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計劃啟動,十五年後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安全國家
大學的時候我寫過一部叫做《預防犯罪局》的小說,但因為題材敏感而無緣出版。
書的內容大致講述在2025年「人大」通過了一個叫做《預防犯罪法》的東西,隨後成立了預防犯罪局,預防局和各地公安刑警聯手,負責干預或抓捕預謀犯罪的人。
為什麼我忽然想到這事了呢?因為最近類似人臉識別,天網監控的新聞接二連三的出現。
在演唱會上被人工智慧捕捉到的逃犯
人工智慧記下面部特徵,逃跑7分鐘即被鎖定抓捕
人臉識別配合人工智慧,提高監獄管理效率
超越人臉識別,難度更高的豬臉識別誕生
再加上最近正在看的一本書《超級演算》,要一句話概括一本書不容易,《超級演算》概括起來更是麻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一定有收穫的。
《超級演算》按我的理解來看,講的是人工智慧快速而高效的經驗累積,包括從雲端數據到深度學習的一整套東西。
我打個比方便於理解。
比如一台人工智慧,彙集了10萬名腦外科醫生的畢生醫學經驗,那這台人工智慧就相當於10萬名腦外科醫生了嗎?
不,它比10萬名腦外科醫生還強。
因為它不光得到了10萬名腦外科醫生的經驗,它更會綜合和總結這些經驗,進行深度學習後,形成一套針對不同病患的最優方案。
這點最好的實例就是AlphaGo(阿爾法狗),從本質上來說AlphaGo圍棋的超級演算和深度學習,與腦外科的是一個套路。
百萬次棋局的對弈資料輸入AlphaGo
等於10萬名腦外科醫生臨床手術經驗
和不同的棋手對弈,選擇最優方案
等於手術不同的病人,選擇最優方案。
在完成了這系列深度學習後,BlphaGo肯定比人類腦外科醫生優秀,當然它也不是不會出錯。只不過它的出錯率可能比人類醫生低上一百倍一千倍,更何況,一開始肯定還有一長段人類和人工智慧搭配手術的階段。
而一旦人類和人工智慧合作的階段過去後BlphaGo,就能成為最好的腦外科醫生。
那這些和預防犯罪局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因為它們的原理和邏輯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圍棋也好,腦外科也好,還是預防犯罪也好。
預防犯罪講起來很抽象,那我舉幾個例子好了。
王允的臉部微表情被人工智慧捕捉
事例1
市民王允走在人民路上,他腳步不穩,神情恍惚,很快他的臉被路面監控捕捉,人工智慧(AI)掃描王允的臉部特徵,分析其面部微表情後,判斷其疑似吸毒。
人工智慧將畫面傳進預防犯罪局甄別科,在甄別科內經驗豐富的人類警察何大山對人工智慧的判斷進行甄別。
當有三十年從警經驗的何大山認同人工智慧的判斷後下令行動科上前盤查王允。
只有當人工智慧和人類警察判斷一致的時候,才能下達逮捕或盤查的命令。
王允被行動科帶回附近警局做尿檢。
地鐵站的監控捕捉到兩個形跡可疑的人
事例二
東山路地鐵站,地鐵早高峰已過,人潮稀疏。
一男一女在自動售票機前購票,地鐵監控掃過這對男女,人工智慧捕捉到女子臉上閃過的驚恐和不安,人工智慧進一步進行面部微表情分析,和緊張的肢體語言分析後,確認女子的情緒為不安恐懼的可能性高達81%。
