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六種缺陷原生家庭,六種「無法幸福」的原因:你是潛在受害者嗎?

我前些日子見了一位小學好友。她一直是尖子生,一路進入名校大公司,高管高收入,婚姻幸福有兒有女,應該算人生贏家了,但她一直都不開心。

由於父母從小就對她高標準嚴要求,每次考試考不到90分,她都不敢回家。從小就落下絕不能比人差的心結,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直都很不快樂,也不知道目的是什麼。她的焦慮情緒越來越重,每天都失眠。回想起來,她覺得這一切可能都是源於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不安全感。

我聽了以後,很為她難過。她的痛苦是真的,有人可能會說這都是矯情,搬搬磚就好了。她其實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搬磚,我們說體力的勞動,以及做義工等等,還是沒法解脫。人真是很奇妙的,很多時候,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令人羨慕的人,仍可能面臨很深的痛苦。

雖然我一直都覺得,如今對於原生家庭的聲討有點過了,似乎什麼心理問題,統統都是原生家庭的錯。但如果只是這樣,也完全抹殺了我們自身的努力,以及自己人生的價值。如果30多,40,50歲仍然把一切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那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太大了,以至於沒有能力去構建起自己的家庭,去獲得情感滿足。而這種情況,往往也會造成下一代家庭重複上一代的命運。

但是,大部分人,是有能力去展開新的家庭新的情感關係,並為之負責任的。所以我並不支持這種原生家庭決定論,不管什麼事,都一併怪到原生家庭上。畢竟這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家庭,也就是說,我們自己走過的人生不可抹殺!

每個父母都不完美,生在哪家,誰養大我們,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抗力。但確實,因為這些決定了我們從哪裡開始人生,就好像,如果我們生在A道,B道所有的可能也許都對我們關上了大門。因此,去理解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是帶著怎樣的一身傷痕和盔甲走上正途的,理解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非常重要。

我們有個傾向,常常只注意看原生家庭是怎樣傷害我們的,而沒有注意到原生家庭那些好的東西。比如這位朋友,其實原生家庭也給了她一個不斷挑戰自己的動力,讓她在學業、工作方面的某些潛力得以發掘。但我們常回憶起痛苦,一來因為負面的記憶更為持久,二來,我們也常常容易把負面的責任推給別人。當然,作為生長在原生家庭里弱小的,無法保護自己的孩童,我們只能承受很多負面事件的影響。而這些,對我們今天面臨的很多心理問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我下面列出來的是幾種常見的原生家庭的傷害,且大部分是關於雙親家庭的。單親家庭,或有些代際家庭長大的孩子我這裡沒有討論。還有些極端案例,比如吸毒的父母,性侵或性倒錯的家庭,也不在列。

失和的父母

父母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會受到很大影響,而常常會歸咎於自己。 當夫妻雙方沒有了交流的基礎,往往一開口,就聯想到過去多年的失敗與挫折,無論是冷暴力還是把氣撒在孩子身上,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極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抑鬱、孤癖、或者躁狂,衝動, 缺乏自控力等。有時候會出現一種叫做「三角化」的情況,就是夫妻一方把孩子拉過來做同盟,孩子被迫選邊站,又放不下另一方,會不斷地否定自己,常常處於不誠實的狀態,自信和自我價值感降低。

把孩子當成自己滿足私心的工具

父母會逼著孩子做超過他能力的事,並美其名曰發展潛力。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人,情緒是焦慮的,行為有強迫性的,口頭上常常是「必須要做到…你怎麼這麼笨」,他經常焦慮,做不到就會自卑沮喪,認為「我不夠好」。一旦他們發現自己想法與父母期望相反也會產生羞愧感。焦慮,羞愧,是強迫型人格的特徵。他們也很容易受誘惑,比如煙酒、性,誘惑作為一個現實生活的逃避,是他們所需要的平衡。

這樣一個孩子長大後往往是不懂得感激的,他人往往對他們來說是競爭者、要求者, 在親密關係里,他們往往很難去付出。所以,很多我們見到的渣男,自私,極易受誘惑,沒有主見,他們常常是有過這樣一個成長的經歷。

