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數美國對中國的六次「301調查」:中美貿易的恩怨情仇

(需愉記的夜夜語音相伴,請至公眾號:愉見財經)

最近的報紙頭條不平靜:保障性關稅、懲罰性關稅、加收關稅、限制進口……「貿易戰」里充滿了戲劇性。兩個強勢經濟體的摩擦,牽一髮動世界經濟全身,全球金融市場似乎都縮起身子抖了一抖。

仔細看看這些貿易制裁措施背後,始終有一個「大BOSS」在助推著中美經貿關係的變動和發展——301調查。

何謂 301 調查?

它是指美國《1988 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全部內容,其主要含義是保護所謂的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對其他被認為貿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國家進行報復。其定義的「不公平」,指不符合國際法或與貿易協定規定的義務不一致;其定義的「不合理」,則指凡嚴重損害美國商業利益者,即為「不合理」。

這項條款說白了就是一條美國對其他國家採取貿易制裁的工具,具體的演進路徑為:

- 「我覺得你對我的貿易不合理、我覺得我們倆之間的貿易不公平」;

- 「我要對你進行調查」;

- 「我要和你的政府進行談判」;

- 「談判結果令雙方滿意,或者僅僅令我滿意」;

- 「如果我不滿意,我就要對你進行貿易報復」。

美國對中國的301調查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每次301調查之後接踵而至的便是局部的貿易衝突、雙方的切磋談判、雙方代表的「強烈譴責」,但最終通過多方的博弈又歸為妥協和表面的風平浪靜。

這背後的大國博弈和利益踩平衡,不言而喻。

最近的中美「貿易戰」風波同樣也是301調查所推動的結果。此次已經是美國對中國發起的第六次301調查。

今天「愉見財經」就來細數,美國歷史上對中國的6次301調查到底都說了啥?

第一次301調查發起於1991年4月。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將中國在特殊301調查的名單中從「觀察國家」挪到了「重點觀察國家」(1989),又進一步升級為「重點國家」(1991)。頗有幾分「越看越不順眼」的意思——「把你拉進黑名單」。

調查的發起源於美國認為中國的專利法存在缺陷,美國作品的著作權、商標秘密和商標權難以受到保護。

經過六個月的調查,美國貿易代表的調查結論為「中國的知識產權執法行為不合理,為美國商業帶來負擔和限制」,並公布了價值28億美元的預備性報復清單,擬針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成衣、運動鞋、玩具和電子產品等,徵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

這次調查對中國來說確實壓力山大:彼時市場經濟剛剛起步,正準備積極地引進來和走出去,內部對於改革開放還有一些不同聲音,沒有入世的中國也沒法取得美國的最惠國待遇,中美關係破冰也沒幾年——這次的敲打確實讓中國「有點痛」。

過程艱辛漫長,中美沒有爆發全面的貿易戰,談判結果也算和平,但其中更多的是中國的讓步——中美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協議,中國對改進知識產權法律作出承諾。

這次協議最終簽訂於1992年1月,這已經是兩年後的事情了,可以從中窺出中美雙方經歷了相當漫長的「較量」。

第二次的調查發生於同一年,這次調查聚焦於中國市場准入,主要針對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不公平壁壘問題。

啥意思?美國不高興我們對他們的商品拒之門外。該次調查針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遇到的不公平壁壘問題展開了為期一年的調查。在1992年8月,美國貿易辦公室公布了總價值39億美元的報復清單,並稱在10月10日前不達成協議將徵收懲罰性關稅。而在10月6日到10日的最後一輪談判中,中美達成協議,中國承諾未來5年時間裡對許多美國商品取消進口壁壘,美國最終沒有發起貿易報復。

可以說1991年的兩次調查中國都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讓步。既然雙方存在了談判和協商的可能性,雙方就存在著共同利益。1992年2月21日,美方宣布取消自1989年下半年開始的對華三項制裁措施。這三項制裁措施是:暫停向中國出口衛星和衛星部件;限制向中國出口高速計算機;禁止向中國一些公司出口與導彈有關的產品。

這筆輸贏賬錯綜複雜,其實還是得慢慢算。

第三次的調查還是老話題——知識產權。

1994年6月美國要求中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並對美國知識產權產品開放。其實 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專利法》頒布,其標準已基本達到了世貿組織知識產權規則TRIPS的要求,《版權法》、《商標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的立法方面也有不小進展。但美國以中方執行不力為由,於1994年6月將中國列為特殊301條款重點國家,中美之間就貿易問題又展開了更為激烈的談判,一通拍桌子口水戰打下來,最後,達成中美雙方第二個知識產權協議。