隨後人工智慧根據這對男女的面部特徵辨識,匹配人口檔案庫中資料,1秒後調出兩人檔案資料。
劉佳,女,二十二歲,旅遊大學應屆畢業生,無業。
鄧方,男,三十五歲,無業,曾因參與傳銷組織被捕。
由此這對男女的可疑性迅速升高,畫面傳回預防犯罪局甄別科,有著十年從警經驗的何小山對人工智慧提供的畫面進行二次甄別。
民警確認劉佳正被鄧方脅迫,處於失去人生自由狀態,人工智慧和人類民警的判斷一致,地鐵站內巡警接到命令,迅速上前控制住鄧方,盤問。
付款時你的消費習慣會和雲端數據進行對比
全家超市,關濤購買了一瓶啤酒和一瓶白酒,結賬信息通過雲數據被人工智慧捕捉,人工智慧調取關濤近五年的購買信息,關濤五年內一共只買過十次酒精飲品。0.1秒後人工智慧調取關濤所有直系親屬的購買信息,比對其親屬酒精類飲品的購買習慣。
結果顯示關濤家裡沒人有喝一杯的習慣。
關濤的「預防犯罪嫌疑」從最低的D級升至D+,0.2秒後關濤的檔案資料被人工智慧調取。
關濤,男,44歲,
出警記錄:20X8年11月3日九亭派出所出警記錄顯示,關濤工作的新華模具廠11月3日發生作業事故,造成1死5傷的慘劇,關濤因工傷落下殘疾。
起訴記錄:20X9年1月關濤訴模具廠事故至其左腿X度殘疾
東山區人民法院宣判記錄:關濤勝訴,判被告賠付各項損失費合計二十一萬元。
執行記錄:燈具廠至今未支付賠款,關濤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至今未果。
人工智慧迅速將關濤的「預防犯罪嫌疑」從D+驟升到B-
關濤的容貌被路面所有監控特別關注,
他臉上的表情和走路步態,或任何肢體動作都被人工智慧捕捉並分析。
很快人工智慧通過分析關濤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後認為,關濤的狀態,屬於危險的萬念俱灰。
當關濤的嫌疑從B-升至B+後,人工智慧獲得調取公民通話記錄,微信聊天記錄等更進一步的隱私授權。
人工智慧在1秒內獲取並分析了關濤近1年的所有通訊聊天記錄,百度搜索習慣,從聊天記錄和搜索記錄中提取關鍵詞為
沒痛苦的死,離婚,同歸於盡,砍哪裡死的最快。
關濤的預防犯罪級別升至A,人工智慧的這一系列判斷軌跡傳至預防犯罪局甄別科。
何大山將關濤列入高度危險觀察名單,行動科以《預防犯罪法》將關濤帶回局裡,進行心理疏導。
深夜12點,26歲的方雲走在寂靜的可樂路上,路面監控掃描了她,並未發現疑點。
在方雲身後20米處,39歲的董浩進入監控範圍,由於光線昏暗,人臉識別系統無法精準識別,人工智慧轉而採用行為心理學中的肢體語言分支,對董浩的走路姿勢,手臂擺動幅度,進行辨別。
董浩的步態沒有可疑之處,但目光卻一直投在前面走著的單身女性身上。
人工智慧連接雲資料庫,快速比對了相同情境下,其他男性對於深夜走在單身女性後的表現。
對比結果也顯示,董浩的表現和相同情境下的男人類似,並無特別可疑之處。
在董浩有更多的動作前,人工智慧無法甄別董浩是單純的想像,還是已經在預謀犯罪了。
但董浩只要有任何可疑,其預防犯罪級別就會快速增加。
警察會在他準備實施犯罪的前一刻出現在他身邊,而這一切我們的方雲女士都不會察覺。
方雲安全回到了家。
你以為上面這些是小說故事?
我以前也以為是,可最近越來越多的新聞印證了我大學時候的一個想像。
預防犯罪局,正越來越接近可能。
現在讓我們來再看一遍剛才的新聞。
一場演唱會多少人?
