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同性戀群體的生存處境
(此圖為中國第一部同性戀電影配圖)
想寫這篇文章已經很久了,跟我的讀者們也承諾了很久,一直沒動筆的原因是還沒有激情,強烈的非寫不可的衝動,以及外界觸發事件。
不是沒有顧慮,擔心受眾有多少,擔心是否會被官方封號,擔心是否能寫出真實現狀,我承認,作為接受個人分析多年的心理諮詢師,我依然還是有些膽怯的,因為我這麼做的時候,就意味著我成了"少數群體",根據沉默的螺旋現象,少數就是讓人不安的,可能會被攻擊,是危險的。
可是,儘管膽怯,儘管有顧慮,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良知,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我卻一定要站出來,為性少數群體,為同性戀群體說句公道話,刷新很多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群體的妖魔化,恐怖化的既定印象,消除偏見和仇視,讓每個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自由呼吸。沒錯,自由,呼吸!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能做到的。
給大家安利一些醫學界和心理學界對待同性戀看法演變的基本常識。
1、1973年美國心理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把同性戀從疾病分類中去除。
2、2000年《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第三版》將同性戀從精神障礙診斷標準里去除。
3、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 年發布一封措辭強烈的聲明《為一種不存在的『疾病』治療》,強調同性戀是人類正常的性傾向之一。
4、2014年12月,中國同性戀扭轉治療第一案在北京海淀法院審判,判決中明確指出"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
如果現在還有哪位心理諮詢師在做幫助矯正同性戀的工作,我為這樣的同行感到羞恥,甚至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諮詢師連基本的醫學常識和人類最起碼的對他人的尊重都不具備,是不應該進入諮詢師隊伍里,而是需要接受治療的病人,提高ta的思維層次,從人類學角度更廣闊的看待人這個物種,從主流文化和傳統道德里跳出來,看看少數群體的真實狀況,反映他們的生活處境,而不是任憑無知主導行為,把無知當榮耀。
(此圖為一對男性同性戀結婚時)
我在多年的諮詢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同性戀來訪者,他們給我共同的感受是,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羞恥,是的,就是非常強烈的羞恥和自卑。他們有很多的不安和困惑,有很多的恐懼,當然更多的是無奈和傷痛。他們談到自己的現狀以及未來時,充滿著擔憂和疑慮,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情感不被認可,不被祝福,他們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對同性戀者的敵意!而對他們傷害最大的敵意恰恰來自親人,來自身邊親近的人!
有的來訪者因為性取向,被父母家人押著來的,有的是自己偷偷跑來,想為自己的這份情感正確與否找個專業上的答案的,有的是和伴侶發生情感衝突,又無處訴說和排解的,更多的是對自己性取向的懷疑,對自己人生走向的不確定。
不管以什麼名義,毀滅個性的做法就是專制。——約翰·斯圖爾特·穆勒
和他們一起工作,我常常是百感交集的,為他們感動,為他們心痛,為他們遭遇的不公平對待而不平,為他們因為性取向是少數,就被抹殺了他們身上的優秀和閃光點而無奈……
和他們在一起,我看到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情感豐富而細膩的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有才華,有一切正常社會人具備的好品質,有作為一個國家公民該有的愛國情懷!請問,他們何罪之有?!!
我們要警惕沉默的螺旋現象,警惕多數人打壓少數人的霸權,警惕人人都想安全,都想明哲保身,而對不公平不公正選擇沉默。
我又想起了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的一件事:學校組織留學生看電影,看的恰恰是如何殺中國人的電影,而中國留學生還為之歡呼不已,因為當人們成為少數群體時,因為害怕,就會為了自保而攻擊殘殺同類,向強權靠攏。魯迅先生意識到了這種現象對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危害,他決定棄醫從文,用筆去喚醒國人麻痹的靈魂。
同性戀群體的生存環境應該被重視,應該得到作為一個國家合法公民的正當權利。我認為體現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社會是否可以接納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不同觀念在一起和諧相處。咱們中國老祖宗有的是求同存異的智慧,前提是,我們得承認:同性戀者,他們和我們一樣是有尊嚴的人!
關於同性戀群體的文章會寫一個系列,如有我講述不夠客觀,不夠全面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孫三妹,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從「電子寵物」到旅行青蛙,我們是怎麼迷上這些虛擬寵物的?
※框架效應
※什麼是科學心理學?
※什麼是「道德制高點」?這個詞語在當下是否已被濫用?
※23歲的男生為什麼會感覺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