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張大千作品拍賣世界紀錄《溪橋晚色》亮相華藝國際
著名藝術史學家、書畫鑒評專家傅申曾說:「張大千集傳統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歷史宏觀的角度,只有他潑墨潑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無古人的歷史地位。」潑墨潑彩,不僅是張大千繼其集傳統大成之後走向個人創新巔峰的畫風,也是他去國十餘年後,成功地將中國畫中潑墨大寫意風格結合當年世界抽象繪畫潮流,創造出法古變今、走向世界畫壇的偉大成就,更是傳統與創新中國畫的主要分水嶺!
自50年代末創作第一幅潑墨作品《山園驟雨》,到1963年首次嘗試潑彩,至60年代末,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作品終發展至真正成熟時期。他曾在1968年對謝家孝表示:「我最近已能把石青當作水墨那樣運用自如,而且得心應手,這是我近來唯一自覺的進步,很高興,也很得意。」到1970年後,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作,已將傳統的筆墨減至最少,這是他一生作品最成熟也最接近西方抽象表現藝術的階段。
張大千《溪橋晚色》
1970年作設色絹本鏡框66×165cm
說明:
1.此作創造1984年張大千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2.此作是G20杭州峰會國賓接待軟裝精選藝術作品之一。
出版:1.1984年2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第87號拍品;2.《近代十大名家書畫選》封套、P84-85,1990年長流畫廊;3.《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彩墨精華特展》P66-67,2010年長流美術館;4.《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P229,2010年保利藝術博物館;5.《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P226-227,2011年保利藝術博物館;6.《墨韻風華——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P166-167,201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7.《張大千精品集貳》P398-399,2015年人民美術出版社。
展覽:1.《墨韻風華——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2011年12月22日至2012年2月7日,河南博物館;2.《墨韻風華——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3月20日,江西省博物館;3.《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6日;4.《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二),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4月23日至5月3日。
華藝國際2018春拍拍品
《溪橋晚色》作於1970年,正值其潑墨潑彩的巔峰期。時大千居住在北美加州,這段時期大千的畫風基本上是巴西時期的延續。由於心懷走向國際舞台的雄心壯志,大千在潑墨潑彩藝術上不斷嘗試新的技法和新的媒介,畫面上出現一些新的、極具偶然性的效果,此間可謂大千一生中畫風最為前衛的階段,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變數,從《溪橋晚色》中頗可見之。
此畫粗看煙雲繚繞,撲朔迷離,具有很強的抽象意味;但仔細體味,便可見山谷幽深,溪橋橫斜,洲渚淡遠,屋舍林立,樹木蔥蘢,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整幅畫變化奇詭,顯現出幽幽山谷的深不可測,使人感覺到一股清冽之氣直透心脾。全畫以半抽象為主,輔以筆墨點景,傳統創新,共冶一爐!畫幅之上,張大千極大地發揮了色彩的能量,這與元明清以來「用墨為主,設色為輔」的繪畫傳統截然不同,某程度上是對唐宋青綠山水的復古與現代性詮釋。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即採用中國古代昂貴的礦物顏料繪製,畫作傳承千年,歷久彌新
此外,大千先生對繪畫物料極其講究,為求顏料最佳之色澤質感,皆選用天然礦物顏料,所費不貲。又為求顏料之流暢細緻,皆用手工細細研磨,現磨現用,費工費時。本幅所用的石青、石綠、赭石效果尤見特出,此類顏料色澤厚實,富有質感而歷久不褪,故重彩潑灑畫上能形成堅實厚重的色層,如寶石般燦爛奪目,在燈光照耀下,映射出閃爍輝芒,堂煌亮麗的裝飾性尤為凸顯,可知他對色彩的運用已臻爐火純青之境界。實際上,大千在40年代臨摹敦煌重彩壁畫時,已向當地喇嘛學習並大量研磨使用此類礦物顏料。因此,他在四十五歲以前,已經對各種顏料,尤其是石青、石綠等礦物性不透明色彩的性能和效果,了如指掌。
手工研磨的天然礦物顏料,加水後可以呈現極為細緻的透明層次,而張大千創作時多利用這樣優美的色質層次,反覆多次地潑染於同一方畫作上,造成如絲質如冰潔一般的縹緲悠然氣韻;而同時,他也會利用大量的顏料厚厚地潑灑於局部,造成重彩的量感與氣魄。故而透明性與水份的關係十分密切,經驗豐富的畫家拿捏水份多寡,決定色彩透明度的呈現效果。故古人有云:「得筆法易,得墨法難;得墨法易,得水法難。」
此作張大千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潑染,以墨色的濃淡區分出近山與遠山的空間感。墨暈固定後,再以不透明的石青石綠潑在水墨上,任顏料本身輕重或沉或浮,產生不同層次。等色與墨確定了山巒的基本形體後,便以筆線勾出丘壑溪澗和小橋雲樹,在混沌中開出山水。最後以大片淡石綠色和赭石色潑染在遠近山巒處,以彰顯夕陽晚山的戲劇氛圍。樹木和小橋俱以留白表現,這就使畫面產生統一的色調,滿紙蓊鬱迷濛,看似無線條,卻又濃淡相宜、層次分明,意象超出筆墨之外,整體呈現出蒼茫幽深的意境,籠罩著一種神秘氣息,發揮出如同最厲害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所作出的直接性與雄渾。
《溪橋晚色》中墨與彩之間的結合與激蕩雖顯得渾然天成,貌似不費吹灰之力,實則相當費時費事,其繁複處理過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潑彩潑墨繪畫還具有不可複製性的特質,由於每一次潑墨潑彩流動的效果絕不會重複,張大千處理每幅作品畫面的章法、方式和完成度的要求亦不盡相同,故形成的格局千差萬別,所以每一幅潑墨潑彩繪畫都是獨一無二的。此外,由於潑墨潑彩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故並非每一幅作品皆能兼顧畫面的完整性。本幅《溪橋晚色》山體連綿,虛實相生,整體感極強,可稱為張大千先生潑墨潑彩作品中構圖極其完整的精彩作品之一,值得珍視。
《溪橋晚色》繪於絹本之上,故其色質更顯潤澤妍麗,層次尤為豐富。概因絹本吸收水墨速度較之紙本要慢,因此礦物性質的顏料不會輕易滲入其中,而是吸附於表面,使各種色彩的效果達到最佳。本幅絹本與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廬山圖》、1965年作《瑞士雪山》材質一致,均為張大千在日本訂製的無接縫絹,實屬難得。
張大千《溪橋晚色》出版物資料
2017年6月,紐約時報根據法國知名的藝術市場權威網站Artprice,發布了一則新聞。裡面提到直至2016年,累計全球拍賣交易總額,創下最高價的竟然不是畢卡索,而是張大千,顯見張大千作品的市場熱度。其中,張大千1982年作《桃源圖》、1965年作《瑞士雪山》分別以逾2.27億元、1.64億元在該年創下天價成交,可見藏家對張大千潑墨潑彩巨作的高度青睞。
G20杭州峰會會場陳設張大千《溪橋晚色》
值得一提的是,此幅《溪橋晚色》於1984年曾創造張大千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並在2016年成為G20杭州峰會國賓接待軟裝精選藝術作品之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藝術的風采,不愧為張大千潑墨潑彩畫法成熟期的代表作。
推薦閱讀:
※狗樣生活
※今年的冬天,我提前過了
※旅行青蛙的提示
※人生一直痛苦還是只有17歲如此?
※要麵包還是理想?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