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好身體,我能保護我自己
2017年炎夏,北大女生章瑩穎在美國失蹤20多天最終遇害一案,在中美兩國引發極大關注。如此優秀漂亮的女孩,懷揣著好學向上的心,去國離鄉追逐夢想,卻落得個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下場。
2018年3月27日,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留學生閆某近日失聯一事引發關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28日在官網發布消息稱,英警方28日晨在中國留學生閆某住所發現其已死亡,有關調查正在進行中。
在日本,每年有超過100名兒童(未滿18周歲)被拐。
在英國,每年有超過1000名兒童(未滿18周歲)被拐。
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200000,每年有超過200000名兒童(未滿18周歲)被拐。
我們經常從電視等媒體報道中聽到孩子被誘拐的新聞,也經常聽到新聞里哪哪警方破獲了販賣兒童的組織團伙。
在不安的現實中,我們所有的父母都變成了驚弓之鳥!擔心孩子外出有危險,乾脆把孩子關在家裡;感覺所有路人都不懷好意,乾脆明令禁止孩子與任何陌生人說話……
上一輩兒人總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如今,到了我們這一輩兒,對孩子的期望達到空前的高度。我們都把孩子的未來寄予天下,但卻把孩子的人身自由限制在不足百步的家裡。
殊不知,外在的保護力越強,孩子內在的自我保護能力就越弱。與其不得不對孩子實行過度的保護,不如教會孩子主動保護好自己。
從小培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
◆ ◆ ◆
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為了避免孩子受到跌傷、燒燙傷、動物咬傷、交通傷害、窒息等意外傷害,讓孩子順利成長,家長應該從孩子幼年時就加強對他們的自我保護教育,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自我保護能力是安全保護的一部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培養孩子的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抓住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在幼兒園中班時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在一年級時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在三年級時教會孩子應對突發事件,在五年級時教會孩子珍愛生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而提升安全保護意識,並逐漸地提高安全保護能力。
小學一年級,孩子還具有明顯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們的能力和體力都十分有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因此,他們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對突發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當處於危險之中時,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此時正是培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關鍵期。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 ◆ ◆
1、告訴孩子與陌生人保持距離
對於時有發生的拐賣兒童的案件,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學會判斷。比如,當一個可疑的陌生人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接近他時,一定要留心,無論對方拿出多好玩的玩具、多美味的食物,都不要接受,更不能聽他的話跟他走。這時讓孩子懂得應急措施非常有必要,家長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教給孩子基本的應急措施,如有意外,被強行帶走,要學會打報警電話,也懂得找機會逃脫。這樣在孩子遇到危險和意外的時候,不至於束手無策。
2、告訴孩子如何求救
家長應及早告訴孩子,當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危險時,要及時向他人求救。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如果警察叔叔沒能及時趕來,家長要告訴孩子,能幫你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在公園、學校、商場、路口、電影院等地方遇到危險時,這裡的工作人員或者路上的行人都可以幫助他,只要他及時求助,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3、讓孩子懂得安全交通
紅燈停,綠燈行,不要橫穿馬路、不要逆行等,這些最基本的交通標誌和規則都應該儘早教給孩子。家長帶孩子出去玩時,要演示給孩子看:過路口時看紅綠燈、走人行橫道,不能橫穿馬路等,還要讓孩子懂得如何躲避汽車,當車輛從後面開來時不要驚慌,儘快躲避到近側的路邊。培養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一定要反覆強調,也可以在家裡利用圖片和兒歌等形式演示給孩子,讓孩子牢記於心。
4、教孩子一些簡單的醫療常識
在日常生活的磕磕碰碰中,孩子免不了受傷,比如劃傷、燙傷、骨折、脫臼等。對此,家長可以教給孩子簡單的醫療常識,如果孩子出現意外,可以做自救處理。比如,燙傷後,一定要先用冷水降溫,並清洗傷口處,此後再找對應的藥物敷上;不小心劃傷,一定要先止血,如果是小傷口,可以先用手按捏一會兒,等血止住了,再去上藥包紮;如果是一胳膊或腿部骨折和脫臼了,就不要隨便動,可以電話求助他人,等專業醫生來進行處理。對於這些情況,為了使孩子記牢,家長可以通過角色遊戲的方法,演練給孩子看。可以設計多種情境,多次演練,讓孩子掌握基本要領。
5、遇到壞人,要大聲呼救
家長要告訴孩子,當他一個人在外面遇到壞人時,一定要大聲呼救,故意吸引周圍人注意。呼救聲越大,吸引的人越多,就會越引起旁人的注意和警惕,讓罪犯難以下手,也就爭取到了得救的可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