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張靚穎的痛:關於原生家庭,這是最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你媽的話,到底聽還是不聽?
最近有兩個熱點。
《奇葩大會》下架vs張靚穎疑似「離婚」。
看了朋友圈刷屏最多的兩篇文章,我很有話要說。
一篇是《武志紅:聽話,是一場代代相傳的騙局》,
另一篇是《張靚穎被爆離婚:你媽看不上的人,就別嫁了》。
前一篇說的是:《奇葩大會》上,高曉松首次公開提到原生家庭,提及和父親的關係。
他從小沒有問過父親任何一個問題(現場他重複了3遍這句話),在長達20多年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等。
直到40歲後,他才慢慢地,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我們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不要聽媽媽的話!要有自己的主見!
後一篇文章說張靚穎「疑似被離婚」:
雖然張靚穎去年在演唱會上「逼婚」馮珂,終於結束了愛情長跑,但今天被爆居無定所,已在酒店住了大半年。
這篇文章的論點是:當年你媽那麼瘋狂攔著你不要和這個渣結婚,現在傻眼了吧。所以,媽媽的話還是要聽。
那麼父母的話,我們聽還是不聽?
高曉松和原生家庭的陰影對抗20年,張靚穎的人生也和母親糾纏不清。
圖註:張靚穎媽媽的公開信。
於是我們就要回到《奇葩說》里馬東問武志紅的那句話:原生家庭,真有那麼大的影響嗎?
換句話說,「人生過的不夠好」這個鍋,原生家庭要背嗎?
武志紅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當然很大,但他的回答引發了另一個心理專家李松蔚的反對:「原生家庭」是「被製造出來」的問題,是用來諉過他人,迴避人生責任的。
只要提到「原生家庭」,就會有這兩派觀點。
一方面,我們能看到,高曉松人生最大的痛就是得不到父親的認可,為此他用了大半生來化解。
而張靚穎,和一個不給她承諾的男人苦苦維持了十多年的感情,全世界都看衰她的情感,只有她在局中,為什麼她做不到放手?
如果你知道小學一年級她父母離婚,為了父親每個月的100元撫養費,要大老遠騎著單車去低三下四的要,面對父親的臉色,她像是在乞討般被羞辱。15歲的時候她便去酒吧為家裡賺生活費,過度的的早熟就像急著吹起一個氣球,外面看著很大,而裡面卻是空洞的。
她的內心沒有父愛的支持,又被生存的焦慮不斷侵蝕,深層的脆弱和無力必然促使一個人無法保護和尊重自己。
她的內心沒有父愛的支持,又被生存的焦慮不斷侵蝕,深層的脆弱和無力必然促使一個人無法保護和尊重自己。
從這個角度上看,似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但另一派會說:你知道安·鄧納姆嗎?
誰?
奧巴馬的母親。
18歲,她生下奧巴馬,第二年,和丈夫分手。她獨自帶著奧巴馬,重返校園。
然後再婚,再離婚,生活窘迫,顛沛流離。
圖註:童年時代的奧巴馬和母親,奧巴馬笑起來像極了母親。
但奧巴馬卻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他在自傳《來自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在我的生命中,她(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
我身上的所有優點都源於我的母親。
再舉一個例子:
著名鋼琴家郎朗,從小被逼苦練鋼琴,沒有任何遊戲和玩耍時間。9歲跟隨父親到達北京求學,拜訪第一位老師,就遭拒絕。
父親扔給郎朗一瓶安眠藥:要麼你將這些葯吃掉去死,要麼就更刻苦地練鋼琴!
這麼可怕的父親沒有毀了郎朗,嚴厲逼迫他成為鋼琴巨星。
原生家庭?是不是一種矯情病?
