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勢,接受它,不要迴避

上周去香港公差,由於一行同去的同事較多,晚上預定的酒店房間住不下,臨時又沒有多餘的房間可以預定,於是電話給酒店讓增加一個床位。電話放下沒多久,門外就來服務員阿姨增加床位。聽到阿姨的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且與當地香港人發音不像,於是多問了了幾句。

在攀談中得知得知阿姨是來來自於大陸,十多年前與香港丈夫認識後便開始往返深圳與香港兩地,結婚後便定居在香港,近兩三年成功申請到公屋。即便已經申請到了公屋(超低於市場價購置),但依舊感覺在香港生活壓力大,日常開支及房貸開銷遠高於大陸,兩人已經打算不要小孩,就這樣工作到退休,房子是可以一直居住到老去,目前就是攢錢給自己養老。

曾經在大陸人眼裡,印象中的香港是高樓林立的繁華國際化大都市,人們安居樂業,華服美食,生活幸福指數高。而如今,大陸趕超香港之聲不絕於耳。

數十年前,這位阿姨正年輕,可能她以為來了香港會有更好的生活。殊不知,真正來了港城,即便幸運地申請到了公屋,也沒有多餘的經濟能力去負擔一個小孩。

在這過去的十多年中,香港發展逐步放緩,大陸經濟突飛猛進,呈現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勢。如果她當時繼續留在大陸,即便沒有追隨經濟形勢風生水起,想必孩子還是要得起的,再不濟一線城市留不下,二三四線城市總是可以回去。

說到丁克,已經是不陌生的詞了,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中,很多人會選擇丁克。當你聽到因為生活壓力過大而選擇丁克時,想必內心還是會有一些蕩漾。畢竟,主動選擇去丁克和被動接受現實去丁克,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次去香港,還感覺一個變化:過關沒有前幾年嚴格了,前幾年要核對人、看證件、問問題,去年來的時候還看看通行證,問題都沒問;現在都是自助過關,即便沒有通行證,用護照過關也行,而且沒有人盤問,一些工作人員只會在你遇到問題時前來諮詢解答。

預計會在不久的將來,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關口將會拆除。好比深圳以前設置了很多關口,將深圳分為關內、關外,來回關內關外需要核查下信息才能放行,現在這些關口早已拆除。大陸和香港的來往流程將會逐步簡化,需要辦理的通行證也會消失,屆時去香港將會和去別的城市一樣方便、普遍。

前幾年深圳人送小孩去香港讀書是一種流行且有錢的標誌,現在則逐年降低,而且一部分香港人開始送小孩來深圳讀書。

這些現象都其實在折射出一些趨勢:大陸一線城市的發展速度已經逐步趕超香港,大陸與香港的關係將會更加親密,香港其由於歷史及地理而帶來的特殊性將會逐漸消失殆盡。這個趨勢,是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深圳來往過去香港的人可以清晰感知到的。

02

其實作為正常的社會人,只要你在和周邊人接觸,在和這個時代一同前進,自然是可以關注到一些將要到來或將要發生的趨勢:

  • 人口老年化在逐漸加劇,新生兒出生率則是逐年下降,預計不久將來,三胎及不限制人口出生都會推出;
  • 消費升級現象越來越明顯,目前的90後、00後以及10後,他們會提前消費、捨得消費和願意負債消費;
  • 人工智慧大面積普及後將會對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衝擊;
  • 每一次新技術的革新,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消滅老的商業模式;越來高度重複和高度沒有效率的工作,越會更快被替代;
  • 當前90後左右年紀的年輕人繳納的社保,等到他們退休的時候,極有可能是領取不到……

當然,針對各行各業各個崗位、工種,肯定還會有很多更為明確的趨勢,只要你認真觀察變化,你肯定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提前感知到一些大勢。

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能提前一些感知到一些細微的變化,及時站立風口浪尖,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甚至有些人,還能改變潮水的方向,比如說張小龍、喬布斯、馬雲。

