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家庭教育重點問題的核心密碼

第五課:家庭教育重點問題的核心密碼

如何解決家庭教育過程中常見問題

各位愛學習的家長們,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課程是關於家庭教育中重點問題的核心密碼,第一天我們就說過,我們不是學幾招回去對付孩子的,而是提升自己教育的能力,從根本上幫助我們改善教育的現狀。

今天,我們依然不是教大家幾招回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幫助大家看清楚這些問題背後的邏輯,找到解決問題的內功心法。

今天我們從三個方面探討,分別是親子關係、情緒問題、行為動機。

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部分,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可以說是家庭教育過程中第一個關鍵點,擁有良好、健康的親子關係,不僅僅讓我們的情感非常舒適,也對我們的教育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可以說,任何一個真正懂家庭教育的父母,一定都是擅長於和孩子建立情感的高手,不過我們也看到太多太多家長,為了自己心目中所謂的教育,讓自己和孩子水火不容,孩子年齡越大,這個問題也就越明顯。

我弟弟小時候脾氣很倔強,到現在7歲多了,脾氣都還是挺倔強的,家裡面其他人的話,他幾乎都是選擇性的聽,唯獨跟我在一起,完全就是一個小跟班的狀態,我說一句話,完全頂過家裡其他人幾十句話,這絲毫不誇張。為什麼呢?

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要點有兩個,一個是我和我弟情感關係建立的特別好,還有一個就是我在我弟心目中有足夠的權威性,而這兩個點都屬於親子關係的範疇。

我們所提到的親子關係,並不是平時家長們所理解的,我和孩子情感好不好,這只是親子關係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要素,除了這個要素外,還有權威性,還有溝通方式,還有信任感,還有陪伴方式等等。

前段時間我看到過一個視頻,讓我十分感觸,視頻中剪輯了很多孩子打父母的場景,裡面很多孩子真的是用盡全力在打父母啊,甚至有幾個父母都被打得頭破血流,這其實都是父母沒有處理好親子關係所帶來的弊端。

視頻中有些孩子才7、8歲,僅僅是因為父母不給他玩手機,就拳腳相加,還有些孩子在大街上,因為和爺爺奶奶的幾句口角,就廝打開來,爺爺奶奶怎麼打得過14、5歲的男孩,最終爺爺奶奶被打倒在地,嚎啕大哭。

看到這些場景,內心真的忍不住的心酸,這些父母、爺爺奶奶內心得多麼痛苦啊,從小到大為了孩子付出了無數的時間金錢,為了孩子勞心勞力,用自己無限的愛去呵護孩子、照顧孩子,最終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其實這些情況很多都和親子關係有很大的關聯。那我們來詳細看看親子關係到底包含些什麼,應該怎麼建立。

親子關係包含很多方面內容,包含情感、權威、信任、相處、溝通等等,今天時間有限,我們重點聊聊情感,雖然我們今天聊的是情感,可千萬別覺得親子關係就只是情感關係,不是這樣的,其他的內容也很重要,只是今天時間不夠,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內容。

情感,這是親子關係里最基礎、最重要的要素,良好的親子關係,必須要擁有良好的情感,很多家長應該都知道情感的重要性,但真正重視情感的家長卻不一定有多少,這裡說的重視不是指意識層面的,而是指行為層面的。

路上一個陌生人,或一個我們討厭的人,告訴我們哪做得不對,該怎麼做,那怕他是對的,我們聽起來心裡也會比較彆扭吧,誰都更願意聽自己喜歡和信任的人的話。師者,父也。不僅僅是指老師就像父母一樣重要,還在告訴我們,想要做孩子的老師,一定要建立起不輸於父母的情感。

那怎麼建立和孩子的情感呢?有三個重點:

第一、懂孩子的心思。

就像我和我弟弟,我知道他喜歡看什麼電視、玩什麼遊戲、喜歡什麼玩具,每次專門陪他出去玩的時候,我都能關注到他的需求,也能玩他感興趣的東西,一路上總能逗得他哈哈大笑,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也能給予他恰當的幫助,當他感到難過時,我也能及時給予擁抱和安慰。

只要真正懂孩子的需求,並滿足他合理的需求,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他很喜歡我。懂孩子不是一句雞湯,而是一門技術,我們需要學會關注孩子的需求,猜測孩子的心思,並增加我們對他們的了解。

很多人不懂孩子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不具備這個能力,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重視孩子的存在。

第二、用心對待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有事找父母,父母正在和其他人聊天,孩子叫了半天都沒有反應。或者一次考試考砸了,只要家中來客人了,當著孩子的面絲毫不避諱,數落起孩子的缺點。

