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同齡人,美國人為何能淡定不焦慮?
一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把「中國式焦慮」再次擺到台前。
一邊說,在中國這個焦慮國度生活,要是你不努力,就活該被時代拋棄。另一邊以韓寒為代表,毫無留情懟回去:這是叛賣焦慮,製造恐慌,時代里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
於是,作者不服,又發表《致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
你要是問我,這場輪戰我會站在哪一邊,我還真沒法給你答案。
因為站在我的角度想,兩邊說的都太對了!作者那邊講的確確切切是國內的現狀,而以韓寒為代表的另一邊所闡述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啊!
這幾年來,出現了兩個很流行的詞:「中產焦慮」、「油膩中年男」。有人說,男人中年不如狗、女人中年狗都嫌……
但實際,焦慮哪裡僅是中產的中年人,各個年齡層各個階級都有各自的煩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是,拋棄我們的,不只是國內的同齡人,還有很多身處不同環境的同齡人,例如:來自美國的、澳大利亞的、加拿大的、紐西蘭的......
焦慮,難道在國外就沒有?肯定不是,就以美國為例,相比之下,「不如狗」指數的確比我們低。
01
中小學生
在美國,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通常都是無憂無慮的,即使要為入幼兒園、入小學做準備,他們也不需要為了贏在起跑線上而苦背乘法口訣。這其中,離不開美式的教育理念:快樂教育,讓孩子享受美好的童年,在玩樂中學習。其次,因為美國的教育資源比較協調,不用擔心沒有學位,競爭激烈。
另外,他們雖然也有擇校治理政策,但其擇校治理思路有這樣幾個前提:第一、最好的學校,是私立中小學,有選擇餘地;第二,因為社會保障制度和文化因素等等,有擇校需求的,是相對少數人,其意願也不那麼強烈瘋狂。
美國城市研究發布過這樣一份報告,2013年,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為一個孩子平均花費約7900元。而全美所有州都會為兒童提供12年公共教育、醫療補助、福利援助、社會安全等項目。
如果你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孩子基本有政府幫你養了。把這個 「鍋」甩給政府,家長就可以「偷懶」了,那其實中小學階段的孩子生活過的如何,都取決於父母們如何對待他們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
中國式家長最易忽略的,就是常常把生活的焦慮轉移給孩子,例如孩子入學前就要學會數123,認字背唐詩,還要參加各式各樣的才藝培訓班,父母秉著「技多不壓身」的理念,反而讓孩子無形中感到壓力,這樣看來,美國孩子的確比中國孩子少一些煩惱,童年過的更舒適愉悅些。
02
高中生
眾所周知的,美國高中有各式各樣的社團,除了學習,興趣和社會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試內容與形式上,美國課程有70、80門,包括:語文、經濟、文化、物理、生物、化學、社會實踐等,高考也有兩種,ACT和SAT,ACT每年可考7次,SAT每年可考5次。
相比之下,中國高中生就得為一考定終生的「高考選拔制度」奮鬥3年,這三年來做題做成近視眼,缺乏鍛煉是常態,體育課被佔用更是日常。而中國的課程一共9門,分為文理兩類,高考每年僅一次。
