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具的榫卯究竟好在哪?
近幾百年的中國,有兩件東西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一是京劇藝術,二就是古典工藝傢具。古典工藝傢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漢族傳統傢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古典工藝傢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傢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蹟。
古典工藝傢具適合的榫卯結構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風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一件傢具往往要根據不同的銜接部位使用多種不同的榫卯結構,這就造成了一個是時間上的花費還有一個是對於人工技術的要求非常之高。那麼,為什麼古典工藝傢具不使用鐵釘呢?這樣不是方便很多嗎?對於此問題,編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榫卯結構是一種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研究發現,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可以說,榫卯結構比起漢字發源更早。70多個世紀以來,這種藝術工藝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再創造,技術和工藝都已經相當純熟。中國傳統傢具(特別是明清傢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結構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正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外傢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讚歎。因此可以說,中式傢具不使用鐵釘,是一種傳統,是約定俗成的,是優勢的延續和發揚光大。
在收藏老傢具的人中間流傳著一句老話,叫「摔斷胳膊摔斷腿,不能摔斷榫」,因為「長壽」至今的明清傢具,即便拖著「老胳膊老腿」,大小關節——榫卯,卻堅韌非凡。中國的居家用品歷史上留存下無窮豐富的傳統手工藝,榫卯無疑是其中最讓人為之驚嘆的手藝之一。榫卯的技藝無法完全依照書本學習,需要根據不同的材質、形態,計算其比例、重量,而採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憑師傅的經驗與判斷,再代代相傳。可以說榫卯結構是我國工藝文化精神的傳承。
原因二:榫卯結構組合的傢具更加結實耐用
首先,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容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而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
其次,金屬容易鏽蝕或氧化,而真正的紅木傢具,可以使用幾百年或上千年。許多明式傢具距今幾百年了,雖顯滄桑,但木質堅硬如初。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由於連接的金屬鏽蝕、疲勞、老化等,而使傢具散架。
原因三: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運輸
君不見,許多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傢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傢具,就做不到了。
原因四: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維修
無論什麼樣的傢具,使用長久了都會出現問題,都需要維修維護。純正紅木傢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
用鐵釘連接的傢具,做這種拆卸更換就不象榫卯結構傢具來得容易。如果是用魚膘膠等好膠做的傢具,維修時先把膠用水浸軟,榫卯間很快就鬆脫下來了,而用鐵釘則做不到,除非把傢具大卸八塊。進而反倒造成傢具的損壞。
原因五:榫卯結構不會破壞木質
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鑽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劈裂,這一點木工師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傢具,可以大大提升紅木傢具的內在品質,這也是漢族傳統工藝製作的紅木傢具具有增值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與木製傢具是相同材質,榫卯就像是出自於傢具身體里的一部分,所以與其有著同樣的使用壽命。比之金屬部件,木質榫卯具有極好的彈性,木製構件會通過榫卯傳力,均衡地分配給傢具其他部件,使得傢具站立得穩如泰山。無論南熱北冷,還是南濕北干,榫卯都能隨機應變,它熱脹冷縮的程度與傢具的其他零部件相仿,能和整把椅子或整張梳妝台一起「發胖」或「縮水」,保證不會讓木板豁開一個口子。
推薦閱讀:
※這種材質不屬於國標紅木,如今卻在紅木市場很活躍
※別輕信明清老黃花梨不分海越,開門海黃的價格就是高
※紅木傢具分三六九等,熟記這些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