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編劇的自我更新

大家好,我又厚著臉皮來更新了。

那個……實在太羞恥了,自己大義凜然地說自己再也不更了,挨個罵一圈,結果又厚著臉皮回來了。本來想著說把停更文章刪掉,這樣假裝大家都忘了我說過的話,就當來了一次不經意的月更,但是那篇文章下鼓勵我的留言實在太溫暖,不忍心刪除。

在如今充滿戾氣營銷的知乎里,能得到大家溫暖的祝福,就像是守住了一片凈土。

這個專欄創立之初是用來分享自己劇本創作經驗的,但說實話,自己才疏學淺,很多東西寫得不一定對大家有用,但是如果能對別人有一些啟發,這個專欄也算有些價值。

如果有編劇朋友願意在這個專欄投稿分享經驗,也是非常歡迎的。這次更新的內容是我去年三月份在一個項目過程中的寫作日記(可惜項目已經黃了),寫日記是我的一個小愛好,不一定有用,但因為我比較笨,腦容量也有限,害怕忘記,所以總會把自己的想法傾訴於紙上。有時候回頭看看還蠻有意思。下面是正文:

(一)

作者:小丑 / 2017-03-26 / 出處:打字小丑 jokeright.com

我之前寫的一個網劇,在提案前被荊老師批了一頓,說我的故事沒有模式,無法讓人看清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我當然不同意,我說我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幾個年輕人在一個小飯館裡發生的故事。」

說完這句話我就後悔了,說了等於沒說,不,還不如不說。我能預見荊老師的一句話如期而至:

「你覺得會有人買這樣的故事嗎?」

所以我討厭和這人說話,因為我知道他要怎麼訓我,我還不得不跳進坑裡。

按我的說法,這確實是一個沒什麼亮點的故事,一點也不著人喜歡,但是這個故事的最初立意還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寫著寫著就變了味。

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按最初立意寫過一個版本,但是發現那個立意雖然有趣,但是主人公的立場不明、動機模糊,我想反正也整不明白主人公的動機,不如先開筆寫,卻發現寫到後面,這個主人公的屬性越來越弱,逐漸被配角搶了戲份。

所以這一個新的故事,我一定得想清楚主人公的動機,我想了很多,但是自己都不滿意,於是乾脆拋棄了原來的主題立意(當然這件事我沒有告訴荊老師),只是保留了原來的形式感。

隨著我們爭論的不斷進行,荊老師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我們已經沒有了討論的氛圍,他一直藉助他的地位優勢壓制我,而我從側面角度來攻擊他思路分散,我的同事想幫我解圍,可我覺得他解圍的行為像是和稀泥,於是我把他也噴了。

不過好在我和荊老師統一了思路,我們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上,主人公的動機問題。

荊老師是崩潰的,因為按他的方法,這種問題是在最初就要考慮清楚的,為什麼現在要提案了才說這一點。

大家陷入了沉默,是的,直面真正的問題總是讓人很痛苦,荊老師閉上了眼,我看到他又掉了幾根頭髮……他斥責我和我的同事,大體上在說我們返工嚴重、效率底下。

一般很少有人敢這麼評價我,所以當我接收到負面評價的時候總是歡欣鼓舞,但這一次我很生氣,因為他現在是討論組成員,有義務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他拿出高於我們的身份轉移話題,是在逃避問題,這就是我說他思路分散的原因!

我說這個問題我本來是有解決方案的,我們也多次討論過,只不過我覺得那個方案不夠創新,才沒有用,接著我把我設想過的方案都說出來。這一冒犯的行為有些刺激到在座的各位,於是他們開始反駁我,就跟知乎上那些撕逼的人一樣……

我不喜歡撕逼,但是在撕逼的過程,我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於是在他們一邊撕我的情況下,我一邊把自己的想法記了下來。

接著我把我的創意說了出來,他們覺得還不錯……在這種氣氛下說還不錯,應該還不錯。我們就這樣解決了一個問題。

現在想想,多少有些莫名其妙,我寫這篇文章本意是要總結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後發現,這個思路總結成一句話就成了「編劇要解決問題就該撕逼。」

