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工智慧與進化論

自私的基因,生物只是基因延續的機器,人類進化只是偶然

1.思想實驗:億年機器人,也許一切生物都是為基因服務

試想一下,假如你想見識到一億年以後的世界,而你的身體在不停的衰老,現代醫學和生物學也沒有破解人類死亡的秘密,你將怎麼辦?

讓我們嘗試回答一下,像《星際穿越》裡面一樣,也許人類可以在休眠艙里休眠,直到一億年以後由後代將自己喚醒,或者像《三體》裡面的三體人一樣,將身體脫水然後保存起來。條條大路通羅馬,兩種方法策略相同,也就是目前人類可以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肉體「冰凍」,在物理意義上跨越時間。

但是思想實驗有趣就在於,你要在腦海里想像各種情況的發生,並嘗試解決問題。現在讓我們想像一億年時間世界會發生什麼:地震,海嘯,核彈危機,疾病爆發,彗星撞地球,甚至外星人入侵,千年一遇的災難地球每天都在發生,怎麼避免?我們嘗試兩條策略。

1.靜態策略:建造一個及其堅固的建築,裡面儲存足夠支撐一億年的物資,以及可以保存人體的生物倉,只待一億年後的到來,生物倉開啟,人來達成目的。這條策略萬無一失嗎?明顯沒有,一億年對人類來講太長,長到足以改變一切,今天一切的準備和假設都會改變,而且該策略明顯過於低效。

2.動態策略:建造一個機器人,把人保存在裡面,機器人可以自己尋找可靠的環境,生存物資,和規避危險,但為了保證機器人可以運行到一億年以後,就必定要為其開放一些自主決策的權利,並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不斷適應環境,進行進化,然而,一億年後的機器人會變成什麼樣子,它還會按照最開始的設定完成任務嗎?

上述思想實驗來自丹尼爾·丹內特的《直覺泵與其他思維工具》一書,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上述靜態策略就是自然界里的植物,而動態策略就是動物,裡面的乘客就是基因,這又與另外一本顛覆三觀的科普書《自私的基因》一書里的觀點不謀而合(其實不是)。《自私的基因》作者是理查德?道金斯,牛津大學教授,被譽為「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下面四位,從左到右依次為Richard Dawkins,Same Harris,Christopher Hitchens,Daniel Dennett),著作等身,該書為其科普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盲眼鐘錶匠》和《魔鬼的牧師》。

2.「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選擇,究竟選擇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各種生命一代一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斗轉星移,此消彼生。根據《自私的基因》一書思想,生命體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將基因更好的延續下去,無論是利己行為還是利他行為,因此,「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真正單位就是「基因」,基因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保證基因的複製和流傳是所有生物存在的終極理由,人類也不例外,我們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

3.人類進化到今天,大多是因為偶然

如果把人類比喻成一輛基因公交車的話,那麼基因則是公交車上的乘客,在開往目的地的路上,一路荊棘坎坷,有的基因掉下了車,有的基因在車陷入泥坑時推了一把,有的基因則靜悄悄的藏在車裡,等待時機來臨。這裡面,有的基因無限的複製,成為了致癌基因,有的基因掌控死亡,因為公交車會損壞,乘客要換成下一輛車,哪個基因會為到達目的地做出貢獻都不一定,因為這取決於環境變化,而環境變化又有很大的隨機性。人類進化到今天,是很幸運的,舉個例子,恐龍因為某種原因滅絕,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得以稱霸地球;因為氣候變化,森林變為草原,猴子猿類開始在地面活動,逐漸變為原始人種,跟在獅子老虎後面撿食物吃;一次偶然的森林大火,人類吃到了烤熟食物,加速腸胃吸收,促進了大腦發展,並發現了火的妙用,人類群體得以壯大;但還是不夠大,直到某個種群的人類大腦複雜到可以產生語言的時候,群體產生了質變,形成了初步社會合作,很快消滅了其他人種;逐漸的,人類開始馴養動物植物,建造房子,預測天氣,建立制度,人類進入農業革命時期。現在,我們正處於科學革命時期,該觀點來自由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一書,作者認為該時期人類有三個思想特點:

1.承認無知。

2.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

3.把理論轉化為具體的科技成果。

到了這一階段,人類已經可以較為清晰的認識自己的存在了(至少人類這麼想),可是人類下一步往哪裡走呢,書里給了三個方向:

1.改造基因序列,目前已經有成熟的技術可以做到,到具體的基因信息還沒有統計完全,並且該技術被列為「全球十大可以毀滅人類技術」之一,並排在核彈之前。

2.人和人工智慧結合,將在下文進一步討論該方向。

3.製造「生化人」,個人感覺最不可能實現的一個,無論是倫理還是技術手段。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終將歸於混沌,萬物終將歸於同一,這時,人類將如何自處呢?

