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開「文化與旅遊部」的紅蓋頭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經審議獲得批准。根據該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其中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自然吸引了文娛產業的普遍關注。

為什麼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而組建新部門?這個部門主要做什麼?對文娛產業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重量級的改革舉措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文化消費、旅遊產業不僅是大娛樂生態圈的核心板塊,更關係到億萬同胞的日常生活,今天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便試著揭開「文旅部」的紅蓋頭,和讀者共同關注這張新面孔。

初識「文化與旅遊部」

為什麼組建,組建後做什麼?是了解這個新部門的邏輯起點。對此,其實已經有了權威解答。在國務委員王勇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向大會所做的說明中,明確提到:組建文化和旅遊部。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同時提到,文化與旅遊部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①

進一步解讀方案說明,從組建文化和旅遊部的目的可以體會到,「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是組建該部門的出發點;「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是其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是其政治和民族層面的根本取向;而「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則可視為其在社會和產業層面的價值導向。

▲文化+旅遊,產業實踐先於國家機構調整

熱議「文化與旅遊部」

作為兩會重要議題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及其指明的文旅融合發展方向,則成為文化、旅遊兩個領域的熱議話題。接受媒體採訪時,在表達贊同支持之餘,官員、學者也道出了自己對新組建部門以及文化、旅遊融合的看法。

官員談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旅發委主任李三旗在採訪中談到:「首先,中央支持合併是好事,以前旅遊是二級部門,又是直屬的二級部門,協調的高度和力度都不一樣;第二,文化是旅遊的根脈和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是欣賞、感受、體驗文化的過程,旅遊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和興盛。」

同時稱:「前兩年業界也一直在探討到底是『旅遊+』文化,還是『文化+』旅遊。而且文化繁榮發展的確需要旅遊助力,因為文化本身既是事業也是產業,同時又是社會公共服務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厚重歷史文化根基和相對系統完整的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地幫助並打造出有品質的旅遊風景和旅遊文化。」他由衷表示,這次改革無疑預示著旅遊發展黃金期的到來。②

國家旅遊局原副局長吳文學發表看法時說道:「文化是旅遊的生命,旅遊是文化的再現,文旅同屬性本為一家,過去『同性分列』而行,彼此順勢而為,在順暢與不順暢間相伴前行,文化影響力有提升,旅遊生產力得發展。

同時他還表示,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台,讓我們眼前一亮,「組建」二字落地有聲,體現了上層建築適應新時代發展基礎,實現了真正的文旅融合;「組建」二字讓旅遊人振奮,大產業大發展,「小馬拉大車」終於「不再保留」;「組建」得以實施落實,讓我們看到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與之相對應的「品質旅遊」的新希望;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必將使我國的文化形態與旅遊業態,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中,貢獻更大的力量!

▲馮小剛電影公社

中國旅遊協會休閑度假分會秘書長曾博偉則表示,此次改革的大背景是大部制改革,小背景是「五位一體」中豐富文化建設內容,旅遊的文化功能會首先得到關注。文化和旅遊部成立後,融合發展是主旋律,下一步如何實現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通過文化內涵的注入提升旅遊品質;通過旅遊拓展文化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同時強調,新部門的名字里保留了「旅遊」二字,說明中央更重視旅遊了。文化和旅遊合二為一,長遠來看有好處,但短期磨合還存在不確定性。另外,重要的是地方機構是否跟著調,理想的是不必完全跟著國家調,應該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旅遊的機構。

國家旅遊局原規劃專家王興斌對此的觀點是,成立文化旅遊部有利於文化業的大發展,「文化旅遊業」將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名符其實的戰略性支柱事業與產業。旅遊業發展能更好地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文化業發展也能更好地融合旅遊的發展經驗。文化是旅遊之根、之魂,旅遊業是大文化業的一部分。成立文化旅遊部更加契合旅遊的文化屬性、更好地發揮旅遊的文化功能。文化業既有社會公益屬性又有經濟產業屬性,既是事業又是產業,成立文化旅遊部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旅遊事業與產業的雙重屬性與職能。③

學者評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少雄表示,提請審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是國家深化行政機構改革的重要進展,也是機構精減的又一舉措。文化和旅遊部一旦組建成立,有望實現現有資源的最佳配置與有效管理,有望為旅遊產業注入全新的豐厚文化底蘊,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傳承形塑鮮活的產業形態。此番改革有望促進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國家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可以極大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世界技術發展帶來的產業形態的不斷升級迫切要求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到來同樣需要文化發展全新空間的進一步拓展建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需要我們不斷建構中國話語、持續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完善中國形象,值此時機,國家部委機構改革及其文化和旅遊部的建立,應該在以上諸方面發掘更多潛力、發揮更大作用、產生更廣泛影響。

