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巨獸》原型遊戲竟多達6代,橫跨25個平台
最近前WWE選手巨石·光頭·強森頻頻上鏡,先是在1月份來了一波《勇敢者的遊戲:決戰叢林》,然後就又在4月份上映的《狂暴巨獸》中與巨大的怪獸們展開了一次為人類安危而戰的巨獸大對決。
但大多數人都沒有留意到這部名為《狂暴巨獸》的電影,與2012年曾感動無數遊戲人的《無敵破壞王》改編自同一款街機遊戲——《Rampage》。
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史上第一部「反派」當家作主的知名街機大作,來看看歐美人為何對它如此喜愛。
《狂暴巨獸》?我怎麼沒聽說過?
《Rampage》(極少數玩到的人給它起了《城市大金剛》、《猩猩拆樓》、《暴怒怪獸》等「通俗易懂」的中文名)出品自1985年,是一款風靡一時的街機遊戲,一度成為玩家們追捧的焦點,大有當今3A遊戲大作的架勢。但在那個時期,國內街機市場規模還遠不及已經發展成型的歐美,絕大多數的電玩城裡放著的還都是《吃豆人》、《小蜜蜂》等簡單的遊戲,所以國內絕大多數玩家都錯過了這部歐美爆款遊戲。
《Rampage》藉助著80年代末期歐美B級片和怪獸片的熱潮,一經推出便備受玩家們的追捧。因為其超高的人氣,首作迅速移至到了Apple_II、Atari、Nintendo 64、MS-DOS/IBM PC、NES等十幾個不同平台之上,成為了風靡一時的熱門佳作。
這部遊戲講述的是三位不同身份的人類,因為各自的原因受到了藥劑、輻射、意外等影響,變成了巨型猩猩、哥斯拉以及狼人。改變人生的三個人,面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隨即開始了以破壞城市為目標的冒險之旅(官方設定並沒有詳細解釋變異後為什麼要襲擊人類,總之只要破壞就好咯)。
在故事裡,對抗的雙方分別是人類和巨大怪獸。但這一回我們不再承擔拯救世界的重擔,反而是控制起了巨大怪獸,與通常象徵著正義的人類展開了鬥爭。
遊戲的規則非常簡單,在固定的場景里擁有三座大樓,玩家需要控制怪獸們爬到大樓上面,砸碎大樓每一層的窗戶,最終將整座大樓毀掉。在摧毀大樓的期間,會有人類不斷向你丟出各種東西,甚至還有軍隊駕駛著直升機等軍備前來進攻你。整個遊戲的任務就是要在躲避人類進攻的同時,儘快摧毀大樓。作為早期的街機遊戲,它的操作也具有一定的劃時代特徵。玩家所控制的怪獸可以在2D世界裡向「上、左、左下、右下、右」5個方向發起進攻。
同時每座大樓上擁有多個窗戶,每次進攻窗戶都會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摳獎遊戲一樣,收穫隱藏在其中的驚喜。有的窗戶里是可以回血的食物,有的則是會對玩家造成傷害的炸彈。並且每個窗戶會定期出現向外求救的平民,抓(chi)住(diao)這些平民,會為玩家帶來額外的分數。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三位主角能抓的平民類型不同。比如大猩猩可以抓的是女人(致敬電影《金剛》),而哥斯拉能抓男人,拉爾夫則可以抓獨特的商人。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玩家在摧毀大樓的戰鬥中,最高效率的做法就是砸碎人類送來的油罐,這樣可以一下子摧毀一整座大樓。
在遊戲里有不少當時流行的怪獸片和B級片的影子,三位主角所變身的怪物分別源於1941年喬治·瓦格納執導的《狼人》、1933年梅里安·C·庫珀所拍攝的《金剛》以及1954年本多豬四郎執導的《哥斯拉》。
遊戲里玩家控制的怪獸最常做的攀爬大樓的動作,就源於《金剛》當中大猩猩攀爬帝國大廈與人類作戰的鏡頭。但這部遊戲與電影的淵源還遠不止如此。
不僅僅是史上第一部反派做主角的遊戲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正是好萊塢電影發展的蓬勃期。在那個時代里湧現了不少經典影片,其中不乏《猛鬼街》、《第一滴血》、《終結者》、《星球大戰》等流行至今的佳作。而在這個時期,大投資、大手筆的大製作電影在快速發展的電影市場里,還意味著高風險和不穩定的回報。因此B級片(B-movie)大行其道迅速發展,所謂的B級片並非是指電影分級制度下的某個年齡段,而是指小投資、短時間製作的低預算作品。這種電影為了賺回資本,經常將賣點捆綁在恐怖、血腥和軟色情等主題上。所以,這些電影的視覺體驗更加粗暴和直接,整部電影就是以刺激你的感官為目的拍攝的。
《狂暴巨獸》這款遊戲有著相當濃重的B級片基因,這一點從劇情設定上就能看得出來。在第一部的劇情中,變身為巨型猩猩的人原本是一位科學家,因為吃了試驗藥劑才基因突變成了大金剛。是不是感覺很扯?但事實上,在這三位主角當中,他的變身原因反倒是最合情合理。變成哥斯拉的女人,她變身的理由竟然是因為在有放射性廢棄物的泳池裡游泳。變身為狼人的傢伙更奇葩:居然是因為意外吃了含有特殊食物添加劑的熱狗。