生命三點零,人類終將進化到哪裡

人來毫無疑問將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屆霸主,並且很有可能殖民太空。但是生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勢必無法對底層發展做出貢獻,就像愛德華·威爾遜說過的「如果人類全部消失了,世界會恢復到萬年前富足平衡的狀態,但如果昆蟲消失了,生態環境將會混亂崩潰。」。毫無疑問人類是地球上最貪婪,最無情的掠食者。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萬物靈長,那隻不過是文學家用來粉飾人類的說辭罷了,人類不過就是地球上的寄生蟲。然而,人類是目前地球上誕生的最高級生命體,這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人類種群存在最為直接的目標也是存在下去,哪怕地球毀滅甚至太陽系毀滅。

人類之所以偉大(至少自認為偉大),是今天人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自我進化的方向,並且可以駕馭知識,然後利用知識改變生存環境。這種自我把控生命的能力,將是人類邁向更高級生命體的大門,而鑰匙可能藏在基因里,也可能藏在人工智慧里,或者二者結合也說不定呢。這裡引用並強烈推薦泰格馬克的《生命3.0》一書,全書英文名稱《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泰格馬克是個物理學家,但在人工智慧領域也做過許多漂亮的研究,其朋友圈彙集了AI界的相關大佬,比如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以及吳恩達等,橫跨學術界和工業界,但是泰格馬克發現AI一線大佬對AI的發展意見並不同意,因此他從一個物理學家的角度寫了這本《生命3.0》,闡述各派觀點,以及自己對AI的看法。

首先,什麼是生命?根據書中的定義,生命就是可以自我複製的信息處理系統。其中「信息」包括個體硬體複製藍圖以及個體行為模式。從對硬體和軟體的把控程度來講,生命可以分為三個大層次。

1.生命1.0

軟體和硬體均為自然選擇結果,並不包含自我設計的過程,在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均為此版本,但是根據進化程度不同,可以更加細分,比如黑猩猩群體的進化水平已經相當於人類石器時代水平,可以劃分為1.5.

2.生命2.0

硬體升級以來自然演化,軟體可以部分自我設計。作者在書中闡述,人類DNA大約包含1.6GB信息,大腦容量約為100TB,所以可以把DNA信息看作基本生存信息,而其他信息則是在成長當中學習到的,也就是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設計自己的生命行為。

3.生命3.0

軟體和硬體都可以自己設計,最接近該生命體且有可能認為實現的我能想到的就是未來3D印表機了,因為他滿足兩個必要條件,第一可以自我複製下一代,並根據自我意願設計硬體,第二可能擁有意識。至於意識是什麼,怎麼讓機器擁有意識,將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才可以。

最後,作者總結,如果3.0AI出現,那將是人類最後一個發明,或者那就是下一代人類呢。也許有一天,未來的高級生命會一邊欣賞著瑰麗的宇宙,一邊回想著他們消失掉的造物主呢?又或者,我們將出現在他們的神話當中呢。

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進化的不二選擇

人類是一種缺陷很多的生命體,脆弱的肉體和低效的能源利用率可能會將人類永遠約束在太陽系。舉個例子,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來計算,人類吃糖的效率相當於0.00000001%,燒煤是吃糖的三倍,汽油是吃糖的五倍,裂變的效率為0.08%,巨變0.7%,而利用黑洞的效率理論上可以達到20%-90%,也就是如果未來可以利用黑洞發電,或者成功建造戴森球,今天的一切節能環保都是笑話。

人類進化的方向

這裡談一點我自己的觀點,根據人類進化的方向來看,目前人類仍在發展進化的就是大腦,換句話說也就是智力。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全球人類平均智商(智力和智商不一樣但是高度相關)每年上升約0.6個百分點,除了智力之外,目前地球上的環境已經無法對絕大多數人類產生影響了(不是學生物的,可能不正確),因此以前的「適者生存」條件的影響將弱化,因此我覺得長期來看人類除了大腦外其他器官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就意味著人類的進化將被身體拖累。

