作上因為沒控制住脾氣和領導產生了衝突,擔心惡化今後的工作環境而帶來的焦慮。

3. 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的長期負面情緒,比如房貸等現實經濟需求帶給自己的長期精神壓力。

4. 未知原因導致的長期負面情緒,比如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是開心不起來,而且經常產生一些負面想法。

第三,接納自己的壞情緒。我們首先要建立一個認識,就是我們有任何負面情緒都是正常而且正當的,不是自己犯了什麼錯,更無須逃避。我們反倒要開心的是,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壞情緒,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消除他們。

第四,改善自己的狀態。對於前述的第1種情況,我們通過簡單溝通、找朋友傾訴或者乾脆讓自己做點開心的事轉移一下注意力,就自然過去了;對於第2和第3種情況,我們則需要針對經過分析後找到的原因,去採取積極措施,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壞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所以根除壞情緒的最好辦法其實就是採取積極行動有的放矢地改變生活現狀。

第五,如果存在第4種情況,則需要引起我們的特別注意和重視。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找到原因,則建議走出自己的世界,向外尋求幫助。壞情緒持續的時間越久,危害越大,如果身邊親近的人無法幫到自己,或者由於各種原因不希望與身邊的人討論相關問題,則建議藉助心理諮詢機構的專業力量。心理諮詢師通常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我們、幫助我們梳理自己從而找到癥結所在,同時疏導我們的負面情緒以進行心理排毒,然後幫助我們從心理上建立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並最終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走出陰霾。

第六,心理諮詢師會根據我們的情況進行專業診斷並制定治療方案。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需要藥物治療,則會開具相應的診斷證明並推薦轉診,總之這個時候以聽取專業人士意見為主。

其實,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樣,平日里保持積極樂觀、預防為主,遇上小病小災了,就去治一治,要是嚴重一些,當然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恢復越快,無需有額外的心理負擔,就像《健康歌》里唱的——「健康的人快樂多」。

好心情和好身體是相伴相隨的,願我們都有高質量的幸福生活。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凡間客(LifeVivification),在平凡的生活中探索成長,歡迎關注。

你好,這裡是凡間客,一個成長中的自媒體平台。在這裡,我們可以互相交流生活經驗和成長感悟,一起在思考中破解困局。歡迎你提出困惑,也期待你指點迷津。?

weixin.qq.com/r/CD-r89n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推薦閱讀:

對於上班族有什麼好的減肥辦法?
丁香醫生APP里的醫生是否真實可信?
關燈後玩手機後果到底有多嚴重?分分鐘嚇哭你!
做啞鈴深蹲時 啞鈴的重量如何選擇?
乳清蛋白粉是不是看成分表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

TAG:健康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