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俄羅斯如何成為歐亞大陸的能源中心?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

「成也罷、敗也罷,一切只因能源!」在又一次進入因油價大跌而導致的經濟困境之後,俄羅斯人已經意識到,能源既可以支撐起成為國家富強的大業,也能變成民族復興的拖累。

悖論的是,俄羅斯人並非直到現在才明白這一顛撲不破的道理:受制於歷史流毒、改革動力不足,又貪圖能源價格高漲的一時安逸,能源業一家獨大的畸形經濟結構從前蘇聯時代一直遺留至今。對於誓言國家復興的俄羅斯領導人來說,現在已經沒有退路,是時候動真格的了!

於是,俄羅斯在融入西方全球政治秩序失敗後,似乎迅速找到了新的定位:歐亞大陸的能源中心。

莫斯科為此提出了「三分歐亞大陸」的戰略:北極和俄羅斯、裏海和中東地區,構成中部能源生產區;亞太地區和歐洲構成東西兩大能源消費區,分別由中國和德國領導;俄羅斯通過出兵敘利亞、拓寬在中東地區的能源版圖,來鞏固對中部能源生產區的領導,在塑造新的歐亞大陸體系方面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1

俄羅斯位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的地理優勢,使它可以成為歐洲和中國聯繫的一座橋樑。而俄羅斯對中國和歐洲的影響力,取決於其多大程度上能夠加強對能源生產的控制。

2013年到2015年間,俄羅斯經濟一直處於極端壓力之下,主要原因並不是烏克蘭危機後遭受的經濟制裁,而是能源價格急劇下跌。2015年,克林姆林宮確信美國和沙特蓄意拉低市場石油價格,施壓俄羅斯和伊朗。

外界預計,由於兩國的財政預算高度依賴石油收入,俄羅斯和伊朗可能因此採取收縮戰略;有人甚至希望,伊朗在壓力下放棄核計劃,俄羅斯放棄干涉烏克蘭。

2015年底,俄羅斯公共支出減少10%,被認為是國際制裁和油價下跌壓力日趨沉重的結果。因為俄羅斯財政收支平衡,油價需要維持在每桶100美元。

面對直接挑戰,俄羅斯決定南下中東。

英國商務諮詢公司Flint Global的高級顧問——Bruno Ma??es認為俄羅斯實現新定位的關鍵,是在全球能源市場獲得更高的支配地位,這需要介入中東事務,而敘利亞危機給了俄羅斯絕無僅有的機遇。

2

就在各方猶豫之際,俄羅斯2015年出人意料地出兵敘利亞。這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有國家無視美國,在遙遠的國界線外投射軍事力量。而美國2015年在敘利亞面臨無牌可打的窘境,表現出無心戀戰的跡象。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現在被認為是成功的。俄羅斯現在是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有力靠山,而土耳其、伊朗、沙特、伊拉克和以色列在敘利亞都有重大利益。突然間,莫斯科在中東賓至如歸,成為該地區每個國家的重要對話者。

2016年底,俄羅斯和沙特最終達成協議,聯合減產推高全球油價,這是俄羅斯對中東影響力的直接體現。不到一年後,減產協議使油價提高到每桶60美元。2017年10月,沙特國王薩勒曼首訪俄羅斯,並達成至少30億美元的軍購協議。

此外,俄羅斯過去兩年簽署的一系列合作協議,拓寬了在整個中東地區的能源版圖。

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LUKOIL)正在談判參與開發伊拉克新發現的Eridu油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已經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進行石油勘探,同時還經營著伊拉克南部巴德拉油田(Badra field)。

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俄油,Ronsneft)已經和庫爾德斯坦和利比亞簽署了合作協議,併購買了埃及巨型海上天然氣田Zohr 30%的股份。此外,俄油還將控制庫爾德斯坦主要的石油管道,對庫爾德斯坦的投資增加到35億美元。此舉有助於緩解庫爾德斯坦獨立公投後,面臨的巴格達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俄油還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初步協議,未來幾年將參與伊朗投資總額達300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