非常嚴厲的家庭

嚴厲的家庭往往有些陳腐的家規,有冷漠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感到自己不值得尊重,因為他們是小孩;愛是有條件的,需要自己去掙。真實的發自內心的情感是有害的,可恥的。而父母全都是對的。孩子不被允許發表看法,還要做許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高壓之下,一般會有兩種反應:逆反,只為了和你要求的不一樣而不計後果; 或者行為退縮,成為迴避型人格。研究顯示,大部分青少年自殺是出現在這樣的家庭里。

憤怒而暴力的父母

暴力,我們並不陌生。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挨過打。我們的文化普遍接受這樣的行為,這不是一件好事,但從它的普遍性常態化來說,卻也是又好處的,孩子不會因此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羞恥心。我見過有ABC的孩子,就完全覺得這是不可理喻的,挨了一次打就報警,並且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心靈創傷。這就是文化對個體心理影響的一個典型案例。

說回來,在我們的文化里,偶爾打一次,是比較常見的,但一直不停地打孩子的父母,就會對孩子造成深刻的傷害。慣於體罰的父母本身也常常有自我價值感低的問題,而孩子長期這樣受虐待和羞辱,比如有的家長會當街當鄰居面,甚至追到學校里打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尊嚴重受損,很容易發生抑鬱情緒。這樣的孩子對於他人缺乏信任,也缺乏情緒控制能力,更易衝動。到成年以後也往往成為一個訴諸暴力的人,因為這是他唯一熟悉的情緒。而假如家庭里有一個家暴的父母,通常是父親, 孩子可能還要充當 「母親保護者」的角色。他們被迫扮演角色,以喪失內心正常慾望為代價,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是人格障礙的重要成因。

忙碌的父母

現代社會,工作繁忙是常態。但如果以完全忽略孩子為代價,後果是很嚴重的。很多工作狂的父母,工作狂往往是表象,它可能掩蓋了其他婚姻問題。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會感受到隱性的矛盾。此外,難以得見的父母,會讓孩子與父母在一起時產生罪惡感和內疚感。以為自己的享受是來自於父母的犧牲。這些情緒都會引發孩子壓抑自己,久之引起抑鬱。

另一個極端是,如果孩子常常被忽略的話,它同時會滋生出強大的競爭心,要跟父母的工作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假如有,去爭奪注意力而證明自己。

過度焦慮的父母

他們總擔心孩子什麼也辦不好。恨不得能衝上去把孩子一生都承包了。這會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價值感和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很會交朋友,因為他們需要他人的聯結來證明自己的表明上看上去是非常健康的。但他們的開朗背後是缺乏信任。你常常可以看到他背後不斷地評判這個人那個人,多數都是負面的。因為他需要這些評判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判斷力。獨立性和自我價值感,而這些正是焦慮的父母所摧毀的。

可以看到,每一種家庭問題的背後,都會出現一個壓抑矛盾的孩子。孩子要不斷調整三觀,去理解眼前的世界,達到平衡。但這個任務,即使對我們成人來說都很不容易。無所適從的孩子,它強烈的絕望感,會帶到人生後期,造成各種心理問題,帶到自己的新家庭,繼續對自己的孩子造成傷害。傷人的父母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在看清整個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可以省思自己,修復和重塑自己,為下一代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作者簡介

Jenny: 斯坦福大學 BA(經濟學&心理學),工程學院Master,商學院MBA,師從世界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師協會會員/企業領導力教練。

如果遇到生活和情感的困惑,

請在HealSpace微信頻道留下你的故事,

或發送郵件到forherhappiness@qq.com,

關注我們,就能獲得一流專家的免費解答。

-----------------------------------------HealSpace------------------------------------------

關注我們,療愈自己,收穫幸福!

http://www.lyheal.com

weixin.qq.com/r/CTistE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有一天你發現你父親要殺死你媽,怎麼辦?
家庭暴力導致懦弱、膽小,失去尊嚴、愛情,怎麼辦?
遭受家暴後,除了離開,還有別的辦法么?
遭遇家庭暴力時,作為受暴者,能做什麼保護自己?作為孩子,又能做些什麼?
男人遭受家庭暴力該怎麼辦?

TAG:家庭暴力 | 原生家庭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