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江南逢李龜年》,真的適合做裝飾畫嗎?
國畫、字畫是我國裝飾客廳、玄關等對外展示環境的常用道具。顯示屋主人的文化修養,但如果內容不太合適,就有點……去年在老闆的會客廳見到一副字畫,內容是杜甫大大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當時覺得非常不錯,豎版排布,文字飄逸,相當美。但前端時間讀了《杜甫詩選集》,美好的感覺一下子沒了,真相永遠是殘酷的,一知半懂真好。
只看譯文:以前在岐王、崔九的家裡,咱們兩經常見面。許久未見,在這「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美好江南,在此相遇,他鄉遇故知,人生四大幸事之一。
再看真相: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開元盛世時,受唐玄宗賞識。國家安定興盛時,王公貴族大多愛好文藝。作為知名音樂家的李龜年和年少頗有詩名的杜甫,是岐王、崔九等達官顯貴的座上賓。「安史之亂」後,北方戰亂不休,江南偏安定,很多文人墨客背井離鄉,流落江南,再不富有往日的風采。其中有李龜年、杜甫等、還有《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楓橋夜泊》就是張繼在羈旅途中為自己,為國家的嘆息之作)。
本詩語言沒有一絲傷感,但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令讀者有種壓不住的抑鬱感。人人都嚮往美好,至今國人還念叨著「漢唐雄風」。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漢唐雄風」,也就附會著念叨下。但經歷過曾經的盛世,再看當下的「國破山河在」,如何能壓的住內心的悲傷。何況老杜是多麼感情細膩,善良真摯的人。
想到《妖貓傳》中的楊玉環,盛世時,她是大唐驕傲的象徵。國家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她被孤獨的葬在馬嵬驛。當年「三千寵愛在一身」,後來「花鈿委地無人收」。今昔變化,何其巨大。國家興亡被歷史書記載,美人厄運被世人同情,詩人的凄涼境遇有文傳唱。唯獨平民百姓的悲傷無人銘記。興,百姓辛苦,亡,百姓豈止艱苦。
扯遠了,回到正題。老闆,能確定您的會客廳掛一副這樣感情深摯,感慨世態炎涼、世事變化的詩合適嗎?好嗎?
推薦閱讀:
※什麼叫「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口嗨的人生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杜甫的《月夜》感人在哪裡?
※杜甫為何仕途不順,且在他生前他的詩並沒有像李白那樣出名?
※DF203翻譯對比:石壕吏(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