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的教育者
我寫過很多代表老師立場的文章,應聲者眾,所以,當我下決心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鼓足了勇氣,我不知道我將面臨怎樣的處境,遭受怎樣的待遇。
如果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尊重和引發有意義的討論,這說明我足夠幸運,說明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仍充滿善意;如果因此對我橫加指責,那正好切中我接下來要討論的議題,那我不知該歡喜還是憂傷。
對教師的偏見,大抵有兩種,一是智識的偏見,二是教育體制和教師自身帶來的消極後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一個學校,出個壞老師,那有人說,現在的老師怎麼怎麼樣,這是認知的偏見,稍有智識的人都不能得出這般以偏概全的結論,荒唐至極。但是如果一個學校,陰險小人不在少數,那有人議論,現在的老師怎麼怎麼樣,這是合理的推測,你可以嗔怪別人一棍子打死,但是這是合情合理的臆想。雖然,這對認認真真教書踏踏實實做人的老師很不公平,但你啞口無言,誰讓你與「豺狼」為伍。
教師群體中,有兩種惡,一種是顯性的惡,這樣的惡對個體的毒害極大,對群體的傷害也最為直接,且較為少見,卻最受關注,比如性侵學生,暴力傷害學生之類。另一種是隱性的惡,這種惡對個體的傷害是隱性的,是長年累月的,傷害也往往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一點更為常見,卻最易被忽略。比如錯誤的價值觀,消極的教學能力,消極的工作態度等。
人們常說,公道自在人心,但前提在於人是理性的,在愚昧的人群中,公道就會被隱於市,我希望接下來談論的議題得到公正客觀的討論。
同樣,也提醒讀者,以下展現的是普遍存在的某些現象,不代表我對教育者存有廣泛的偏見。
- 素質低下的教育者
在我所在學校的工作群里,除了掃碼、拉票之外,最多的就是工作和生活的撕扯。
今天哪棟樓高空拋物了,哪家曬濕衣服把我家被子弄濕了,明天哪家狗吵吵了,誰家車輛亂停亂放了。
這個問題分開來說,暴露出部分老師的自私自利,只圖自己方便,很難不讓人嗤之以鼻。我一直不主張,社會對教師道德有過高的期待和要求,比如犧牲自我、無私奉獻,但是,我堅持認為,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應有基本的道德修養,應該有超出尋常人的人性要求,因為這個行業十分特殊,事關下一代。退一步說,類似的行為即便不是教師本人所為,也多是教師家屬所為,一個為人師表的老師在教育學生和教育自己或家人採取雙重標準,這又如何讓人信服呢?
而對於熱衷在群里反饋意見或問題的老師,如果只是在進行合乎情理的表達實屬正常,有可供表達的渠道及時釋放情緒、舒緩身心是極為有利的,而且表達事關學校的有益討論對學校發展也是很有幫助,值得讚賞。但是這其中有部分老師表達問題的邏輯背後所滲透的價值觀卻讓人惶恐。
這就引出第二類作惡的教育者了。
- 秉持錯誤價值的教育者
比如,遇到有狗吵鬧了,就呼籲學校應該禁止養狗。既然有人打羽毛球吵鬧影響教學就乾脆封閉羽毛球場地,有人在校園裡騎車就乾脆建個柵欄,看你怎麼騎,當有人表達不同意見的就直接訓斥,或者暗地裡說別人壞話。
這些處理問題的邏輯和思路有兩個問題,一類是在主張自身權利的同時試圖侵犯他人的權利,為了自我利益的實現無視他人的利益,比如呼籲禁止養狗,如果真的是為自己和他人著想,就應該明白狗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就是陪伴,與小動物的相處也容易培養孩子的善良和善待生命,更為主要的是簡單粗暴的禁止養狗也與法律相悖,「小區公約或業主投票決定是否可以養犬。應該有統一法律規定,禁養危險犬只,養狗必須強制登記與免疫,遛狗必須拴繩子、戴口套等,並且要有罰則。」
另一類雖是合法的,但管理的時候好一刀切,缺乏彈性和人性化。比如管理羽毛球場地時,管理者有權利封閉場地,但是明顯沒有照顧到羽毛球愛好者的需要,缺乏有效的討論。比如我之前討論過的電梯刷卡制度。管理上的決策,最大化的尊重民意,最大化的體現民意,才能最大程度上受到尊重和擁護。如果想讓大家以校為家,前提肯定是你在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一個教師群里,有次我看到老師說了這樣一段話:
有些老師太嬌貴了,唯我獨尊,太把自己當權威了。打著教育的旗號,行著偽善之事。
如果一個老師,面對一些荒廢人生而不自知的學生,違背其自身意願,進行適當的嚴加管教,我們可以設想,他終有一天會幡然醒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但是一個老師一心想著把學生塑造著他們想要的模樣,全然不顧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逼著他像木偶般機械的學習,沒有個人的私域和成長的空間,他應該對此予以感謝嗎?比如課間只能待在位置上學習,敬業精神可敬,但是捫心自問,是否只是在拿學生的命運換取自己的名聲呢?