開玩笑,張學友哎,幾萬人總有的吧。
在人山人海中,人工智慧取罪犯首級如探囊取物。
評論中一眾網友都笑瘋了,調侃道,確認過眼神,你是我要拷的人。
這新聞令人不寒而慄,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看了這新聞還充滿調侃精神的網友。
人臉識別的能力已經接近我小說里寫的東西了,小說里的吸毒者,被傳銷脅迫者,還都是在人群較少的地方被捕捉到的。
可在現實中,於上萬人潮里,精準捕捉,分析,判斷一個人的人臉,已到如此精確的地步了。
驚愕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新聞。
貴州有一個天網工程,好奇的外國記者前去採訪,實驗員先拍下記者的臉,然後讓記者逃,7分鐘後「逃跑」的記者被攝像頭捕捉辨別出在火車站出現,車站人員立刻將他「抓捕」。
拍下記者照片
在火車站被捕捉到
智能識別,確認目標
我在小說里有一個「預防犯罪系統」。
而貴州的這套「捕捉系統」叫做「實時行人檢測識別系統」,其實概念一樣。
通過路面監控,識別所有行人的年齡性別衣著等信息,識別系統不僅可以識別拍攝對象容貌,還可實時與資料庫中的所有人物信心進行比對匹配,一旦發現潛在危險人物,立刻鎖定。
還有一個最新的新聞,可以印證人臉識別目前的強大,就是科技公司不光在人臉識別領域強大,它在豬臉識別領域更無可匹敵。
這可不是開玩笑。
絕大多數人都不容易分辨出兩頭豬的差別,更何況還只靠豬臉分辨而不靠豬的其他部位。
豬臉識別,可畏可嘆。
而當人臉識別的第一階段已如此爐火純青後,下一步就極有可能加入我小說中所寫的
人類微表情識別,人類行為心理學分析等一系列能反應人類心理狀態的偵搜技術。
我們猶如置身於一個龐大的《LIE TO ME》的世界,你再想隱瞞的微表情,再不經意的肢體語言,人工智慧都會為你清楚捕捉,然後加以分析記錄。
當人臉識別結合微表情識別和行為心理學判斷後,大多數人可能的潛在犯罪行為都會被察覺出來,再結合雲端大數據的比對,就更準確了。
隨著人工智慧判斷你的潛在犯罪行為越來越高,人工智慧所獲得的授權也越來越大。
你的戶籍資料,工作記錄,購物記錄,百度搜索記錄,網頁瀏覽記錄,等一切一切點點滴滴的信息,都會被匯總起來,用來判斷你是否會進行潛在犯罪。正如我上面舉的那幾個最簡單的小例子一樣。
你一切的可疑行為都會被捕捉,這個可疑行為不光是你的行為舉止,還包括你的購物習慣,飲食習慣,甚至擇偶習慣。
但「可疑」不代表會被列為危險對象,只有當越來越多的可疑聚集時,你的潛在犯罪級別才會不斷提高。
像例子里的關濤一樣,他今天在全家買的東西,不同於大數據記錄的他的購物習慣,這是第一層。
隨後人工智慧調取關濤近期的各項社會活動記錄,工傷,起訴,勝訴,要求法院強制執行賠償。這是第二層。
人工智慧獲取關濤近一年的通訊記錄,網路搜索記錄,分析比對其中的關鍵詞,發現最常提及死和離婚,最常搜索砍哪裡人死的最快。這是第三層。
這三層由低到高,屬於遞進關係,最後人工智慧將這三層辨析過程交給甄別科的人類警察做二次判斷。
想像這樣一個世界
我們生活的城市再也沒有了小偷,所有已犯罪的小偷都會被記錄在案,人工智慧將對其進行更高級別的犯罪預防監控。
我們生活的城市再也沒有了人販子,準備拐騙兒童的罪犯臉上流露出的微表情和不正常的視線關注會被人工智慧第一時間捕捉到,通知預防犯罪局,警惕該潛在「人販子」可能的行為。
我們生活的城市女性再晚回家都非常安全,人工智慧會提高對於深夜單身女性的保護級別。
我們生活的城市大多數的預謀犯罪都將消失,像下面這則用乖乖水迷奸女孩的事,在犯罪者購買乖乖水時就會被預防犯罪局阻止,她根本不會有對女孩下手的機會。
然而……
想到李彥宏的話,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
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
那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安全嗎?
和便利比難道安全不是更重要嗎?
既然便利都肯用隱私換了
為什麼安全不肯換?
一個龐大的「預防犯罪」的世界正在被打造,我上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沒在和你開玩笑。
貴州的「天網工程」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實際測試,這個測試的過程,就是個收集「雲端數據」,進行「超級演算」的過程。
天網工程將變得越來越智慧
面部微表情甄別
行為心理學甄別
個人生活習慣比對
人生軌跡檔案比對
這一整套「預防犯罪系統」將越來越完善,十年,我相信十年夠了,隨著5G時代的到來,快速而大量的傳輸、處理龐大數據已不成問題。
人臉識別已達到「萬軍從中取一人首級」的地步,下一步將加入微表情識別,和行為心理學分析。
這樣一個一些人覺得可怕,一些人覺得安全的世界正大踏步的向我們走來。
如果是你願意犧牲自己的隱私,生活在這樣一個安全的世界嗎?
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請留言告訴我你對此事的看法,我會在下一期中將優秀留言以推文形式公布出來。
由於微信還是不給我文章內的留言功能,所以大家只能用下面這方法留言了,實在不好意思。
歡迎搜索公眾號,微觀系列,關注我獲取更多文章
版權所有,轉發請註明
我是江平舟,平凡世界裡的,一葉孤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