另外,中國的重點高校分布情況很不均衡,例如985、211高校分布數量最多的前五個地區北京(22所)、江蘇(11所)、上海(10所)、陝西(8所)、湖南(7所),其高考人數均在全國各省高考人數排行10名之後,而高考人數最多的河南,僅有1所211大學。那麼,出於各種原因,同一學校在不同省份招生就會體現得有所不公,例如受戶籍制限制,而美國高考就不受戶籍限制。
如此看來,美國高中生和中國高中生相比,「不如狗」指數也的確低一些。
03
大學生
在美國,有個說法叫:「兒童的天堂」、「青年的戰場」。美國真正的激烈競爭是在大學後,這樣做的好處有什麼呢?那就是它把最沉重的壓力,放在了相對成熟的青年身上。而中國,卻把壓力放在身心還不成熟的小孩子身上。
或許因為這樣,中國孩子到了大學階段才能體現什麼叫自由人生,他們終於脫離被父母、老師管教的日子,結果就是容易鬆懈下來,在不少學校里,日以繼夜打遊戲或者煲劇的學生不盡其數。相比來說,美國孩子從小就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他們用在選修課程、社交和實踐上的時間會比打遊戲要多得多。而大學這個階段,也是同齡人之間拉開距離的一個階段,待他們到了準備畢業的時候,中國大學生就大都表現得迷茫與懊悔。
04
工作的青年
要說美國有哪點「不如狗」指數是大於國內的,那可能就是工作吧。美國也有加班文化,而且沒有「鐵飯碗」這件事,美國是純粹的市場經濟,企業主不是慈善家,不能創造價值就只能滾蛋。
單從這一點看,在美國工作的壓力並不算小。另外,從大數據來看,美國女性參與工作的人數低於中國女性,這使得家庭里的另一方工作壓力增加。
也可能也是因為美國人從小就被教育要獨立,所以美國人不習慣從父母那裡接受「救濟」,買房、買車、看娃能自己動手就自己來(當然也有靠父母的)。而中國的父母習慣了包辦孩子的人生,買房付首付、掏裝修、生娃我養,這些都實實在在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和工作壓力。
05
成家後的人
中國人那個百年難題「老婆和老媽掉水裡先救誰」,在美國就很少存在。美國家庭不會太多地干涉孩子的私生活,所以婆媳矛盾也比較緩和。
另外,美國人一直是自由戀愛,在婚姻上表現也是相當自我,在感情這件事上更加我行我素,我愛就愛了、不愛就分,不會去背負面子、對孩子的傷害、讓父母不省心自己不孝這些東西。
雖然離婚的成本很昂貴,但因為美國人的婚姻觀比較純粹,所以當斷則斷。正因為夠獨立,所以美國人並不會把婚姻當做是人生唯一的希望。
網上常爆出來結婚幾年已經進入無性生活狀況、被惡毒婆婆欺負、老公出軌孩子太小不忍心離婚、工作壓力大老婆不體諒這些新聞,感覺國內人在婚姻方面「雜質」太多,真的是不如狗。
06
中老年人
談到父母親情,美國人在「不如狗指數」方面肯定是低於我們的,這主要源於他們和父母之間感情「寡淡」。當然,美國人自己並不覺得和父母感情寡淡。他們認為聖誕節去父母家過節、定期去養老院看父母,彼此的感情都很好。
而且美國養老院和國內的不同,國內的養老院基本是被子女拋棄的老人家,是可憐人,也沒有太多娛樂活動。但在美國養老院,老人都願意主動到那去,不僅生活不孤單,還能享受完善的保障。
美國人是「小家庭」過日子的國家,在這個家庭里沒包括父母的位置,因為父母有自己的家庭。理論上來說這沒錯,但咱們大部分中國人肯定不太能接受這種疏離的關係。
另外,中國的中老年人退休後,並沒有過上真正悠閑的退休生活,他們還有一項巨大的任務,那就是幫子女帶孩子,如果老人拒絕,子女心裡也會責怪父母自私,這樣的親子關係有太多羈絆。
我想,大多數的美國人可能永遠無法體會到,你在國內的這些焦慮。不得不說,中式焦慮伴隨在眾多的人生角色里,讓人無奈的是,大多數人都是受環境所迫,並不能獨善其身。但我還是想說,整天喊焦慮並沒啥用,明智的人會學習治療焦慮症,脫離焦慮人生。
如果你認同文章或是有所收穫,希望能動動手指頭給我們點個贊喲!大家對移民有疑惑的話,也歡迎回帖提問或邀請我哦~
推薦閱讀:
※中產階層:迷失的消費主義動物
※對不起,中產階級的身份是不能世襲的
※3個故事和一則新聞引發的……
※消失的中產
※新中產們正在拋棄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