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講解翡翠「霧」的形成機制

霧與翡翠的種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是這是霧的形成除了與翡翠所處的地質環境有關外,還與自身的結構如緻密度等有關。也就是說,翡翠有什麼樣的種,就可能有什麼樣的霧。認識這一點很重要,這對於提高翡翠賭石的技能很有幫助。

霧形成於皮殼之後,即先有皮殼後有霧。能夠生成霧的礫石玉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翡翠必須處於水環境之中,因為霧的形成需要礦物質載體——水的參與;二是翡翠必須要有皮殼,因為皮殼是霧形成的先導。

也就是說,霧的生成要受到翡翠皮殼及其水地質環境的制約。

一般情況下,紅皮殼、黃白皮殼生紅黃霧,黑皮殼生黑霧,白皮殼生白霧。但也不盡然,也有例外,主要由翡翠所處的環境而定。

此外,還有的霧可以有多層不同的顏色,這主要是因為翡翠所處的地質環境發生更迭、變化所造成的。如果翡翠有多層霧色出現,那必然是紅霧、白霧在外,黑霧在里。

一、霧的形成過程

原生翡翠上升到地表並形成礫石後,因遭受長期的「埋藏作用」而生成了各種各樣的皮殼。當這些有了皮殼的翡翠長期處於水環境中時,就會被水介質中的鐵離子及硅氧分子等礦物質所「入侵」。

由於皮殼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蒙脫石族或高嶺石族等粘土礦物,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夠聚斂各種正、負離子,於是皮殼就成了這些入侵者—鐵離子或硅氧分子等礦物質的「安營紮寨」之地。

而皮殼的粗細、厚薄及疏密度則會影響礦物質的滲透力及其富集程度。粗糙疏鬆的皮殼會集積較多的礦物質,而細膩緻密的皮殼所集積的礦物質就比較少。

當溶液中礦物質的濃度增大並達到過飽和時,在其濃度差的驅動下,這些礦物質就會沿著翡翠礦物的間隙向內進行滲透擴散,從而發生次生礦物(褐鐵礦或柯綠泥石)的沉積而形成霧。

從霧的形成過程來看,皮殼是礦物質入侵翡翠時必不可少的「屯兵」之地。而非常緻密、密閉的皮殼如蠟皮殼是無法「屯兵」的,含礦水溶液(不管是膠體溶液還是真溶液)很難將其穿透,因而也就無法形成次生礦物的沉積,不會生成霧。

沒有霧的蠟皮殼翡翠,產於會卡廠口。

水是礦物質入侵的載體,有些翡翠雖然有皮殼,但因所處環境缺少足夠的水溶液(介質),所以也就很少有霧的生成。

二、霧的顏色成因

霧之所以有不同顏色,是因為構成霧的次生礦物成分的顏色不同所致。紅黃霧是由黃、棕紅、紅褐色的膠體礦物——褐鐵礦所構成,故而呈現出與褐鐵礦顏色相同的紅、黃、褐色。

白霧則是由硅氧(即二氧化硅)膠體粒子凝聚而成的礦物,因這種礦物一般呈現白色或灰白色,故而稱之為白霧;黑霧的礦物成分主要是黑色的柯綠泥石,因而其霧的顏色也就顯現為黑色或黑灰色。

這些不同顏色的次生礦物是在不同的地質環境下形成的。紅霧形成於氧化環境,而黑霧則生成於還原環境。紅霧與黑霧的形成不僅各具不同的地質背景,而且還與翡翠所處的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有關。

而變價鐵元素以及硅在水中的賦存狀態則是產生紅霧和黑霧的直接原因。不同霧的形成方式各有不同。

紅霧形成於潛水面之上接近地表的的氧化帶,尤其是地形上光照充足的向陽部位。

由於浸沒翡翠的地表水和土壤水中含有豐富的遊離氧,致使二價鐵離子被氧化成三價態離子,並經水化作用而形成氫氧化鐵的膠體微粒,這種膠體溶液在遷移中因濃度差而向內擴散滲透,當其濃度增大進一步飽和時,即在翡翠的礦物間隙中凝聚而形成褐鐵礦的沉積。