如果是我們遭受這樣的待遇,恐怕早就生氣的跳起來了吧。孩子沒有跳起來,只是因為他還不具備跳起來反抗我們的能力,而不是他真的不在乎。

用心對待孩子具體體現的生活場景會很多,無法一一列舉,但其核心原則在於,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並且很重要的人來看待。

第三、高效的陪伴孩子。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有一個共性:只是陪,沒有伴。真正高效的陪伴,是我們以孩子夥伴的身份,融入到孩子的遊戲中,真正的和孩子一起玩耍。這樣我們也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樂趣,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們在真正的陪伴。

高效陪伴的核心在於,我們的心和注意力都是在孩子身上的,陪孩子玩他喜歡的遊戲,做孩子喜歡做的事。

親子關係當中所包含的所有方面,都有一個最核心的密碼:懂孩子。學習了第二課的家長應該都能有所感覺,哪怕了解多一點點,對我們建立情感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也再強調一遍,懂孩子不是一句雞湯,而是一門技術,我們要學習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社會性特點,要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心理需求、要去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要去了解孩子的喜好、興趣。這樣,自然也就很容易能建立良好的親子情感。

親子關係,我們先聊到這,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個部分,情緒管理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感受到,情緒管理,對教育的影響非常大。那情緒管理的核心密碼是什麼呢?

情緒管理的核心密碼: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之前我們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孩子,無論什麼事情,只要稍稍不合心意,就會使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解決,比如遊戲輸了、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自己做一件事情做不好,一發起脾氣,就會產生打人、說髒話、摔東西等等一系列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容易進入的最大的誤區:在孩子有情緒的情況下,急於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往往遇到孩子發脾氣,家長的處理方式有幾種類型:

1、以暴制暴:這個對應的是,教育三大誤區中的容不了,由於孩子的負性情緒引發了我們的負性情緒,在負性情緒的控制下採取了一種最無奈和低效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懲罰。

而這一類的處理方式對於孩子而言,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為孩子的關注點全部放在了抵禦疼痛和恐懼上了,沒有真正面對引起自己情緒的問題,更沒有使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狀態下,孩子很有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也還有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2、語言教育:這個對應的是,教育三大誤區中的看不見,說白了就是講道理,在人有負性情緒的時候,大腦會產生大量的神經靜電,會嚴重的影響我們的理性思維,所以這個時候的言語教育幾乎是沒有什麼意義和作用的,反而會讓家長產生一種挫敗感,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還有些家長在講道理無效的情況下,可能會將孩子關在一個房間,或是完全不理孩子,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減少對自己情緒的關注,更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長期處於情緒被忽視的狀態,也就很難識別、覺察、表達、管理自己的情緒,也不利於孩子將來與他人相處。

而且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聽你的話了,因為你講的道理既沒有考慮他的感受,也沒有幫他解決問題,聽著又覺得嘮叨,為什麼還要聽你的呢?對吧。還在感嘆孩子不聽話嗎?那我們平時是不是這樣的類型呢?

3、過度保護:這個對應的是,教育三大誤區中的放不下,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不停的安慰孩子,不管是非黑板,反正孩子哭了就是受委屈了,就應該保護他,讓孩子哭的人都不對,這樣的方式會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哭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形成。

孩子會慢慢習慣通過哭鬧來表達情緒,通過哭鬧脅迫家長妥協,跟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沒辦法形成準確的對錯觀。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成長的傷害非常大,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做出極端行為。比如像之前新聞里出現過的用頭撞牆、拿刀威脅、潑火鍋油這一類極端情況。這樣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遇到孩子鬧情緒,我們到底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處理這一類情況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剛才提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大腦是沒有辦法冷靜思考的,而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所以,我們需要處理好孩子和自己的情緒,然後再處理對應的事情。

處理孩子情緒有一個原則,接納孩子的情緒直至進入冷靜狀態,這個情景當中,接納至少應該是,我看到了你的情緒,我也能理解你的情緒,並且我能平和的看待你的情緒,我還能容納你適當的發泄情緒。

由於我們希望孩子擁有更多積極的力量,所以我們本能的會抗拒孩子的負性情緒,而這,也恰恰是我們不能很好接納孩子情緒的原因所在。就比如孩子今天遇到了一個非常開心的事情,回來分享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有什麼反應呢?

