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的新需求你都了解嗎?

新零售的到來讓許多的企業都紛紛開始轉變自己企業的運營理念,以此來迎合新時代下的潮流。可是新零售到底是新在什麼地方呢?肯定不止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那麼簡單,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新零售下的新需求。

重塑零售的需求

重塑零售行業的參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顛覆者。以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和騰訊&京東生態體系為代表,這些企業在中國互聯網化的大潮中成長壯大,以消費者為中心構建起了覆蓋多產業的生態體系,通過資源的聚合和技術的探索,成為推動零售轉型的重要力量。

2、合作夥伴。伴隨著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服務和技術提供商已經成為市場中重要的構成部分,這些服務和技術提供商通過為零售體系提供相關的支持,建立起與顛覆者的合作關係,通過技術和創新共同重構零售生態。

3、零售商。在顛覆者推動的零售變革中傳統零售商正在從被動招架,開始轉變為主動應對,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對消費者和技術的變化,參與到零售生態的轉型和重塑中。

新零售對於物流的需求

從新零售概念的多種描述中,「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是其最重要的兩個特徵。

以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數字化是新零售的核心驅動力,重塑產業生態鏈,最終從B2C轉型為C2M。傳統的由內至外的供應鏈順序將被顛覆,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物流等活動都將以客戶數據作為驅動力和決策依據。

供應鏈物流成為新零售升級關鍵。作為聯繫線上線下的重要紐帶,供應鏈物流促使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由原先的相互獨立甚至衝突,走向混合、融合,推動客戶體驗和效率的提升。由此產生的效果就是:更好的商品:產地直采 生鮮直達 產品溯源;更好的體驗:逆向物流和售後服務;更高的性價比:優化的供應鏈成本。

當前中國的物流成本總體比重較高,物流載具和基礎設施利用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碎片化、多樣化和急速送達等服務需求,也增加了物流成本。而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藉助無人機、末端配送機器人、倉內揀貨機器人、新式掃碼標槍等智能設備;

2)通過閑置運能和倉儲空間共享、平台資源共享、社會力量共享、數據共享等手段,高效整合各方資源;

3)通過優化物流路徑、改善內部流程等方式,提升運營效率。

但是這些對於當下的新零售模式顯然是不夠的,因為他們需要更快速的物流:搶佔最後一公里

領先實踐者正通過店倉一體化、智能櫃、微倉、眾包快遞等方式,解決新零售模式下的最後一公里難題,實現更快速的配送。下面我們來看下具體方式的優缺點。

快速配送到宅之眾包物流:對現有配送方式是最靈活的補充,但面臨人員穩定性等挑戰。

快速配送到宅之快遞自提點:短期有望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自建方式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加盟方式下商戶類型豐富,但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說到物流就不得不說到供應鏈,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新零售的真對傳統多級分銷體系的顛覆式創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又催生出新的需求,分別是:更加貼近終端、直面消費者;將自身庫存降至最低;提高物流響應速度。

新零售的帶來,對於普通消費者的好處是明顯的,但是同時新零售的到來也是因為消費者的不斷升級造成的。而基於當下的消費者更加註重的是以下這些:

1、高效便捷。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購買的商品本身十分重要,購買的場景、過程等體驗同樣被看重,消費者希望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場景中都能夠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購物體驗。

2、個性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要求零售市場的參與者能夠更加理解消費者,為不同的消費者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務,並最終實現千人千面。

3、獨特體驗。消費者不僅需要像「雙十一」、「6.18"這樣的大眾消費節日,他們同樣也需要獨特的體驗來紀念和分享人生中的特別時刻。

跟傳統的零售不同,現在的零售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場景、品類等概念,未來的爭奪將是對人和時間的爭奪,而評價市場參與者的重要標準將是它的產品和服務在消費者一天24小時中的佔比。只有佔比越高才會有不斷的流量和效益。

如果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新零售跟物聯網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米步新零售),來跟作者一塊討論一下吧。


推薦閱讀:

TAG:消費升級TradingUp | 互聯網 |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