四家俄羅斯石油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在敘利亞進行商業談判。當然,目的不是勘探和開發敘利亞有限的石油資源,而是積极參与敘利亞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的重建和經營,以控制伊朗和卡達油氣資源進入歐洲的重要過境路線。

俄羅斯石油公司還吸收了來自歐洲、俄羅斯和中國,以及其他地區的資金和專業技術,廣泛地投資蘇格蘭、埃及、越南、和印尼的能源勘探和提煉項目。俄油就是很好的例子,俄羅斯政府擁有50%的股份,其它股東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卡達投資局、Glencore等等。

2017年10月,俄油首席執行官Igor Sechin 在義大利維羅納,不尋常地向聽眾宣講一份名為「歐亞一體化理想」(ideals of Eurasian integration) 的地緣政治報告,讓俄羅斯這一新戰略由幕後走到台前;俄羅斯成功介入敘利亞事務,則使得全世界開始接受這一事實。

3

報告所使用的一張地圖,將整個亞歐大陸一分為三:中部能源生產區和東西兩大能源消費區。俄羅斯和北極、裏海和中東地區,組成能源生產區,並將兩大能源消費區隔開;西端能源消費區,是包括土耳其和烏克蘭在內的歐洲,東端能源消費區是包括印度在內的亞太地區。

歐亞大陸三分形勢圖

這張地圖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土耳其、烏克蘭在地圖中被劃歸能源消費區歐洲一側。俄羅斯權力高層批准使用這種地圖是不尋常的。因為,俄羅斯寧願承受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也不放棄介入烏克蘭事務。而土耳其,則是俄羅斯傳統的軍事擴張對象,雙方曾經爆發十二次大規模戰爭。

其次,這份地圖展示俄羅斯新的自我定位的重要一點:從能源地緣政治角度,俄羅斯對歐洲和亞太地區一視同仁,表明莫斯科在嘗試放棄其融入歐洲的傳統定位,希望通過靈活的東西方視角獲益。

這份地圖最後決定性的一點,是劃定的三個區域中,其中兩個明顯已經有一個主要參與者領導:歐洲的德國,和亞太地區的中國。

這些高度工業化地區的生產鏈,越來越多地由中國或德國公司進行管理。這些公司往往獲得更高的利潤,它們的影響力滲透到幾乎所有領域,除了能源。自然,為了保障能源供應,兩大邊緣區域將加入能源生產區的博弈,而能源生產區的核心區—中東不存在霸主,因此它們的努力更可能成功。

根據歐亞體系性質,如果中部能源生產區充分團結並組織起來,將受益於其中心位置,在東西能源消費區之間左右逢源,實現利益最大化;俄羅斯如果能夠鞏固其領導下的三個能源生產地區,可以在塑造新的歐亞體系方面邁出決定性的一步。

不過,莫斯科控制能源市場的努力,不能忽視中美的影響。

4

美國的因素有著決定性影響。隨著美國在過去十年中,大幅增加油氣產量(這是頁岩氣革命的結果),華盛頓在全球能源地緣政治中的作用開始轉變。

首先,華盛頓不再認為中東對其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如果美國國內的能源供應可以取代進口,那麼華盛頓對中東和平與穩定的投入就會減少。在頁岩氣革命之前,它對敘利亞內戰的反應更加積極和堅決。

其次,美國豐富的新能源很可能作為地緣政治工具:扭轉能源流動方向,影響市場價格,獎勵友好國家,懲罰他人。克林姆林宮越來越相信,美國正在對俄羅斯和伊朗這樣做。

中國的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也可能使俄羅斯控制能源市場的努力受挫。近年來,中國積極拓寬能源進口來源,除了俄羅斯外,安哥拉、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國家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進口國。去年以來,美國對華石油出口也大幅增加。這將使俄羅斯對華原油議價能力大為削弱。

本文來源海外眼,更多海外資訊請及時關注「海外眼」

推薦閱讀:

間諜中毒:俄羅斯驅逐60名美國外交官,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
普京大帝的王座開始動搖了
俄美之間是新冷戰還是熱戰?
「勞動俄羅斯」悼念維克多·安比洛夫同志

TAG:俄羅斯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