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財務之預算篇
之前在國企共事的一個同事後來去了私企,預算的方式從一板一眼變成隨意發揮,再次吃飯約會的時候提到這個話題,說預算做的太當真真是沒必要,在私企隨便對付下就好了。
個人觀點,並不是特別認同這個說法,雖然在國企的時候預算就是決算,後續每月想盡辦法的就是靠近預算,多了少了都不行,做的太重,有時候還會導致業務偏離目標和現實;預算流於形式,也會使得業務缺乏目標感,沒有參照標準,無法分析業務偏離預期的原因。
來現在這個公司的第一年頭,發現業務線前期做的預算就是後者,充滿形式感,沒有太有邏輯的業務和財務數據支撐,於是年末很認真地要求每條業務線的同學好好思考來年業務方向,一起做一版可用的預算。12月初溝通預算要求,整理提供預算模板,匯總第一版預算,來回拉鋸調整改善業務指標,多次彙報等老闆拍板定稿,是我第一次在這裡手把手帶業務線做預算的主要節奏。
學過財管的同學都知道,方式方法上,預算分為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大部分可持續性的業務會採用增量預算的方式,新興或者有重大調整的業務線會從頭開始採用零基預算。無論哪種方法,起點都是基於對業務和市場的預期,確定整個業務線來年的戰略目標,找出要達成該目標最關鍵的幾個指標,然後根據關鍵指標確定業務量、收入、成本、人員等等。因為手頭業務線多,不同的業務根據自身所處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確立了不同的業務目標和KPI指標。產品導向的業務看用戶規模(DAU)、APP打開頻次(MAU/DAU),市場導向的業務看用戶規模和增量、收入和市場份額,變現導向的業務看收入規模和稅前部門利潤等等。有了用戶規模,結合收入類型和歷史漏斗率,就有了對業務線收入的最初預期規模,再看做到該規模需要的人員配置和市場投放,就有了最主要的收支數字。
近幾年的實際經驗,互聯網企業作為輕資產企業,成本費用中佔比較大的基本是人工成本和市場費用。人工成本可以根據業務線目標拆解各個職能的人數需求,結合招聘節奏和當前平均薪資水平編製,相對穩定。而市場投放費用,尤其對於創新業務,彈性很大。為了吸引新用戶,各個渠道的投放貌似必不可少,但如果自身行業和產品體驗不好,獲客成本下不來,用戶留存上不去,相當於投進去的市場費用買了一堆用戶一次性冒泡,部分有商轉還好,相當一部分什麼都不做就卸載了,就是一晃而過,連個漣漪都沒激起。市場投放又大多根據CPC、CPM等方式計費,一不小心就感覺花錢如流水,甚至連流水都不如。趁著預算,正好讓市場投放同學盤點盤點業務和渠道的匹配性,搜索、應用市場、信息流、積分牆、分發獲客或是線下活動,不同渠道可以取得的最優獲客成本和用戶規模組合,再決定渠道間費用分配,明確最終市場預算。再者,運營費用,結合各類活動目的、節奏、規模,整體考慮其對投入產出狀況。
整理完用戶、收入、人工、市場、運營,業務損益的一大半算是大功告成了。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匯總各個職能業務同學的數據看看合理性。比如,某項業務單價穩定在十幾塊錢,預期明年做到1000萬收入規模,購買用戶的規模是不是真能達到百萬量級?市場和上游渠道信心受挫,漏斗率下降,產品定價是否還有可能堅挺?
邏輯上能基本說服自己了,再考慮下敏感性,改善某些指標是否有可能大幅改善利潤情況,如果是,業務上是否可以考慮通過擴大投入改善這些指標,如果產出增量大於投入,何樂而不為?
流程上,這版預算出來算是走完第一圈了。剩下來的就是跟老闆和業務線來回拉鋸,增收降本劃紅線。預算的必要性,在於讓各個業務線,各個職能老大都能好好想想自己來年要做些什麼,怎麼去做,有沒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這樣,即便最終沒能完全達成,也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思考,做得好的預算,作為後續業務線參考和基準,還是必不可少。
推薦閱讀:
※最好的生意是利用人性弱點賺錢的生意
※迪安診斷
※Excel VBA 基礎(03.3) - Excel對象模型之Range (三)
※一文教你輕鬆讀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如何閱讀財務報告(二十二)——「喝」出來的毛利率(春節娛樂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