一般來說,爸爸媽媽會覺得很正常、有點好奇、也為孩子感到開心。而面對難過、憤怒、害怕等負性情緒時,我們的狀態就完全改變了,我們變得不能接納孩子的情緒,經常會出現,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

但不管是開心,還是憤怒、害怕、難過,都是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正常情緒,他們都有自己的積極作用,憤怒能讓我們更有勇氣,害怕能保護我們自己,難過能讓我們宣洩自己內心的痛苦,情緒是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的

問題其實出在由於情緒所產生的行為上,當我們被憤怒控制的時候,我們產生攻擊行為,當我們被恐懼支配時,我們產生逃避行為,當我們被難過影響是,我們產生消極墮落的行為。

所以,我們的重點不是不讓孩子出現負性情緒,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將我們的重點集中在幫助孩子調節表達情緒的行為,以及幫助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納的重點不是我們要說什麼話,而是內心平和的等待孩子發泄他的情緒,如果孩子發泄的方式不恰當,我們也平和的讓孩子使用恰當的方式發泄情緒就可以了。

進入冷靜狀態,也就是孩子不被情緒控制的狀態下,他能聽的進去我們說話,他能平靜的和我們對話。在冷靜狀態下,我們的後續處理才能產生價值和意義。許多家長缺乏的也正是當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能以非常平和的狀態去面對的能力。

那我們再來看看冷靜狀態,這也是處理情緒最核心的部分。這裡指的處理情緒到冷靜狀態,不是說就達到讓孩子沒有情緒的程度,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讓孩子度過情緒激動期,進入相對平靜的階段,一般經過專門學習和練習的孩子,能在幾分鐘就冷靜下來,而平時情緒教育方面做得不太好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冷靜。

在孩子有負性情緒的情況下,有許多讓孩子冷靜的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深呼吸、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而我通常比較建議的是兩種更直接的方式:

在孩子情緒激烈程度不強的時候,可以平靜回應孩子的情緒,然後讓孩子自行冷靜:你現在應該比較生氣,要不你自己冷靜一會吧,等你冷靜了我們再來想辦法解決吧,然後就選擇性的忽視孩子的一些情緒行為。

這樣的方式很簡單易操作,不要直接不理孩子,明確告訴孩子我們冷靜了再處理,孩子會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不理我,只是一會我們再處理。

在孩子情緒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冷靜凳的方式:在沒有任何雜物的牆角放一個凳子,有情緒時抱著孩子或是要求孩子在凳子上坐著,因為孩子情緒激動,所以我們可以語言告知,我們要坐在凳子上冷靜一會,我們再想辦法解決,同時強行將孩子抱在凳子上,孩子離開又繼續抱過來。

過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溫和而堅定,反覆執行,直到孩子坐下來,坐的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或者狀態決定,一般也就幾分鐘,但過程中可能需要幾十分鐘的博弈,孩子坐的時候,我們可以陪在一旁,不用刻意多說什麼。

當孩子情緒平靜時,我們就可以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了,我們可以平和的孩子交流幾個問題:

1、什麼事情引發了我們的情緒?

2、如果孩子能理解,可以問問,這件事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生氣?

3、哭鬧等發脾氣的方式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4、可以怎麼更好的解決這件事?

如果孩子沒有給出答案,家長也可以適當引導思考,或家長直接給出合理的答案,讓孩子使用一個更溫和的方式,最終幫助孩子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慢慢的孩子就會在進行一定的情緒發泄後,採用更佳的方式解決問題。

情緒管理的核心密碼: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部分,行為動機。

家庭教育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問題的解決策略都可以用到: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很多家長遇到問題就會非常頭疼,因為感覺無從下手。

比如孩子不喜歡上學,怎麼讓孩子喜歡上學呢?再比如孩子不喜歡另一個小朋友,再比如孩子喜歡哭鬧,這些到底怎麼辦呢?

別說很多沒有系統學習過的家長了,如果只是聽到這些問題,很多經驗不足的老師,可能都會比較頭疼,其實不是這些老師不優秀,而是問題出了問題。

單純聽到這些問題,缺乏了很多細節的觀察,我們很難去把握孩子的行為動機,也就失去了處理問題的突破口,當然難以解決。

那我們嘗試換個問題呢?比如,孩子不喜歡上學,因為他在學校里被老師批評了,為什麼被老師批評呢?因為他上課和同桌說話,也不舉手回答問題,上課也不聽講。他為什麼和同桌說話、不舉手回答問題、上課不聽講呢?

原來是因為他基礎薄弱,上課聽不懂。那他為什麼基礎薄弱?原來是因為他前段時候生病,請了一段時間的假,那段時間的課他沒聽到,父母和老師也沒有注意到,所以孩子這部分知識落下了。那具體是哪兒基礎薄弱呢?

哦,原來是數學乘法口訣不熟練,所以上課時,老師和同學們都是口算乘法,而他完全聽不懂。好了,現在問題好解決了嗎?

