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中國人熱衷終南山,而日本人則直接人間蒸發!

由於各種因素,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減少,長期未就學或工作接觸自家以外的生活空間之狀態」。隱蔽人士,俗稱:家裡蹲、蟄居族、繭居族(英譯過來的))

——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

蟄居族指人處於狹小空間,不出社會、不上學、不上班,自我封閉地生活。此詞源於日本,原文為「ひきこもり」或者「引き籠もり」(羅馬字:Hikikomori),由「引き」(Hiki)和「籠もる」(Komoru)兩部分組成,按字面解釋分別為「退隱、抽離」和「隱蔽、社會退縮」。

與咱們平時所說宅男、宅女不同,隱蔽人士就像動物冬眠一樣,長期躲在某個地方,不出頭露面。他們窩在家中閉門不出,成為與世隔絕的「都市隱士」。我們也許覺得難以理解,一個人怎麼可能受得住寂寞,遠離塵世的繁花似錦呢?當然,他們並不會這麼想,他們樂此不疲,留戀痴迷於其中。在他們的獨有世界中,他們是唯一倖存的現實中的人。那個世界除了他們自己,沒有一個活生生的人。

對於他們,日本的學者分析認為,男人在社會上的壓力太大,扛不住了,就採取了逃避手段。調查發現,他們多數來自中產家庭,而窮人家的孩子幾乎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此外,「蟄居族」的形成並非只有心理因素,醫生們正在努力避免「蟄居」對下一代造成重要影響。

瑞奇·庫克(Riki Cook),30歲,他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日本人,他的家人住在夏威夷而他獨居在日本。「瑞奇嘗試讓性格變得外向,」艾蘭寫道,但是他又總害怕犯錯

越南蟄居人阿蘭,超過七年不出門,未與外界聯繫。

日本:兒子良樹是位"蟄居男",20年閉門不出,這對夫婦擔心自己的孩子出現精神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蟄居族?

心理問題

日本對於男性的期望過高,一旦受挫,男性救護傾向於離群索居。在學校或者職場受挫,遭受心理創傷後難以自拔。早在20世紀80年代,重視學歷、考試競爭、填鴨式教育、管理教育、校園暴力拒絕上學等日本教育問題就很突出了。一些平凡普通的孩子在學習上不夠優秀,在學校還要遭受校園暴力,久而久之其心理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到了社會上,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有的則完全依靠父母生活,對於一點挫折就會避而遠之,選擇逃避。在求職過程中產生的自我懷疑,隨著被對方不斷的否定而越來越嚴重,人際關係也會經常出現問題,典型的心理特徵就是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害怕承認自己失敗、習慣逃避。

文化根源

在西方,如果你整天待在家裡,社會就會告知你,你需要出去進行社交、接觸更多的人群,但是在日本,沒有人會這麼做。日本人有強烈的羞恥感和一種對母親的情感依賴。日本的父權威嚴實際上只是個空殼,父親常年在外工作賺錢,教育孩子的任務實際就留給了柔弱的母親,缺乏應有的父親角色,孩子與母親的連接最多,對母親也充滿一種依賴感,缺乏應有的男子氣概和擔當。遇到挫折時缺乏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方法,而是一味地選擇逃避。

斯皮爾伯格曾在《頭號玩家》里,向我們講述了藏身廢墟的未來少年韋德·沃茲一邊吃著政府救濟糧,一邊像吸電子鴉片一樣沉迷VR全息網遊「綠洲」,尋求自我解脫的故事。

中國人說: 小隱在山中, 中隱在市中, 大隱在朝中。 在終南山上的隱士有兩種: 一是有困難想要逃避債主或是仇人, 另一種是有時間有閑錢,想去山中享受一下清凈。

我想說第一種人跟日本的蟄居族還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逃避現實,害怕艱難,不敢直面面對生活當中遇到的棘手的事情,也許是明哲保身吧!中國的蟄居族也是存在的。

營養番外篇——蟄居定製

蟄居族無時無刻都在感受到自己的身心疲憊,沒有未來,沒有希望,他們另闢新路,只有逃避才能找到自我,這種現象不僅是在日本,在韓國,在英國,以及台灣香港地區都有出現。當下快節奏的發展,有時候我們也會有這種初期感受——疲憊感。面對疲憊感,只需要補充營養素就可以輕鬆緩解。

鈣質:長期缺鈣,神經系統會無法正常感應,使情緒無法放鬆,容易感到焦躁、易怒。而補充足夠的鈣,能讓人在睡眠時充分放鬆、保持充沛的精力,進一步改善身心疲倦、疲勞等不適癥狀。

活力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包括B1、B2、B6、B12、葉酸、煙鹼酸等,是參與人體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功能的重要營養素。其中,維生素B6更是參與「快樂賀蒙爾」血清素合成不可缺少的關鍵成分。一旦其缺乏或不足時,便容易使人體感到疲憊無力、肌耐力大幅下降。因此,建議想要改善慢性疲勞問題者,日常飲食中不妨可多加留意維生素B群的補充。


推薦閱讀:

日本人會抵制中國的商品嗎?
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說過:有兩種東西日本人不好接受,一個是馬克思主義,另一個是基督教。如何來理解這句話?
你知道嗎?中國有好多你們中國人也不知道的魅力。
跟日裔秘魯人相處是什麼體驗?
日本人的眼睛生長的很漂亮的原因是什麼?

TAG:日本 | 日本人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