對於文化與旅遊二者的關係,林少雄認為,文化和旅遊本來就不分家,旅遊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體驗、文化認知與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與此同時,文化又需要通過旅遊來創新、傳承與流播,一個國家或社會旅遊的良性興盛發展,是其文化健康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旅遊專家、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在談到組建文化與旅遊部時說道,文化和旅遊的聯繫如此緊密,當下就是要解決一個多頭管理的問題。文化部是從文化產業的角度去抓旅遊了,國家旅遊局又從文化旅遊的角度去抓文化了,所謂『令出多門』,必然會產生一些衝突。

劉思敏同樣談到文化與旅遊的關係,他表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產業的相當大一部分就是文化旅遊,實際上就是旅遊產業。從文化的角度來講,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要跟旅遊相結合,旅遊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旅遊產業來講,旅遊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④

▲源自:產城觀察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認為,旅遊作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在社會發展和未來產業格局中將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升行政格局中的地位是產業地位提升和事業屬性彰顯的需要。當然,文化和旅遊整合成新的部門後,部內機構的具體設置安排將對未來旅遊產業和旅遊事業發展產生具體的影響。旅遊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旅遊在文化自信、文化傳承、文化走出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文化和旅遊之間的整合具有內在需求。現在各地發展和企業實踐中,文旅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很強的市場動能,這種整合也是呼應市場發展需要。⑤

期待「文化與旅遊部」

文旅項目是大娛樂生態圈(泛娛樂行業)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陣地。第一陣營有萬達、中青旅、華僑城等大體量巨頭,第二陣營有華強方特、長隆、華誼兄弟等開發自持IP、各具特長的排頭兵,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文旅小鎮也猶如雨後春筍展露頭角。文化和旅遊部的組建,既表明了國家對這種產業樣態的肯定與支持,也令眾多文旅項目有了更為單一、明確的管理歸口部門。

正如媒體指出的,以往一方面,我國文化資源和旅遊產業分屬文化部和旅遊局,文化部更偏重於保護,而旅遊局更偏重於開發,難以實現文化資源和旅遊業的有機融合,更難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另一方面,文化旅遊市場秩序的維護由文化部和旅遊局共同負責,難免出現權責不清,相互扯皮的現象。⑥

文化與旅遊部的組建,將有效化解部門設置、職能分屬所造成的文化、旅遊間隔閡,整合兩個領域的資源與優勢,推動兩個產業的相互融合與發展,實現1+1>2,更充分地發揮文化+旅遊所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重價值。

▲電影《芳華》的主要取景地——芳華小院

新部門組建以及可以想見的文旅進一步融合,不僅體現國家意志,關乎文化自信,也指引著產業發展,牽動著國人的生活質量。不難預見,隨著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完成並順利運轉,統籌文化旅遊行業、促進融合發展的利好政策也會陸續適時出台,文旅行業將迎來規範有序、保障有力的新時代發展機遇。

附註:

(圖片、數據及有關資訊源於網路,歸其權利人所有)

引用及參考資料:

①新華網:2018兩會直播

xinhuanet.com/politics/

②中國經濟網:李三旗委員談文旅融合:旅遊發展的黃金期已到

ce.cn/xwzx/gnsz/gdxw/20

③和訊網:中國旅遊管理體制徹底變天了!聽聽這七位旅遊專家的分析

news.hexun.com/2018-03-

④澎湃新聞:學者解讀文化和旅遊部:文化、旅遊不分家,資源配置更合理

thepaper.cn/newsDetail_

⑤和訊網:中國旅遊管理體制徹底變天了!聽聽這七位旅遊專家的分析

news.hexun.com/2018-03-

⑥?新京報: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打通「保護」與「開發」的「任督二脈」

轉載須知本文系華誼兄弟研究院出品。轉載須在文首署名華誼兄弟研究院(微信公眾號:HBresearch)。如有侵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採取相應行動的權利。


推薦閱讀:

廣西欽州猜碼文化是從哪裡轉變過來的?
天下知飲(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明朝的小說中為什麼會出現「豹子頭」這樣的外號?中國古代有豹子這種非洲動物嗎?
「印象興寧」系列散文之一:《龍燈》
潘金蓮的悲涼

TAG:文化 | 實景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