由於褐鐵礦是一種以氫氧化鐵為主並含有二氧化硅及泥質的混合物,成分變化較大。因此,褐鐵礦的顏色會因其成分上的差異而有所變化,從淡黃至紅色乃至暗棕色等各種暖色調都會兼而有之,這就形成了紅黃霧的一系列霧色。

黑霧形成於潛水面之下的還原環境中,地形上的背陰部位因缺少光照和遊離氧,也易於黑霧的形成。

當翡翠埋藏較深,且所處環境相對封閉,水溶液偏鹼性且缺少遊離氧時,水中的鐵離子會被還原成二價態離子,並以真溶液的形式存在於水中。

同時,鹼性的水溶液不僅使二氧化硅的溶解度增大,而且還便於大量硅酸根離子的形成。

於是當這種富含硅和二價鐵離子的真溶液向翡翠內擴散滲透並達到過飽和程度,且溶液的酸鹼度、氧化還原電位、溫度、壓力等達到一定條件時,溶液中的二價鐵離子便與硅酸根離子結合,並在翡翠的礦物粒間形成鐵的硅酸鹽礦物——黑色的柯綠泥石沉積,這就形成了翡翠的黑霧。

白霧形成於地形稍高的部位,那裡的水介質中以遊離的硅氧(二氧化硅)為主,而鐵元素比較少。因此,翡翠的霧主要是由白色的二氧化硅膠體凝聚而成。

由於構成皮殼的粘土礦物對二氧化硅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因此,白霧通常會密集分布在皮殼處,而不會向內繼續滲透,因而所形成的白霧其界限一般就比較清晰。

翡翠的白霧,霧的界限比較清晰。

另有一些白霧則是皮殼形成之後的延續,其礦物成分與皮殼基本相同,都是白色的粘土礦物,也可稱為白霧。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白皮與白霧並不是很好區分。

三、霧的形態成因

霧不僅有濃淡不同,而且還有寬窄、厚薄等形態上的差異,這主要與形成霧的成礦溶液性質及翡翠的質地有關。

從上述可以看出,所有的霧都是由溶液中的礦物質沉積而成的,但其成礦溶液的性質卻各不相同:紅黃霧與白霧是由膠體溶液中的粒子凝聚而成的,是一種聚合物。

而黑霧則是由真溶液中的離子化合而成的,是化合物質。也就是說,紅黃、白霧是粒子聚合物,而黑霧則是離子化合物,學過初三化學的同學對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了。

兩者性質各不相同,其滲透能力也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性使得它們入侵翡翠時,會因翡翠的種質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是會生成不同形態的霧。

具體地說就是,由於膠體粒子的「個頭」很大,故其滲透能力很弱。

它雖然能夠穿過疏鬆的翡翠皮殼,但遇到質地稍微緻密的玉肉時,大個頭的膠體粒子就顯得很無奈了,它們難以滲入到硬玉的晶隙中,於是就只能在皮殼與玉肉的結合處形成比較薄的紅霧,霧層一般不厚但如果被浸入的翡翠的質地相對疏鬆的話,那麼膠體粒子就比較容易滲透到硬玉的晶隙中了,於是形成的紅霧也就會多,霧層也會很厚。

紅霧翡翠,零層稍莓,但種並不是很老。

因此,在相同的生成環境中,紅霧的厚薄主要取決於玉石肉質的粗細及緻密程度(即質地的好壞程度)。厚層紅霧多出現在肉質疏鬆的翡翠中。

薄層紅霧多出現在質地較好的翡翠中,但一般不會出現在特別老的翡翠中。

也就是說,薄層紅霧並不意味翡翠的種很老,這一點是與黑霧有所不同的,因為只要是薄層的黑霧,那一定是種老的翡翠,因為黑霧屬於化合物,粒子很小,霧層薄意味著翡翠肉質緻密性好,連黑霧那麼小的化合物粒子都滲透不進去,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紅霧還有一個特點是,紅霧與玉肉的界限十分清晰,而且其霧色通常是外淡、里濃。