舉個例子,目前NASA幾乎已經放棄或者展示弱化對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原因很明顯,人類的身體對長期航行任務是個累贅,需要大量的食物供給,並且難以適應太空生活,因此航天機器人成了不二選擇。進一步向,假如某一天人類不得不離開地球,因為地球能源已經枯竭,或者太陽變得不穩定了,那麼人類拖著肉體能走多遠呢,人類是否能建造一艘方舟來保存生命的火種呢。人類過於脆弱,所以我的觀點是並不反對AI取代人類,因為想要更長遠的延續自己的文明,主動進化必不可少,也許人類必須邁出的一步就是接受AI呢。

AI與AGI,AI發展的道德困境

回到現實中來,現在大熱的AI被資本和媒體哄抬的過於先進了,我不敢妄言現在的技術是不是可以帶領人類走進AI時代,但就像吳恩達說的一樣「現在擔心AI統治人類,就像擔心火星人口爆滿一樣」。因此為了區別或者定義真正的人工智慧,有人提出了Strong AI概念。

1.AI與Strong AI,圖靈與中文屋子

AI是Artificial Inteligence的縮寫,AGI則是Artificial General Inteligence的縮寫,也就是通用人工智慧,一種類似人腦的具有普適智能的能力。提出強人工智慧概念的不是AI科學家,而是著名哲學家賽爾。他把擁有意識、意向、意志的機器智能叫做強人工智慧,而為了檢測機器人或者AI有沒有意識,或者進一步完善圖靈測試,賽爾設計了著名的思想實驗,叫做中文屋子(Chinese Room)。

實驗內容很簡單也很巧妙,其實驗可表示為:一個人手中拿著一本象形文字對照手冊,身處圖靈實驗中所提及的房子中。而另一人則在房間外向此房間發送象形文字問題。房間內的人只需按照對照手冊,返回手冊上的象形文字答案,房間外的人就會以為房間內的人是個會思維的象形文字專家。然而實際上房子內的人可能對象形文字一竅不通,更談不上什麼智能思維。

有觀點認為,中文房間里的人、手冊等都不理解中文,但作為一個整體的這座房間是理解中文的。比如上文提到的丹尼特就認為,如果房間外的人提出複雜的問題(比如這個問題需要承接上一個問題來回答),那麼這本手冊能否找到答案?舉個例子,房間外的人問:「你上一句話說的是什麼?」,難道手冊上記錄著上一句話的內容?因此人類的思維是否是1+1>2的問題呢?答案還不明朗。

2.新電車困境

電車難題最早是由哲學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於1967年發表的《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論文中提出來的,用來批判倫理哲學中的主要理論,特別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提出的觀點是,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

目前哲學,心裡學界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因為這個問題本身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人本身就是矛盾和充滿缺陷的。也正因此,在自動駕駛呼之欲出的今天,一個新的難題擺在了人類面前。

有人應該聽說過Uber的全球首例無人車交通致死事故,這一撞也帶了一場關於無人車是否應該承擔事故責任的討論熱潮。

人工智慧時代已經開始?也許吧,如何與人工智慧共處,身為開發者如何讓人工智慧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如何解決人工智慧道德問題?

3.人類的困境與出路

科幻小說大師阿西莫夫曾經提出過影響力極大的機器人三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者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定律,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然而三定律可以解決新的電車困境嗎?

我想答案是不能。

MIT的自動駕駛實驗室關於自動駕駛道德問題做過一項最新研究,並開發了一款自測工具--道德機器,(moralmachine.mit.edu),有興趣的可以自測一下。可是之所以是困境,就是人類無法為其找到一個全人類公認的正確標準。道德這個東西太泛泛,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道德觀,並且時刻都在改變,因此目前人工智慧或者自動駕駛面臨的最大難題不是人類無法接受機器犯錯,而是來自人類自相矛盾的觀點。

這就是新的社會困境,像踏板原理一樣,上車前大聲喊著擠一擠的人,上車後就是最不願擠一擠的人。人類始終希望自己站在有利位置,因為骨子裡的基因就是自私的,當你坐在自動駕駛的車裡時,你希望總是優先保證乘客的安全,可是當你在車外時呢?

困境之所以為困境因為它沒有統一的正解,也許有一天技術會解決電車問題,但是人工智慧的路還很長,未來難以預測,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才是正解。


推薦閱讀:

了解人類進化史智人的意思嗎?
紅皇后假說——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繁殖的好處有哪些?
在社會活下去就是要參與優勝劣汰的競爭嗎
兩個概念:命運和演化
大爆炸理論,進化論之我見

TAG:進化論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