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產品的打怪升級之路
工作三年,來總結一下,我幹了些什麼,怎麼乾的。
1.新手村
最開始我選的職業是一名工程師,還是學核物理搞核電站的「工程師」。當時認為大學嘛,不能荒廢,要選一個考驗智商的專業,所以選了核物理。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我畢業就是失業,因為才不想去核電廠實習,世界這麼美好,幹嘛去那裡關著。
所以我找了一家NGO實習,幹了一段時間苦力,類似於收廢品那種職業,那個時候還是很拼的——反正只要是領導交代的事,我能做一定做,不能做想辦法做。
這樣優秀的大學生,組織肯定喜歡啊,轉正的時候要求去「市場部」,想坐辦公室不搞線下推廣,領導同意。
那時候遇到我人生第一個引路人:市場部有一個德國海歸工業設計師,準備隨時讀博去法國,等簽證所以找了這麼一個清閑事先做著。
我們關係很好,她經常給我講什麼是設計,什麼是北歐設計,什麼是美。
設計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過程,它來源於目標用戶並滿足目標用戶,因此設計師只是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而不是最終主導。
2.啟蒙轉職
對於一個工科生,PPT只在畢業答辯用過,圖片只會百度找最前排用,看見她展示的那些精妙絕倫的設計是怎樣一種震撼啊!由此,引發了我對設計的愛好和興趣。
那個時候工作很閑,白天沒什麼事,我就纏著她交流設計,聽她講一些國外的設計思維和方法,雖然聽不懂,但是感覺很高大上。晚上我就去搜資源,看視頻學軟體——PPT、PS、AI、CorelDRAW,每天學個工具和操作。主要是在網易雲課堂上面,都是錄播,所以前期沒什麼壓力,有時間就看看。
後來同事申請博士成功,真的去法國讀書了。NGO組織本來就窮,請不起太多人,所以領導問誰願意接這個設計活。我那時也是畢業幾個月,沒什麼負擔,所以自高奮勇試一試。
晚上休息:學習軟體,看視頻,練習操作;白天工作:運用學習的技能,付諸實踐滿足大家需求,搜索作品然後能抄多少抄多少,也稍微改一下。
3個月,我把網易雲課堂上幾乎所有免費的設計課程全部練了一次,因為是出於興趣,所以其實一點痛苦都沒,反而為能把圖做得越來越好而高興,可見正向反饋在學習中特別重要。
我將我所有自己畫得,抄得,改得整理匯總,然後去除更「菜」的,留下比較」菜「的東西,取了一個中二文藝名字「木林森」以遵照對稱美的規則,列印成了一本「作品集」。
3.刷副本
有了作品集,我就能像個應屆生一樣去找一份設計的工作。要轉行當設計,乾脆去一個遠地方,所以離開家鄉去了沿海地區一線城市。
我的第一個正式工作是在一家教育機構做視覺設計。教育機構,就是設計出家長以為孩子會喜歡的設計,所以對配色、卡通要求很高。
我是新手,自認是不行的。所以開始二刷學習更多的設計知識,當時剛好出了一個新平台:騰訊課堂是直播課程,可以線上答疑解惑,因此每次匆匆回去趕上直播,照著學習。可見一味對著視頻學太單一,還要有互動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學習的問題。
其次,我幾乎每周都會參加一些創意課程。
買書看,沒有就眾籌。
這個時期我總是在工作中問自己:
- 為什麼這裡是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
- 這個功能為什麼要放在這裡,而不是在那裡?