什麼狗屁邏輯。

或者說「編劇討論無法避免撕逼,但是你如果想解決問題,就必須主導討論的主題,如果有人搶你的話就噴回去。」

嗯,這麼說好多了。

(二)

作者:小丑 / 2017-04-08 / 出處:打字小丑 jokeright.com

最近我在寫一個定製項目,是一部人物傳記,因為對方是甲方,我作為乙方本身有一些弱勢,同時在採訪的時候,對方也是個性格堅定的人,所以我在創作上總是束手束腳的。

為了增加閱讀的代入感,我的故事是用第一人稱來寫的,荊老師表示這種方式他看得比較爽,但是得改成第三人稱的。

我就把故事中的「我」,替換成了一個人物名字。

荊老師說,我讓你改成第三人稱,是想讓你跳出這個故事,從上帝視角來看這個故事。

我其實理解他的意思,但是我想做的故事就是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整個故事就是以主人公的視角來講訴,我並不是要寫《瘋狂的石頭》,那種上帝視角確實沒問題,但不是我要的。所以我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來對抗他。可惜沒太大用途,最後還是按他的思路,繼續深挖其他角色的衝突,他是領導。

這是我最害怕的,我不知道如果衝突挖的太深,是否會讓甲方不滿意。畢竟故事講的都是他和他親人朋友之間的事。我採用第一人稱的主視角,也是因為這種方式強調主人公的自我情緒,淡化客觀衝突。

荊老師說,他的一個朋友(聽到這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又要胡謅故事了)……他的這位朋友買了一個手機,買回來發現,手機屏幕上有個黑點,他就去找客服,說手機有問題,店家給他換了一個新手機,當他拿到之後,他第一眼看的就是屏幕有沒有黑點。

聽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他又謅到點子上了。緊接著他就開始了說教……

你的故事就是你的產品,你要做的是,把你的故事做到極致,他看完之後,觀點必須明確:同意、或者推翻,絕對不是心裡犯嘀咕。因為犯嘀咕說明你在講故事的時候沒有清晰的思路,如果他反對你的故事,你們還有合作的機會,如果他不信任你的思路,你們就沒什麼合作的可能了。

你應該把思路放在故事中,你的故事不只有主人公一個人,第一人稱的主視角沒有問題,但是不應該因此而忽略了其他人物衝突的塑造。你在故事外面猶猶豫豫,不會給你的故事做任何加分,最多是手機屏幕上的一個黑點。

到這裡,我基本上被說服了,但這不足以讓我改變,站在甲方角度,把我寫的四不像,我是一定要把編劇撕掉的。

是不能亂寫,荊老師強調了一下,你得理解他,尊重他,但這不意味著你要跪舔他。你在寫一個鮮活的人物,他是有自己生活的,一些細節非常重要。男人也有他心理的敏感區,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問他兒子想不想他,兒子在電話的另一端,忙著玩遊戲,為了應付他,說「想」。也許這一句話就對他影響特別大。

他是一個成功者,成功的背後是什麼?是黑暗。這些東西他不想說,他想要我們的表揚,人人都喜歡被表揚,但是要以我們的方式來,而我們的方式就是用打倒他來表揚他的堅韌

你給他看的故事,要讓他明白,這是以他為原型的故事,但是這不是他的故事。我們只是在他身上發現了一些亮點,提取出來進行創作,在這個故事裡,他不再是他,他老婆不再是他老婆,但是他一定能看到他的影子,他能在這個故事中找到共鳴,覺得這個作者懂我,這就夠了。

我內心有一些動搖,因為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於是我說:「好吧,我試著來寫一些他的黑暗面。」

不是要你寫他的黑暗面,光寫黑暗面是一種很低級的辦法,我沒有讓你改變他的人生。只是你要明白,人的複雜在於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可能沒做什麼錯事,但是內心一定在某些方面蠢蠢欲動、甚至內心已經構思好了整個黑暗的計劃。我們要表現的,是選擇和掙扎