玉石的紅零很厚,說明翡翠的種不夠老。

這是由於膠體粒子穿透皮殼之後,因「個頭」太大而難以再繼續滲入玉肉,從而只能止步於皮與肉的結合部,並凝聚其間而沉積成霧。

但由於先前沉積的阻擋了後來者,於是就出現了「前仆後繼」的現象,膠體微粒就會越聚越多,結果在霧的前端就形成了密集的霧層,其顏色也因此而變濃,與地子的界限也就比較清晰。但這情況並不意味翡翠的種一定是老的。

翡翠的紅霧

霧層稍簿,霧色濃,與玉肉的界限十分清晰,但這並不能說明翡翠的種很老,只屬一般。

白霧同樣是由膠體粒子凝聚而成的,其形態特徵與紅霧大體相似,只是白霧通常會緊貼著翡翠皮殼,霧層比較密集,不會太寬,而且霧色很濃,界限清晰。

這是由於皮殼中的粘土礦物對白霧的硅氧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致使霧粒子只能國積在皮殼處,而無法再向玉肉內部滲透。

翡翠的白霧。霧層較薄,霧的界限清晰,但種一般,不是精別老。

黑霧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它與其它霧的最大區別在於,其霧層的厚薄相差十分懸殊。這是由於形成黑霧的真溶液離子非常的小,與膠體微粒相比,其大小是膠體離子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因而具有很強的滲透能力。

它不僅能夠輕而易舉地穿透翡翠皮殼,而且也很容易滲入到大多數翡翠的玉肉晶隙中(個別質地特别致密者除外),這是膠體粒子所無法企及的。

因此,當真溶液離子入浸翡翠時,一般都會穿過皮殼而滲入到玉肉之中乃至玉肉深處,從而在硬玉晶隙中生成柯綠泥石礦物的沉積而形成較厚的黑霧。

正因為如此,黑霧通常會延伸到種質較嫩的翡翠地子中,致使黑霧與地子渾然一體而不可分。事實上此時的黑霧已經成為地子的一部分,這樣的地子一般被稱為「灰荷底」或叫做「貓尿地」。

柯綠泥石滲透進入玉肉

厚層黑霧(裂多種嫩)

翡翠的種質很差,霧已經滲入到玉肉腹地,成為地子的一部分——貓尿地,玉肉只剩下部分白心。

厚層黑零。

霧已經滲入到玉肉中心部位,成為了貓尿地,翡翠的種質比較嫩。

不過,當面對質地非常緻密的冰種、玻璃種等老種翡翠時,真溶液離子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它雖然很小,但卻難以穿越極其細小的硬玉晶隙,於是真溶液離子就只能緊靠皮殼生成一層很薄的化合物沉積,也即黑霧。

如果翡翠的質地更加緻密堅硬,則生成的黑霧就會更加稀薄,看起來很不顯眼,於是就成為一種模糊不清的「黑糊」。

典型的薄霧、薄皮翡翠

霧層甚薄,而且模糊不清,這就是通常說的「糊」其翡翠種質非常老辣。

由此看出,厚薄、寬窄懸殊的黑霧主要是受翡翠結構的緻密度和細膩度的制約,也就是受種質好壞的制約。嫩種翡翠由於硬玉結構比較疏鬆,其玉肉就很容易被真溶液離子所滲透,因而形成的霧就會很寬、很厚(比紅霧要寬、厚很多),並會成為翡翠地子的一部分。

而種老的翡翠由於其質地細膩緻密,即使是很小的真溶液離子也還是難於滲入其內,因而所形成的黑霧就會很薄,薄到甚至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或形成一種似有若無的「糊」。

推薦閱讀:

富三哥緬甸淘翠系列之精明的茶商,怎樣被一塊石頭騙了320萬(二)
翡翠之美翡翠文化歷史.翡翠輕奢新時尚——翡翠胸針.
富三哥緬甸淘翠系列之貪心不足,痛失一蛋
2018翡翠原石的「爆漲場口」莫西沙,質量高完美對您真的疼愛!
極品翡翠玉雕觀音擺件素材欣賞

TAG:翡翠 | 賭石 | 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