這次的協議並非一無所得,口水戰中雙方的貿易也有所開花結果。一方面中方允許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從事音像製品複製的中外合資企業,另一方面美國也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承諾給予中國相關的技術援助。

這對相愛相殺的「老冤家」還是在廣泛的共同利益面前低下各自「高傲的頭顱」尋求合作。

中國在1996年4月又被列為「重點國家」。沒錯,第四次的調查主題還是知識產權。

理由與第三次十分相似: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美國這次直接啟動了制裁程序,因此中美展開第三次知識產權談判並最終達成了中美雙方的第三個知識產權協議。

至此,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實施一系列「301調查」後,最終都以簽訂中美市場准入或知識產權備忘錄和協議告終。中美雙方在1992年、1995年、1996年簽訂知識產權方面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承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先後修訂了《專利法》、《商標法》,頒布《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故事遠沒有結束。反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但是關於中美貿易的愛恨情仇並沒有止步於此。最惠國待遇下中國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蜂擁進入美國的市場,中美之間的經貿以飛一樣的速度在發展,逆差也隨之增大。美國意識到這點又開始坐不住了,於2007年正式向世貿組織負責貿易爭端解決的DSB發起正式磋商,這就是 DS362案和DS363案。

美方提出的主要焦點在三個問題:關於中國懲治盜版和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的刑罰門檻問題,關於中國海關處置沒收侵犯知識產權貨物的規則問題,關於中國涉及版權保護的文化產品市場准入問題。

經過兩年的審理,WTO專家組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了美國指控中國懲罰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刑事門檻過低的指控,裁定中國著作權法第4條第1款和知識產權海關第27條第3款違反TRIPS協定項下義務。

各打五十大板。

被世貿組織diss過後的美國消停了幾年。之後又在2010年開始了它的第五次調查。不過這次他找到新話題了: 清潔能源。

這次的調查引發於一場自下而上的申訴,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請求奧巴馬對中國的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啟動「301調查」,奧巴馬接受了這一建議並決定在不超過90天內向中國提出磋商要求。奧巴馬對華的「301調查」涵蓋了中國風能、太陽能、高效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154家企業,以查明美國相關企業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損害。

這是美國在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動用「301條款」對其他經濟體貿易行為進行調查,最終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同意修改《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涉嫌禁止性補貼的內容。

2017年,咱們又雙叒叕進了「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2017年,美國特殊301報告出爐。特朗普甚至在推特上放話說:「我們討論的是你想都沒想過的天價罰金。」此次的調查結果在今年的三月和四月一直在陸續推出,貿易戰的言論也在愈演愈烈。而特朗普「獅子大開口」的作風更是讓人汗顏。

不過,如果你相信經驗主義,那麼,從歷史結果看,美國對華曾發起的5次301調查,最終雙方均達成妥協,並未演化成全面貿易戰。

301條款更多是美國獲取談判優勢的手段而已。

往事歷歷。中美在貿易問題上相愛相殺了30年。

「愉見財經」想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最困難的時候,這個問題也沒把我們傷筋動骨;更想說的是,如今的中國也不是曾經那個「幼小又無助」的經貿新生兒了,掌握著更多的主動權,也以更有力的態度影響著中美貿易的走向。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形容說,在這一調查中,美國政府既是警察(判斷外國政府是否有錯)、又是檢察官(提起訴訟)、又是陪審團(甄別證據)、又是法官(決定是否採取報復性措施)。看起來好像在「享受一個人的表演」。

可是話說也回來,這個國家自身任何重要的決定都可能在世界另一端引起風浪,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早己成為全球雙邊經貿合作夥伴中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典範之一,對兩國的經濟乃至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對相互依存又相互較量的「冤家」可謂是糾糾纏纏難解難分。

從回顧的種種歷史也可以看出來,中美之間的確存在著廣泛的相互訴求,這個道理就像在菜市場買菜一樣,你有心買我有心賣,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倆才有必要討價還價。賣菜的希望貴點,買菜的希望便宜點,雙方的討價還價能力不同,菜價也跟著變。

中美的貿易也是如此。既然雙方有共同點,那談就是了。

至此,中美貿易的恩怨情仇故事第一章暫且告一段落。新的故事正在書寫。


推薦閱讀:

中興作死,美國作妖,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冷眼:變本加厲!今天凌晨,特朗普揚言對中國追加1000億美元關稅!
中美貿易戰解讀與投資邏輯
五年協議已到期 中美貿易戰下的好萊塢文化入侵還能進行多久?
為什麼中國出口美國的都是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美國出口多的卻是農產品?

TAG:中美貿易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