一個從小被禁錮、被壓榨的靈魂,成為人師,就繼續禁錮絕大多數純真善良的孩子,一個個自由的靈魂,企圖把他的學生也變成如此,因循守舊古板教條。難道有些教育的惡不該在新的一代停止了嗎?
為什麼這種現象如此常見呢?我覺得最核心的一點是,教師們面對的對象和職業特點讓他們容易養成極強的控制欲。
這就引出第三類作惡的教育者了。
- 樂於控制的教育者
學生大多知識欠缺,社會經驗不足,處於價值養成階段,教師相對更加權威,地位更加突出,這種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老師「控制」學生的優勢,這給了一部分老師將學生塑造成其希望的模樣的可能性。
再加上,老師的職業成就感和獲得感來源較低,學校的評價機制比較單一,唯分數論,而成績的進步和學生的成長變化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老師缺乏足夠的耐心或拔苗助長,很容易導致反彈,這在班主任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
這讓我想起兩組數據有關教師的數據,很有意思。一個是,據澎湃新聞統計,在2016年各省高考狀元中有27%的學生母親是教師,13%的學生父親是教師,可見,教師子女出類拔萃的很多。另一組數據就讓人提不起神了,專門研究學生心理的北大徐凱文教授稱,自殺學生父母職業分布顯示:教師、醫護、公務員位列前三。在分布圖中,29個教師,27個是中小學老師、2位大學教師。南京一中學的班主任黃侃老師就曾用哽咽的聲音講述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她女兒短暫的一生。「她發出感慨:「我對女兒的關心過於物質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對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這也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問題所在。我希望孩子和家長們對人生能有新的認識,考試成績不是判斷一個學生成功與否的標準,要懂得人生還有很多的風景。」
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如果老師深諳教育之道,將自身掌握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灌輸於子女,成就了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使得教師子女變得優秀。
但其引發的思考仍值得警惕,那就是,教師有可能對子女施加了錯誤的影響和教育,甚至限制孩子的個性化和自由。
心理學家武志紅就認為「我們要警惕體制化。體制化是人的異化,對立面是個性化與真實。教師、醫生和公務員,都是活在大體制之中的。當然,這是一個小範圍樣本,說服力不夠,但也值得引以為鑒。 」
為什麼要警惕人的體制化,尤其是在事業上無欲無求之後就極容易陷入「混日子」的尷尬境地,體制內的人又大多有趨同性的特徵,很多時候做得多和做的少並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成就感和獲得感低,獲取的感受是不真實的,就容易扭曲自我。自我缺乏自由,受到體制約束活的不自由,就容易演變成喜歡將他人塑造成和自己一般的個體。
就像網友說的:老師手裡有大量「隔壁家小孩」的優秀樣板,又非常熟悉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做老師家的孩子又不優秀的話,可能真的壓力很大。
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家好以老師自居,喜歡教訓人的老師尤其如此,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必須優秀,於是在家裡也扮演起了老師的角色,忽略自己家長的角色,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愛和關心,沒有給予相應的自由和空間,甚至變成老師生命的附庸,輕則發生對抗,尤其是在青春叛逆期,重則可能無法承受壓力,選擇逃避。
這在當前的教育當中更是常見,幾乎在我教的每個班都是如此,有人歷經磨礪,大浪淘沙,有人自暴自棄,兩種極端化很常見。
- 共 勉
愛他而不寵溺他,
教導他而不控制他,
關懷他而不為他包辦,
懲罰他而不讓他覺得被拋棄。
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更加完滿的原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愛。
人的體制化,上升通道有限又愛玩弄權力,就容易成為工於心計的教育者。
- 工於心計的教育者
教師上升通道狹窄,搞學術研究和教育研究需要長年累月的努力和堅持,時代變化學生特點不一教學要取得突破難上加難,部分老師,陷入職業倦怠,也使得部分老師工於心計,努力向權力靠攏。(說來有趣,我見過的最熱心於教育教學研究的是我的年級主任)
愛慕虛榮,是人的正常追求,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但應警惕追求愛慕虛榮過程中的方式方法,工於心計的人最後成為部門領導或者更高管理層將是學校和教師的災難。對教育行業沒有熱忱和理想,對學校沒有情感和情懷,是真的難有作為。
更應該警惕工於心計背後的邪惡化,即為達到目的相互攻訐。
人在體制內,尤其是當前社會背景,教師總體收入不高,物質又極為重要,就容易成為利欲熏心的教育者。
- 利欲熏心的教育者
有次我去家訪,一位特別優秀的學生(長期班級第一),我特別好奇她為什麼能做到這麼自立自覺,我想探尋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和家長聊了之後更為困惑。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家庭條件比較好,家長扮演著特別的角色,有著特別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過卻有些意外收穫,我和家長聊天,家長聊到了學生小學時候的學習狀況,說她有一次,上課的時候有道題沒解出來,回家之後就和家長說,她要去補課。原來,私下去老師那補課的同學都把那題做了出來。這對於熱愛學習,追求進步的學生來說,是誘人的。
教育者為了一己私利,功利化教學,我們該嗔怪國家沒有提高教師待遇還是該嗔怪教育者為師不尊?