這樣一看,一下就豁然開朗了對吧,我們幫助孩子解決數學乘法口訣熟練度的問題,上課的一系列情況就都能有所改善,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這才是根源問題。

而實際情況中呢,大多數的父母,下意識的做法是:第一次,提醒;第二次,口頭批評;第三次,嚴厲責備;第四次,不行,忍不了了,怎麼那麼不聽話、那麼調皮,教了好幾遍都不聽,來人,家法伺候。

而孩子呢?就像我們第一課所說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僅上課說話、不舉手回答問題、不聽講,甚至作業也不想做了,學習興趣更是急劇降低了,知道是老師告狀,把老師也恨上了,別說不想去學校了,甚至發展為真正的曠課逃學了,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糟,孩子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他想改善也改不了,自我價值感也急劇降低,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生活中太多太多類似的案例了,簡直數不勝數,我簡單羅列幾個問題來作為案例,分析如何使用見花思根,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有個家長問到,3歲孩子習慣跟奶奶在一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思考,為什麼孩子習慣跟奶奶在一起?是從小孩子和奶奶一起長大,所以跟奶奶更親近嗎?還是奶奶能給孩子什麼父母不能給的?還是父母對孩子管教太嚴格而忽視了情感?還是奶奶有什麼做的特別好的,讓孩子很舒服?還是孩子不習慣父母在一起?還是孩子喜歡奶奶生活的那個環境?

在上面問題得出答案後,再深入思考這個答案的原因,比如是因為奶奶有什麼做的特別好,讓孩子很舒服,那具體是什麼?孩子為什麼會感到舒服?這個行為滿足了孩子的什麼需求?這個行為對孩子而言好還是不好?如果好,我們能否做到?如果不好?有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這個行為,並且能讓孩子喜歡的?

這樣一環一環思考下去,直到得出最終可落實為行為的答案。

還有家長問到,為什麼天天教孩子記得把老師的作業抄回來,他總是不聽,總說忘了,叫他折個角也不折?回家不看電視也不寫作業,每次父母回家,孩子總說我沒寫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們一樣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可以先猜測,再驗證。

是不是因為孩子內心還是想逃避作業?如果是,孩子為什麼想逃避作業?因為作業難?還是因為作業多?還是因為作業無聊?如果是難,孩子為什麼會覺得難?是不是哪些知識沒掌握好?怎麼幫助孩子掌握這些知識?如果是作業多,有沒有辦法能讓孩子覺得沒那麼多?

比如增加娛樂性,孩子和媽媽玩遊戲比賽,媽媽輸了就處理工作,孩子輸了就處理作業,這樣會不會好點?如果是因為作業無聊,能不能也讓做作業過程變得有趣一些,比如把要做的作業編號寫到紙上,藏起來,每找到一個,就完成一個,看看最後花了多久的時間完成全部的內容。

如果不是孩子想逃避作業,哪還有可能是什麼原因?是不是孩子真的記不住?為什麼孩子記不住,是不是因為孩子覺得記不記反正都沒什麼後果?

那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凡是沒記住的,回來要做兩遍,或者是不幫孩子問老師,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比如讓孩子自己給老師打電話,或者讓孩子完成不了作業,到學校自己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懲罰等等。

有這樣思考習慣,去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在我們反覆猜測和驗證之下,總能得出有效結論。

好了,今天的課程到這也就差不多了,我們再簡要的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深入思考了三個方面的核心密碼:親子關係、情緒管理、行為動機。

第一、親子關係的核心密碼:懂孩子。

情感,這是親子關係里最基礎、最重要的要素。

建立和孩子的情感,有三個重點:

1、懂孩子的心思。

2、用心對待孩子。

3、高效的陪伴孩子。

第二、情緒管理的核心密碼: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不要在自己或孩子有情緒的情況下,急於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處理情緒最核心的部分:進入冷靜狀態。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也就是我看到了你的情緒,我也能理解你的情緒,並且我能平和的看待你的情緒,我還能容納你適當的發泄情緒,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讓孩子度過情緒激動期,進入相對平靜的階段。

當孩子情緒平靜時,我們就可以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了,我們可以平和的孩子交流幾個問題:

1、什麼事情引發了我們的情緒?

2、如果孩子能理解,可以問問,這件事為什麼會讓我們這麼生氣?

3、哭鬧等發脾氣的方式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4、可以怎麼更好的解決這件事?

第三、絕大多數常見問題的核心密碼:行為動機。

思考和把握孩子的行為動機,我們才擁有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也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所以遇到孩子的問題,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我們需要見花思根,深入思考孩子的行為動機。

家庭任務:談談這節課中收穫最大的一點,思考應該如何運用到生活中。

好了,我們今天的課程到這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認真的收聽,希望課程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更多教育信息可加微信:七個朋友(qgpyeq777)


推薦閱讀:

寶寶的好頭型是睡出來的?(完美頭型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於新媒體、新科技帶來感官刺激的新事物,在孩子的教育上如何考慮?
適合孩子的早教繪本,到底是怎樣的?
這樣選玩具,寶寶才會喜歡(2-3歲)
怎樣讓孩子有安全感?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