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當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這個國家一定出了大問題
01
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
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
美國封殺中興,是近期最大的一個熱點。自家的頭牌「高科技公司」一打就趴下,疼痛後又讓我們清醒。
外賣火了,巨頭們開始圍繞送餐拼團等領域,拉幫結派爭個你死我活。共享單車一出,十幾家企業奔向模仿,一時之間城市變得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堆投資人幾百億往裡燒。
然而要拿出來在國際上和別人有得拼的,寥寥無幾。
真正的研發需要高投入、長周期,但這個浮躁的社會罕有機構會大手筆投資尖端科技,相反更青睞錦上添花,來得快的行業。
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或是外賣軟體,無疑都是便民服務,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國家,那它們的發明必得到全球人的讚賞,就像廣告詞里說的「生活因科技而美麗」。
但作為200多個國家的其中一個,我們還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國際社會裡佔據優勢。今天的中興通訊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明天還會有下一個,顯然,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
02
如果教育一成不變
技術也會止步不前
這個時代是這樣,下個時代還會這樣嗎?如果教育一成不變,我想中國的技術也會止步不前。
對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現狀有清醒認知的,我最服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新教育方式的領軍人。
在美國生活了18年,曲折而真實的經歷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育體制都還亟待改進。
施一公曾發表演講:當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這個國家一定出了大問題。
的確,金融能直接跟錢打交道,自然就成為了多數學子的首選領域。那些我們引以為傲的成就,其實大多停留在基礎的需求,所以我們的GDP能排全球第二,而科技實力、創新能力、科技質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開外也不足為奇了。
施一公在演講里還說到這樣一句話:
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他很不屑一顧,我覺得很委屈、很憤懣,但是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
但他回敬了一句,讓我說不出話。
他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假象和錯覺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這種「地大物博,無奇不有」的陶醉在歷史時期就付出過慘痛的代價。有的人依然爭個面赤耳紅,把GDP排名搬出來說事,但施一公是樂觀主義者,批評是因為相信可以變好,而非為了表達喪氣。同樣地,我認為大國崛起從認識差距開始,也並非妄自菲薄。
03
迎接挑戰
唯有從教育下手
在美國生活了18年,施一公很清晰地認識到我國基礎研究的總體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如今「美國封殺中興」一事更是暴露了我國核心技術的嚴重缺失。
每一個挑戰都將會成為我國今後發展的掣肘,想要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唯有從教育下手。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任教授的時候便發現,高考狀元70%、80%都去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都愛扎堆在這些掙錢多的領域。不難看出,在中國,他們上的都是「就業型指導大學」,而非「研究性指導大學」。
研究性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所以施一公想,乾脆我自己創辦一所真正的研究性大學吧,這是真正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大學,在這裡的學生也必定是優秀的學術人才。
從2015年3月提出創辦申請,終於在2018年4月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西湖大學以博士生培養為起點,著力培養以天下為己任、能夠發揮領軍作用的高端人才。
施一公無疑是新教育方式的探路者,肩負著巨大的使命。但也不得不說,在國內,行政對學術的控制太多,現代研究型大學的建立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夠複雜夠有挑戰性的系統工程,依目前大學的發展,這樣的工程在任何體制下都不是可以單獨勝任的,特別是生命科學這類研究方向。
想要實現「5年內比肩清華北大成為亞洲一流」的夢想,少不了國家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
此外,西湖大學想要吸引一批海內外優秀的學術人才,中國的整個社會大環境也是影響因素,包括空氣環境、法律、社會保障等。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依然看好西湖大學的創辦,有句話說的好,縱觀歷史,朝代不過百年基業,大學確是萬世基業,成王者建國,不朽者才能建學,還望有關人員在這條路上走得不驕不躁。
如果你認同文章或是有所收穫,希望能動動手指頭給我們點個贊喲!大家對移民有疑惑的話,也歡迎回帖提問或邀請我哦~
推薦閱讀:
※有能在5-10年內使中國教育有根本變化的可行方案嗎?
※教育的改革是否就意味著十二年義務教育不會實現了?
※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補課嗎?
※明知中國教育很失敗,為什麼沒有改革?
※問題不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