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

為什麼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

這個問題或者現象被很多人提起,進而延伸到讀書好的情商不高,讀書無用論等。

對於這個話題,每個人都能說很多原因。如果從更多的維度去思考這件事,就會發現這件事,其實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是一種必然結果。

首先,必須要了解到一個問題就是比例和概率的問題。

從學習成績好壞正態分布上來說,讀書特別好的,特別差的都應該屬於小部分人群,大概佔總人數的20%左右;而讀書一般的,算不上好、算不上差的大概是80%的人;

從社會的富有程度的正態分布來說,特別成功的和特別失敗的也應該只是屬於小部分,大概佔20%左右;而富不了,也餓不死的人差不多也是80%的人。

所以,從上面的內容和傳播規律中,讀書差的並取得成功當了老闆的人,這種內容更具有傳播性。然而讀書好取得成功則沒有前面所說具有傳播性。因此會有一種假象就是學習差的人好像更能取得好的成績。

從邏輯上的嚴密性來說,學習好不能一定能導致一個人成功,只能增加一個人成功的概率。

學習成績差會增加一個人成功的概率,你會信么?

這個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相信的。

實際情況中學習差的人數基數是很低按照概率上來說取得成功比例會保持一個相對正常的水平,然而實際情況確實比這個正常水平高很多,甚至比學習成績一般甚至是學習好的人取得成功概率高,這又是為什麼?

我們回到個體現實環境中,學習成績不好的人,一般有的讀書讀不下去了就出去打工了,有的人就勉強畢業之後去找工作,從初期生存狀態這一點來說,學習差的人的生存狀態比學習好一點的人相比差很多。這就導致他們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以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狀態。

學習好的人,一開始生存環境就優於其他人,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去博取一個更大的前途的時候,一無所有的學習差一點的人更能爭取這個機會,原因在於生存環境惡劣人反正沒什麼可失去的。而學習好的人,在面臨這個機會的時候,儘管知道這是個機會,但依舊很難拋棄原有的那種穩定的生活。

兩類人的機會成本是不一樣的,學習好的人的機會成本遠遠高於學習差一點的人。

從這一點上,學習差一點的人比學習好的人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少了那些學習好一點人的競爭,從這一點上來說成功的天平開始慢慢向成績差一點的人這裡開始傾斜。

如果僅憑這一點優勢來說,並不足以讓學習差一點的人成功,但是之前的社會環境(90幾年改革開放)給了這部分人最適合的平台。

這部分人比其他人更早的抓住機會,比其他人在一個對於大家都是一個新的環境中,擁有先發優勢,比其他人更早的了解這裡的規則並利用規則,在第一次嘗到甜頭之後(改革開放初始之時,市場屬於供小於求),繼續投入進去不斷積累優勢與財富。

打個比喻就像是賭錢,一開始兩三把肯定是掙錢的,想掙到這部分錢只需要膽子大就行了。

在一定的時間內,掙錢的概率會遠遠大於賠錢的概率,這個時候,只需要不斷下注,從大的概率情況下,都會是掙錢的。

所以,總結來說,為什麼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的原因在於

1.學習成績好一定會增加成功的概率,學習差的在一開始的時候並不具有優勢。

2.在踏入社會之後,兩者生存情況不同,這就導致在同等機會的情況下做選擇的時候,學習差的相比與學習好一定的人機會成本低的太多,學習好的人比學習差的人在穩定的生活與付出努力獲得更好的生活之間,更有權利和資格選擇穩定的生活(他們比學習差一點的人更容易得到讓其滿足的工作及薪水福利)。

3.因為這種選擇的差異性,導致部分市場空間的勇者只有學習差一點的人,小部分的人,競爭程度遠低於其他區域。

4.改革開放的社會市場環境中,先進入的人更大概率掙到錢,並在這種掙到錢大於賠錢的難得市場機遇期中,先進入的人不斷積累優勢,成就事業。

那麼,這種讀書好的去上班了,讀書差的反而當了老闆,這種現象還會延續下去么?

不會,

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市場運行方式也與原來的情況大大不同。

經過快30年的改革開放,市場越來越規範,這個市場也有更多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這時候掙錢與賠錢的概率幾乎持平,甚至掙錢概率低於賠錢的概率。

所以,還是好好學習吧,改革開放的那種環境能讓那個讀書差的有一條生路甚至逆襲,但如果是現在,如果不好好學習(終生學習,不斷試錯,做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可能養活自己都會是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愛樂之城》很成功?
卓越成就所需要的七大信念
土登翁修堪布:拼爹不如拼心態
史說:人心向背,決定存亡! | ?「余莉開講」第11講上
腦子笨卻很努力的醫學生,最後會取得好成績嗎?

TAG:成功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