當然,如果教育者要師道尊嚴,自己得站得住腳,要不然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小偷罵打劫的沒素質這樣的尷尬境地。
如果以上還算惡的話,那麼以下列出的現象稱之為,可能有些人就會反彈了。
- 無欲無求的教育者
在公務員系統,有一種現象很是有趣,這些年公務員管得緊,所以有些公務員為了減少「犯錯」,出現了「懶政」現象,就像《人民的名義》中孫連城那種幹部一樣。或者無政治資源,晉陞無望,沒有工作激情,不想做;或者工作怕擔責,做好了是上面的政績,做不好是自己的責任。
其實,這在教育圈也十分常見。
國家的教育方針有待貫徹落實,教師待遇增長常年停滯,各種與教學無關的檢查和會議,名目繁多。教師也是成人,成年人哪能光靠情懷活著。
評職稱和教育教學能力並不明顯掛鉤,參賽講課也有水分,教育論文更是產業化,晉級體系十分的龐雜,向上進一級,薪資並沒有較大幅度的改變,工資增長緩慢。晉級通道狹窄,工作就易失去積極性。
學校管理也有諸多弊端。比如從班主任的工資中扣除一定比例充當獎金池再分等級發放給班主任。這種干多干少,做得好和不好,在工資福利上也無明顯差別。考評激勵體系欠科學,工作就易失去積極性。
管理學生也是難上加難。現今的學生,漸趨獨立,喜歡自由,權利意識增強,再加上社會消極的影響,部分學生囂張跋扈,尊師重師風氣成退潮趨勢,老師教育教學的難度加大。學生不好教,老師也難做。
社會風氣堪憂。好的時候,家長人五人六,不好的時候,老師任人宰割。拉個橫幅,叫上一幫人,敲鑼打鼓,政府穩定大局,學校息事寧人,家長聲淚俱下,最後棒槌落到老師身上。不走法律,就只能回到舊社會,憑本事維權。
綜上種種,讓教育行業「哀鴻遍野,怨聲載道」。
如果教育者不是帶著教育的熱愛,而是看中了教師有寒暑假、鐵飯碗,加上以上種種客觀原因,使得部分教育者,不熱衷教育教學,熱衷於閑雲野鶴,打打麻將喝喝小酒。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個人生活的權利和自由。但是,當這樣的個體越來越多,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然,以上種種都是諸多客觀原因所致,前文多有涉及,概括如下:
教師的待遇總體偏低
教師上升通道狹窄
激勵機制欠科學
社會評價機制存在問題,唯分數論英雄
對人才吸引力較低,部分素質低下的進入教育行業
獨特的教師管理制度,缺乏淘汰機制
建立科學考評激厲體系和教師淘汰機制,打通晉陞晉級通道,充分調動積極性,提高教育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讓師者不被生活所擾,在此基礎上,師者仍利欲熏心,應予以重罰,對於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制。這樣才能讓師者沒有現實窪地的困苦,又有心追求道德高牆。
一方面,師者應以師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另一方面,社會應對師者應以尊重,切莫以一己之見而將師者亂棍致死。
慶幸,我現在還沒有被生活的柴米油鹽所困擾,尚能坦坦蕩蕩從從容容,盡人事聽天命。
行事有底線,工作有追求,教育有方法,心中有信仰,我稱之為良師。
慶幸,圍繞在我身邊的老師大多都是可親可愛的靈魂
以上,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贈語內地:「下手狠」不如「用心交」
※如何評價「小伙撿到戰國青銅劍上交文物部門被獎勵 500 元」的新聞?
※教育、教師應該怎麼發展?新任教育部部長有建議!
※漫談電影《驢得水》
※如何评价校长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