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奇怪的「初二」現象?

上個周,幾個初中孩子的家長像約好了一樣,前來諮詢孩子的問題,而且問題還基本相似。

其中,有兩個是初二的孩子,他們原來都是父母和老師眼中「乖孩子」,家長說他們不僅「聽話」,學習成績還都還不錯,結果到了初二,卻突然間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不僅對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很多時候還會脾氣暴躁,用一些難聽的語言反駁父母,成績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這種變化讓家長無法接受,親子關係也瞬間變得緊張、陌生起來。

其實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上了初中後,許多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容易出現暴躁、焦慮的情況。這時他們的身體發育到達第二個高峰期,心理上也處於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變期,加上學習負擔加重,活躍的荷爾蒙常常也使他們的情緒陰晴不定,然而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所以整個人顯得衝動又不理性。

與小學相比,家長感到初中階段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緊張」。特別是步入初二後,有些學生開始反駁、頂撞老師、家長,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干;有些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

這個時期要求家長不僅要與時俱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需求,才能和孩子共同度過這段到處長刺兒的時光。

初中階段的溝通問題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重視友情,他們逐漸將同學、朋友作為傾訴心事的首選對象。而且朋友之間也格外重視忠誠度和信任度,所以和父母的溝通就會越來越少。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幾乎不說話,但是在學校卻有說有笑,完全不同的樣子。大多數家長會耐不住性子,多方打聽或者偷偷查看孩子的手機或日記,想獲得孩子的真實想法。但通常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有的家長還會在被冷落之下越發地嘮叨或者埋怨,這樣只能使溝通更加無法進行,而且會更加激發孩子的暴躁情緒。

其實,這個時期要求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創建一個民主開放的家庭環境,家人要站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去處理家庭問題,對孩子的事情也要有的放矢,靜觀其變的同時,適當地給予提示或引導。

關注重點的改變

親子關係出現嚴重問題的家庭一般都會有一個共性,就是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

每天的親子交流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一方面是因為家長的眼界問題,一方面就是因為家長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其他的成長需求。

進入中學,學科增多,對學習能力的要求增強,所以大多數孩子會感到壓力空前加大,產生學習上的焦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若此時家長還是一味地督促學習,或者是給孩子增加習題,或者報更多的補習班,就會越發引起孩子情緒上的暴躁不安,在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壓力的時候,發脾氣、頂撞就成了他們處理情緒的方式。

所以這個階段要求家長把孩子心理發展的需求作為重點關注對象,理解孩子遇到的問題,適時地提供一些有效的處事方法,要比提供一摞的習題集更加有效果。

陪伴和精神支持更加重要

很多家長會感覺,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小刺蝟,無論是給他關心還是批評,他都會用自己的刺狠狠地扎你一下。很多家長抱著小心甚至害怕的態度與孩子維持親子關係的融洽,但是越是想保護,越是走向相反的道路,真是筋疲力盡加上心力憔悴。

其實這個時候,家長無需過度緊張,你只需要承認自己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長就行了。這樣的心態就不會讓你一直處於一個管教的角色,而是一個陪伴者,是一個和孩子一樣會遇到各種難題的同路人。在遇到問題時,你的責任感、你的自信心和你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會感染著孩子。

需要改變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於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暴風驟雨」式的發展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成人感增強,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

很多時候面對家長的簡單粗暴,孩子的無理反抗就會出現,所以這段時間,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沒有粗暴的語言反擊,那麼就要從互相尊重開始做起。另外對於孩子的一些新奇見解給予接納和理解,特別是要鼓勵、引導一些創造性思維的出現。

蛻變是需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的,家長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態,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支持,盡量提高自己的覺察力,鼓勵和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此文章首發於頭條號,想關注更多家庭教育原創文章或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可關注或私信: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推薦閱讀:

好漢要吃眼前虧
如何更好的與髮型師溝通
當年林子祥前妻撮合葉倩文與丈夫合唱,沒想到自己成了永遠的觀眾
4分鐘年度最催淚短片:餘生,願你善良依舊
我從開店到現在,依舊還在犯的錯誤

TAG:叛逆 | 溝通 | 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