一旦一個問題變成了「辯論」模式,就意味著我們陷入了「盲人摸象」的陷阱:
每個人都掌握真理,但其實只是真理的一部分。
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辯證的。
我們辯論的,其實是兩個角度。
- 一個角度是:沉溺
- 一個角度是:隔離
同樣感覺到失去了父愛,林黛玉的選擇是「冷月葬詩魂」,那哀感頑艷的詩,看著梅花開,流一地眼淚,嘔一大灘血。
這叫做「沉溺」式的應對模式:把痛苦詩意化,減弱痛苦的銳度,沉溺在自我憐惜之中,迴避「現實問題」。
而所謂「隔離」式的人,比如薛寶釵的哥哥,浪蕩敗家公子薛蟠,從小也失去父愛,而他的應對方法是遠離這些痛苦,什麼都不想,只顧驕奢淫逸,尋歡作樂就好。
對於這樣的人,面對內心的黑暗是最可怕的。他們發展了超級的迴避功能,人生最大要務,就是遠離一切可能的痛苦。
在情感中,想得太多的「林黛玉」往往就會和基本上什麼都不想的「薛蟠」生活在一起。
「林黛玉」們天天都泡在「陰影里」;而「薛蟠」們天天都要生活在「陽光下」。
學了原生家庭的理論後,「林黛玉」們就試圖跟「薛蟠」們分析:「你小時候因為父母經常吵架,所以你只有把痛苦藏起來,看上去似乎活得很瀟洒,其實這後面有創傷的!」
「薛蟠」們的回答是:狗屁,都是心理學那套歪理邪說給你洗腦,把你都弄魔怔了!
怎樣才是面對「原生家庭」的正確態度?
那麼說到底,什麼才是面對「原生家庭」的正確方法呢?
我的答案是:你說是黑,我要說是白,你若說是白,我就要跟你說是黑。
什麼意思?
如果來訪者來到諮詢室里,頭一句話就是:
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我父母害的。
對這樣的人,我一定不和他談「原生家庭」,而是要談「人生的責任」。「我們的命運是由我們活在當下決定的。」「我們有自由意志去選擇可以怎麼過。」
如果一個來訪者進來就跟我說:原生家庭?我知道你們諮詢師最喜歡談這個。不要扯那麼多,我就想解決當下的問題!
這樣的人,我一定要慢慢地讓他接觸原生家庭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我們的人生是分為兩種:「表」VS「里」。
所謂「表」,就是我們正在過著的人生。
所謂「里」,就是我們想過,但未能過的人生。
「林黛玉們」的「表」就是那些「詩」;
「薛蟠們」的「表」就是他們的「油膩生活」。
如果我問「林黛玉」,如果你不看書,不寫詩,不哭,會有什麼感覺?
「林黛玉」會說:我會很害怕。
怕什麼?
「林黛玉」會說:害怕被拒絕。
害怕拒絕什麼?
林黛玉:"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愛我,如果我對一個沒有愛的世界提出需要,結果就是被殘酷傷害,所以我會躲到詩的世界裡,通過悲情和浪漫來麻醉自己,讓我不用面對對依戀的渴望。"
如果我問「薛蟠」:"如果你不這麼讓自己像個機器人,人生會怎樣?"
薛蟠會說:"別看我長得糙,我也有一顆玻璃心,也是一個正常人,也需要溫暖和擁抱。"
這就是「林黛玉們」和「薛蟠們」的「里」。
可以看到,我們的一生就在「表」與「里」的衝突里糾結著,衝突著,兩者越極端,衝突越大。
「林黛玉」們通過「假依賴」,否認強大,把自己的強大放在別人身上,總是寄託於他人的愛,才能勉強活下去。
「薛蟠」們,通過「假獨立」,否認弱小,把弱小放在他人身上,不斷打壓別人遠離脆弱。
「林黛玉」們把「原生家庭」妖魔化,而「薛蟠式」們則把「原生家庭的影響」虛無化。
重點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面對「里」的態度:是不斷的自欺欺人,隔離自己內心的真實,還是拿出勇氣面對內心的黑暗和空洞,認真地療愈和成長?
什麼才是真正面對自己的「里」?
做一下按摩就知道了。
按摩師會把你身上所有平時不覺察的痛點都找到,按摩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渾身舒坦。
所謂成長就是找到病灶,按摩痛點,最後讓你經絡通暢,身心健康。
我們發現東西方最高深的學問到最後都是靜修和打坐。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所有的生命力都等著被看見。像向日葵渴望陽光,魚渴望水,人渴望愛一樣。
唯一的真理,就是去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
把原生家庭當成一面照見自我的鏡子,在鏡中看到真實的自己。
理解共情內在受傷的孩子,理解共情父母有缺陷的愛,理解共情整個家族的能量、情感與艱辛。
從深層讀到家族對我們的祝福,然後脫離出去成為自己。
尊重自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推薦閱讀:
※關於父親的真相
※原生家庭特別不幸福怎麼辦?
※熱鍋上的家庭:每個人都有一次重建家庭的機會
※別總把自己的不幸拿原生家庭說事,認命的人不過是放棄了選擇而已
※邀請你來一同寫書,關於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
TAG: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