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開始關注什麼是用戶體驗,什麼是用戶體驗設計,什麼是產品設計。在整個公司的設計:網頁、三折頁、h5我試圖總結用戶家長們喜愛看什麼,習慣看什麼,需要知道些什麼,觀察他們的行為、走訪客服業務人員、做問卷調查,來為我的疑問提供依據。
這個時候我認識了我人生第二個引路人:騰訊課堂的產品經理,也是我同事的老公。
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因為公司沒有相應的部門崗位,而我又是事情的負責人,沒人告訴我細節,全憑自己提方案然後找校長確認。因此我沒事就請教她,她告訴一些騰訊公司的產品核心:以用戶為本,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將體驗放到產品的首位,用戶用了就走等。
天天加班,公司網快,順路看教學直播指導我設計。
4.高級副本
第一份正式工作能幹多久?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情況也不一樣。我做了一年設計就換副本了,這一次直接做產品設計,負責UI和UE,老闆也升了級是個台灣人。
我的大致工作是派駐一家上市外包公司,代表台灣老闆的需求參與規劃產品,做移動端直播軟體。
第一次上手,很難。這個時候遇到了我人生第三個引路人: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兼產品經理。我每天像跟班一樣圍著她,問她各種問題,學習能學習的所有經驗:需求分析、市場分析、開發計劃、項目管理等等從未接觸的東西。
什麼是MVP?什麼是用戶研究?什麼是能用、易用、好用?遇到bug怎麼抓log?怎麼和設計師、程序員溝通······
我開始總結,我認為產品經理是一個很需要總結的工作;我開始學習,學習更多有關於解答我之前兩個問題的知識。當我解決「這個功能為什麼要放在這裡,而不是在那裡?」我開始明白什麼是用戶體驗設計;當我解決「為什麼這裡是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我開始明白產品經理最基礎是幹嘛。
產品經理會有三個階段:
- 初級:打雜——畫原型收集反饋與數據,落實負責一個功能點(溝通,進度);
- 中級:推進——挖掘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優先順序,項目管理;
- 高級:管理——產品組管理,公司戰略資源協調,重大功能審批把關,專家支持;
外包公司真是一個很能鍛煉人的地方,我們白天因為工作討論需求、功能、分析目標用戶,晚上因為責任和熱情討論交互跳轉、頁面安排。周一周五正常上班,周六周日也義務加班解決各個細節。
第一次經歷一個產品完整的開發,在我還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受訓上市公司正規的產品開發流程,能夠讓我少走很多彎路,也讓我快速入門產品經理決策各項事務。
5.帶副本
很遺憾的是,這個直播軟體項目失敗了,因為缺乏有效的運營。可笑的是台灣老闆請了一個酒吧店長當互聯網產品運營。我突然意識到一個產品經理同樣也是半個產品運營,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產品運營方案與指標,根據業務與功能來開展用戶、社群、推廣、活動四大運營內容。
這一次工作我從零開始,參與團隊建立,開發一款toc端的移動互聯網APP。我開始深入接觸人事、技術、公司資源、公司戰略等更複雜的事物。我開始明白,產品經理不單單是對一個產品負責這麼簡單,當我們站在公司層面考慮問題,很多東西不能單從基本的用戶體驗法則去實踐,而更應該根據公司目前的業務現實去儘力做到優化。
六個影響維度:
- 成本
- 時間
- 需求範圍
- 體驗
- 風險
- 資源
我開始主動去尋找產品中的問題,根據六個影響維度去主動查找不足,通過自我審查的方式反覆去論證整個流程與公司業務。
浮躁、自負,是產品經理最愛犯的問題。經理雖然說是「經理」其實並沒有任何行政權力,並且與程序員和設計師都是合作形式,也沒有上下級的關係。
學習代碼,開始在技術論壇上做一個靜靜發帖的小白請教問題,和程序員一起商量本地資料庫的設計,尋找解決方案。
不放過任何一個目標用戶的反饋,把自己當成他們,手機里加了300多個大爺大媽(公司手機加了額外500個)。
參與運營計劃,做數據分析,聯動所有參與部門達成產品目的。
問細節,扣細節。
還在路上,回過頭來,看看以前真不得了。
推薦閱讀:
※氣場,這東西。真的很迷人
※一個人到底要掙多少錢才會不焦慮?
※我:從「枯萎」到「綻放」
※豆瓣8.6!和《阿甘正傳》比,它一點不差!
※和桐桐一起長大 (4) 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