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陝西布政使寧之風曾在寧陽神童山讀書,留下這個美麗的傳說
山東寧陽大地沐神山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歷朝歷代,雄才輩出,屢降神童。四歲讓梨,它歲舉季的東漢神童孔融;五歲能詩,十歲能文,被稱作「建安七子」 之一的劉幀,均生於神童山下;現代「神童」書法家陳曉彥,二歲學書、三歲獲全國書法大獎,四歲出版個人書法專集,被西方人譽為「東方奇才」,其祖籍,位於神童山以北的寧陽縣堽城鎮的高橋村。自商周以來,出生於神童山腳下的著名歷史人物有二十餘人,其中有「七太傅」、「四太保」、「六尚書」、「四上將」,當代出現的專家、學者、著名人物不計其數。 「一代英才天降神童於斯地,八面紫光地蘊靈氣賦此山」。時逢盛世,神山更「神」。
「華山險,黃山秀,趕不上神童山的大石頭」。 神童山在億萬年的風雨剝蝕之下,遍山的石頭都有了屬於它自己的故事,古老而燦爛的大汶口文化就誕生在神童山腳下,山上至今仍留有先人們構築的石原,石陣,祭壇,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人文古迹,魁星閣、翰墨院、晾字台、吟詩亭、孔子晾魯處等各類名勝古迹130餘處,每到一處,無不讓人駐足,彷如在與長河歷史中的先人一同品讀、學習,那種自內心底處發出的對齊魯文化的徜徉。
神童山下的寧陽縣葛石鎮寧家莊村南,有一座獨立的小山,名叫「姑仙山」,它就像一扇大門擋在寧家莊村南,庇護著寧家莊村民,正因為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村民對這座小山非常崇拜,又稱之為南顧山。在明朝以前,村民就在這座山上修建了魁星閣,後來寧家莊果然名人輩出,清順治年間金榜進士太宰太傅、陝西布政使寧之風就是寧家莊人。在寧家莊有一個婦孺皆知、交口相傳的關於寧之風的傳奇故事,故事就發生在南顧山上。
清朝順治年間,寧家莊有兩位讀書人,兩人都只有十幾歲,每天結伴到學堂去讀書。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兩人都膽很大。因為兩家家庭都不富裕,買不起燈油,每天在學堂里學完後就一起來到魁星閣,借著神像前的燭火苦誦經書研討學問,每次都學到深夜才回來。姑仙山雖然不高,卻十分陡峭,只有一條不足一米的狹窄山路通向山頂,為防止摔倒,兩人一前一後小心下山。
一天夜晚,天黑如墨,兩人照例到魁星閣讀書,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起身回家,兩人摸著石頭慢慢下山,年齡大的書生說:「都怨咱們家都窮,如果家裡有錢,咱們也不用受這麼大罪,冒這風險,再說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中進士」寧之風聽後說:「古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樑錐刺骨,我等受這點罪又算得了什麼,只要我們兩個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所回報的。再說了,我們考取功名,也並不單單是為了揚眉吐氣,烏雞變鳳凰,而是要像王半山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老百姓謀利益。」寧之風剛說完,突然面前出現一團亮光,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燈籠,而燈籠並無人打著,人走燈也走,人停燈也停,照的寧之風前面的路清清楚楚,兩人都感到很驚奇。天氣很冷,兩人又餓,也沒有考慮很多就跟著走,走到村跟,兩人各分東西回家,寧之風住在村東頭,燈籠就跟著他一直到門口,之風到家後,亮光就消失了。後來連續幾天晚上都是如此,兩人都認為裡面有玄機,約定都不外說。
又一天晚上,兩人讀完書後,相約回家,因為天黑路滑,那個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不由地埋怨說:「我們兩個一塊到山上讀書,為什麼燈籠只給他照路,不為我照路?」前面的火光答道:「你不用發牢騷,我是魁星閣里的小鬼,是開文運點狀元的魁星神讓我專門為布政老爺打燈籠,寧之風雖然和你一起讀書,但他心胸開闊,志在千里,必然會獨佔鰲頭,而你只為個人,不會有大作為。」那個書生聽後差點沒氣死。
後來,兩人都去趕考,結果那個書生只考了個秀才,而寧之風卻是金榜進士,一直官升到太宰太傅、陝西布政使,這時和寧之風一塊學習的書生才把這個事說了出來,人們無不嘆服。當官後,寧之風果然如他少年時所說,體恤民苦,淡泊名利,處處為蒼生社稷考慮,年老辭官回家,造福鄉里,享年78歲。至今寧家莊及周邊都以寧之風為榮,並用這個故事教育子孫,成為勵志求學的生動教材。
千年紫藤長青,萬畝棗林飄香,擁十里梨花長廊,與奇峰神童山共徜徉。如今,寧陽縣葛石鎮依託神童山天然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大棗產業,建起8.8萬畝的棗林,約有40萬株,因寧陽大棗產量極高,品質好,被譽為天然的維生素丸。在棗林的基礎上,葛石鎮又建成了棗林景區,萬畝棗林中,宛如一個個臉蛋紅撲撲熱情高漲的孩童在向你訴說那無盡的童真趣事。與此同時,葛石鎮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把特色節慶活動作為繁榮旅遊經濟的有效載體,依託寧陽梨花節、中華寧陽大棗文化節,開展萬畝梨園游、棗林觀光游、採茶炒茶、祈福許願等特色生態旅遊方式,既留住了青山綠水,又實現了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
推薦閱讀:
※[連載·一具心理屍·第一卷⑦]一個心理師的泰山情結就是,找個像樣的地兒刻寫「×××到此一游」……
※泰山山頂看日出,有什麼好的住宿推薦?
※山水盛典丨世界旅遊發展大會貴賓考察團觀看封禪大典
※什麼時間去爬泰山最好?
※泰山有客車直接到曲阜嗎?
TAG: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