在機器人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柯潔,其實就已經掀開了人工智慧對現實世界的衝擊,不管你接受還是不接受、認知不認知,更大的衝擊,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將會慢慢到來。

不用多久,很多人就可以深刻意識到,廣告語中說的「未來已來」。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趨勢,你可以理解為未來時間提前送給你的饋贈,最好的方式是去主動擁抱它,而不是迴避。

在觀察到這些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趨勢時,你可以做的是思考:這些趨勢中有哪些潛在可利用的機會,有哪些可能對自己造成衝擊的影響,有哪些趨勢是在自己感知到後可以提前做準備的。因為一旦這些細微變化形成趨勢,那麼接下來便是轟轟烈烈的改變,速度將會是迅雷不及掩耳,你並不會來得及有時間做些舉措。

如果你做的是大量重複性、沒有效率的工作,那麼你要從現在開始謀劃,如何在AI及新技術到來前,自己不被替代掉。增加自己的實力或者是改變工作方向,都是需要預見性的進行。

給你一個崗位、給你一份工作,然後你就可以一直干到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即便是穩定如國企,也有下崗的一天。36歲的收費站大媽被辭退,既是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變革舉措,也是大量重複性可替代工作終將消亡的一個典型代表。

03

哲學中說到:唯一不變的就是事物都在變化。作為個人,在面對未來變化時,除了迷茫之外,其實你可以做一下三點,讓你在大勢面前多一份信心,不至於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1)培養自己的趨勢感知力

一般來說,只要是正常在社會中生活的人,其實在自己的活動圈內都會有著一定的感知力。因為你也是社會的微小一份子,你認真的生活,就是和社會同呼吸共進步。只是對於同一個趨勢,有人看到了機遇,有人看到了危機,有人欣喜若狂,有人無動於衷,也有人悵然若失。

多關注周邊的變動,多留意新技術的革新,多閱讀、多交流、多踐行,至少讓自己加深在某一個領域的鑽研,只要你不是一個封閉的孤島,那麼,在合適時候,你肯定能培養出一種趨勢感知力。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在轟轟烈烈的大勢來臨之前,希望你能因為早已有預感而足夠有信心來面對。

(2)主動學習、主動接受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即便是富可敵國的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作為世界上出色的投資家和企業家,每天也是要學習閱讀4-5小時。巴菲特就是在閱讀了數十年的一份報紙中才發現一個買入機會,而這個機會則讓他資產增值了數倍。對於資質一般的大眾來說,學習絕對是有效改變階層的方式之一。

當趨勢來臨時,你要做的不是迴避,不會拒絕,而是主動接受,積極擁抱變化。

預感並不是無端發生,正確及精準的預感,背後都是有一系列邏輯支撐的。當你獲取信息足夠多,當你對某一事物足夠了解,你就會對一些事物的發展做一些判斷,因為你知道你是有邏輯有條理在支撐這些判斷。即便你在大趨勢上可能一時失誤預判錯誤,但是只要主動接受、積極改進,也是存在一系列潛在機會可進入。

(3)躍遷趨勢變化

事物都是動態關聯的,完全獨立運行的模式幾乎不存在,在未來也不會存在。世界將會向著一個大方向前進,一種趨勢的發生,勢必會躍遷到上下游,由此及彼都發生一些變化。那麼,在你認知一種趨勢時,即便抓不住這種趨勢帶來的直接機會,躍遷到其他相關方面,說不定會有參與機會。

好比前幾年爆發的智能手機熱潮,大家都去做手機了,如果沒有充足的實力及優勢去開發智能手機,那麼能在智能手機周邊相關的領域做一些努力,勝算機會會比在一片紅海中去試圖競爭大得多。

這個道理其實和淘金時代,大家都去淘金,一部分人賣賣鏟子其實也能暴發,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處於一個高速發展、快速變化的時代,迎面而來的是無數個變革,新舊事物的交替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每天醒來,一些變化便已經發生。並不是時下流行的雞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卻是殘酷。

因為,時代在拋棄個人的時候,連一聲再見也不會說。

推薦閱讀:

TAG:經濟趨勢 | 未來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