你設計的情節中,向他提出誘惑的條件,表現他面對這種負面選擇時的掙扎,所有的選擇都會得到獎勵,但也要承擔一些代價。那他一步又一步的選擇,就在不斷定義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至此,我心中的困惑完全打開了,我回去重新聽了一遍錄音,把自己的故事從頭看了一遍,開始敲擊鍵盤修改我的故事。

(三)

作者:小丑 / 2017-04-12 / 出處:打字小丑 jokeright.com

我的一個故事修改過後,字數從2000字擴展到了4000多字,但實際上內容量並沒有增加太多。我越寫越困惑,因為我現在所寫的內容,其實是基於主線來補充的細節,如果真的要做刪減,我的故事可能用500字就能說清楚。

荊老師對著我的故事,說,你寫的東西我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這個主人公一直受阻、一直受阻,然後成功了。

我不同意,他每次受阻的方式都不同啊,而且每次受阻都是要升級的。

你不覺的太簡單了嗎?

他說完這句話,我當下想的是,是不是我給主人公設置的難題還不是太有難度,我應該加強遊戲難度。

他說不是,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把你現在故事中所有的阻礙換成「一個耳光」,那麼這個故事就變成了下面這個樣子:

張小飛想做一件事,在他剛把這個想法告訴別人的時候,挨了一個耳光。

他不甘心,他說這是他的夢想,於是他不顧阻攔,自己孤注一擲,結果現實情況很殘酷,他又挨了一個耳光。

張小飛放低了起點,開始從小事做起,雖然有了一些起色,但還是挨了一個耳光。

張小飛克服困難,堅持做下去,又挨了一個耳光,他崩潰了。

你看,升級很簡單,雖然別人對他做的是同一個動作,但是隨著時間推動,這個動作本身的含義會自動升級,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

最大的問題,在於你的故事中,除了主角是真正的人,其他人物都不是人,他們太過於道具化。主角需要錢了,於是出來一個土豪給他送錢,主角缺人了,一幫學生衝過來免費做義工,主角需要家庭支持,一個兒子又冒了出來。

講故事,講的是多個人物命運的穿插,這幾個人可以和主人公會發生交集,但是你需要在前面就做好鋪墊,不能出了事才想起自己有個朋友。

我明白了,我現在需要一個男二號。

對,這個男二號很重要。雖然主人公的戲份是最多的,但是其他人物也要有自己的故事線,所謂男二號,就是和主人公交集最多的,給主人公帶來很大影響的人。

聊到這裡,我基本上明白目前故事的問題所在。在這之前,荊老師出去接了一個電話,那個時候他還沒明確告訴我問題所在。我一個人站在白幕前,思索著荊老師的那句「你不覺的太簡單了嗎?」

當時我的理解是,主人公被我塑造成了一個機器人,他在不斷執行我給他下達的每一個指令,做完這件事之後,實際上他的人生並沒有任何改變。

這確實是我之前逃避的一個問題,因為我當時想著應付差事,就沒考慮太深。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故事讓人讀後無感,是因為價值觀問題。主人公在故事結束之後,價值觀沒有發生轉變,和他一起有交集的人,也像一個過客一樣,沒有任何變化。這種內容,讓人覺得空洞。

我把想到的這個觀點說給荊老師。

「價值觀應該以事件來講訴,」他這麼說,「在劇本中要避免說教。就比如我作為編劇,一方面我喜歡創作,另一方面寫劇本實在是太辛苦了。我今天早上來上班,我知道我要看一個劇本,我打開電腦,把劇本打開,然後又把電腦合上了。這個行為就在展示『我』現在的狀態。」

聊到這裡,我基本上得到了自己的答案,接著我蹭了他一頓午飯之後,回去繼續修改自己的故事。

(四)

作者:小丑 / 2017-04-29 / 出處:打字小丑 jokeright.com

之前和同事聊天,具體聊的內容我差不多已經忘完了,只是在聊的過程,我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實踐之後總結出來的。