同時,如果在遊戲中玩家遭到了超出血量的襲擊,就會從怪獸變回渾身赤裸的人類,雙手擋住關鍵部位遊走於場景當中,這個時候其他怪獸形態的玩家就可以把他們吃掉並回復生命。
這些古怪的設定和充滿惡意的細節,都散發著B級片的味道。遊戲的體驗也是如此,玩家控制的怪獸不需要像同期遊戲那樣躲避什麼襲擊,也不需要跳躍什麼障礙,更不用去對抗強大的BOSS,因為你就是BOSS,你要做的就只有破壞。這種簡單、粗暴又不失爽快感的體驗,與B級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那個時代的玩家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爽快感。
但隨著遊戲火爆程度的提升,這種簡單粗暴的設定,反而成了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因此在第二部《Rampage 2: Universal Tour》當中,三個主角的設定就全部修正為因為實驗室爆炸而產生的變異,擺脫了B級片低俗的風格。
到了2018年新推出的電影當中,則徹底推到了過去所有的設定,怪獸們來自輻射導致的生物巨大化變異——沒錯,他們不再是人變的了!——主角巨石強森則是一位科學家,在猩猩巨大化之前就和它是好朋友,因此,他得以在安撫了猩猩的情緒後,與其結成隊友,並肩共同對抗另外兩個怪獸對人類城市的襲擊。
除了B級片以外,這款遊戲還致敬了當時特別流行的特攝片:巨型怪獸、破壞城市、毀滅人類——特攝片的三要素一個也不少。只不過在這款遊戲里,不會出現奧特曼與你對抗,這麼來看遊戲反而變得更爽了一些。1991年SNK推出的格鬥遊戲《怪獸之王》(King of the Monsters)就深受這部遊戲的影響,創造出了巨大化的怪獸們在城市中對抗的遊戲情節。
2012年由迪斯尼推出的遊戲情懷動畫電影——《無敵破壞王》中,「快手阿修」的原型就來自《狂暴巨獸》。電影內外的這兩款遊戲,同樣出品自80年代,同樣以破壞大樓為目的(電影里增加了修復大樓的情節),電影主角甚至直接沿用了遊戲中狼人角色的名字拉爾夫(這個角色在MD版本里,因為機種的限制無法支撐三人同時遊戲而被去除,這一層悲劇色彩也許就是選它的名字當主角的原因)。
偉大的布瑞恩·柯林,偉大的《狂暴巨獸》
說了這麼多有關遊戲的內容,我們再來聊聊創造了這部爆款遊戲的遊戲設計師——布瑞恩·柯林(Brian Colin)。他的人生與著名遊戲製作人相比談不上特別精彩,但也並不平凡。
這位出生於1956年的美國遊戲設計師,設計了包括《狂暴巨獸》、《雙人籃球》以及《大亂斗》在內的多款街機遊戲、和世嘉遊戲。與眾多遊戲設計師一樣,柯林不僅僅喜歡遊戲,還非常熱愛電影和動畫,並且熱衷於投身它們的製作之中。他曾在1977年參與設計了一部動畫短片,並在同年的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中獲獎。他還在墨爾本國際業餘電影節等非專業評選中獲得過多個獎項。同時他還是三項遊戲產業專利的發明者。
1985年對於柯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正是這一年他結識了自己的搭檔兼好友,程序員傑夫·諾曼(Jeff Nauman)。隨後他們兩個攜手,共同創造出了足足影響了幾代人的《狂暴巨獸》。兩個人也因為這部作品,一躍成為了當時的知名遊戲製作人,從此走向人生巔峰。在這之後,布瑞恩·柯林與自己的搭檔離開了當時的公司,聯手創造了他們的獨立遊戲開發公司「遊戲避難所」(Game Refuge Inc),並共同開發了《大亂斗(General Chaos)》、《星際迷航:旅行者(Star Trek: Voyager)》等45部遊戲作品。隨後他們改為進軍老虎機行業,利用博彩遊戲大賺一筆。現在他們很少參與遊戲的開發了,更多的是享受生活安度時光。
柯林和自己搭檔的代表作《狂暴巨獸》在1986年至2006年當中,共發布了6部作品,遊戲跨越了25個不同的平台,備受一代人的追捧。故事中共創造了41隻不同的怪獸,供玩家盡情享受破壞的樂趣。
至今62歲的老爺子依舊活蹦亂跳。事實上,在2018年全新改編電影上映的時候,老爺子就差步入電影院中、對前來觀看的觀眾們說上一句:「感謝你玩我的遊戲」了。
作者:澤語
傳送門:《狂暴巨獸》原型遊戲竟多達6代 橫跨25個平台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星露谷記事(四)
※哪些手機單機遊戲好玩?
※古墓麗影有什麼特色的系統?
※《神舞幻想》個人通關簡感(輕度劇透)
※《天使帝國4》 碩果僅存的國產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