他認為我說了一句絕對正確但是沒什麼用的話,就像「存在即合理」這種話一樣,它不能指導你做什麼。

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這種大道理並非是用來指導你的,而是用來提醒你的。

比如說:「存在即合理」——它在提醒人們看問題的時候要從多方位看待,正方和反方在不斷的辯論中,才能無限趨近真相。

而我說的「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實踐之後總結出來的」,它確實不能指導你怎麼成功、怎麼社交、怎麼賺錢……但它是一個提醒,不要一味沉浸在方法論,而忘記了實踐。

我一直比較贊同鄧小平的「不爭論」原則,當然這個和政治無關,只是借鑒先輩的人生經驗。

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

他說的不爭論當然不是固執己見,爭論和不爭論都是要區分對待的,大家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對這種觀點的解讀。

縱觀鄧小平的思想和實踐,他倡導和主張的爭論主要有:一是重大路線方針和原則的爭論。二是不同工作意見的爭論。三是學術問題的爭論。他反對和批評的爭論主要有:一是群眾性、政治運動式的爭論。二是具體的方針政策、改革舉措之爭。三是不同國家政黨間意識形態之爭。四是空泛的、不合時宜的爭論。

其實說來道去,無非強調的就是「實幹」的重要性。

現在我作為一個編劇,在知乎開了一個專欄[劇本創作方法論],這裡我倡導的「方法論」指的是不斷實踐過後的總結分享。而我反對的「方法論」是指還沒實踐就匆匆找個「模板」往自己身上套。就好比一些人他們看了好多劇本創作方面的書,可依然寫不出好劇本,不寫、不思考,是永遠不會有多大能力提升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說服我的同事,以他的性格不會被輕易說服,反而在聊的過程,因為他的反對,我對自己之前不在意的觀點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這讓我想起之前一個反派說的一句台詞

有人反對你,才能讓你保持冷靜,才能讓你有機會獨立的思考。

(五)

作者:小丑 / 2017-05-13 / 出處:打字小丑 jokeright.com

最近寫一個網劇,因為前期有一個很出色的世界觀,所以一直沉浸在世界觀運行的設計上。但隨後在做劇情設計的時候,我發現之前的注意力太過投入到世界觀中,忽略了主人公,導致現在主人公根本沒什麼故事可以發生。

這裡就是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太專註與細枝末節,忘記了故事的主體。

於是我回到對故事的本質上,故事即人物的命運改變。在故事法則中、矛盾是永遠存在的,即使舊的矛盾消失了,也會隨之產生新的矛盾。而矛盾和衝突就是故事推進的動力。

回到故事構思的層面,所有出色的設定都是邊緣的錦上添花,拋開這一切,我還是要想清楚我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改變軌跡。

矛盾產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因為人物對自己當前狀態的不滿,另一種是人物本來想要維持當前狀態,卻遭到外力的介入,而不得不努力去維持。

在想清楚主人公最初的動因之後,接下來就是按照他的邏輯開始設計各種跌宕起伏的情節。這個過程我可能在這次創作中會有更多的心得,這裡先做個簡單的猜想,我現在不太能理解、也不太敢肯定,但是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走向黑暗深處的過程。只有黑暗中,才能更清晰地窺探出人性的本真。

我這裡說的黑暗並不是指的人性的墮落。打個比方,就像是我們鑽進一個洞里,這個洞一開始比較亮敞,但是你在裡面爬得越深,裡面便越黑暗,而你越無法肯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你只能不斷探索,這個過程就是你理解主人公的過程。

(完)


推薦閱讀:

豬豬俠之傳奇五靈鎖的五靈鎖是什麼?
《故事》-羅伯特·麥基 語錄摘抄
編劇入門知識點——專業術語篇(中英對照)
【B】《故事》綜述——我的理解
《劇本就 TM 應該這樣寫》| 故事的事件

TAG:編劇 | 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