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閱讀者得未來!把握好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黃金期!

1

思思老師:

我家孩子可能真的跟書無緣,不看書時活蹦亂跳,一讓他看書就不得了了,整個人蔫菜了,坐不住,一看書就分神、打瞌睡,看到別人在玩心就飛了。我也知道讓孩子多看書有好處,但是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最近有家長給思思老師留言,問關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思思老師在幫這位家長梳理閱讀習慣養成方法的同時,想到去年「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北大舉行的一次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甩下的一段「聳人聽聞」的話!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

溫儒敏說:「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請注意,溫主編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今後考試中,不光是語文,而是所有科目都將考驗閱讀水平!注意,是「所有科目」!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孩子來說,如果閱讀、語文水平欠佳,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有的考生甚至連題都沒時間做完。

美國的查爾教授在1996年曾經提出來過這樣的一個兒童閱讀能力與認知發展的一個橫軸,從這個橫軸我們可以看到,學齡前、幼兒園、小學、中學的階段的閱讀能力和孩子的整個認知能力的發展是相匹配的。

一方面是家長憂心孩子不愛讀書,另一方面是未來社會的各種變化會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且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各門學科首先需要具備的能力,因此,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

如同孩子的成長有關鍵期一樣。孩子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也是有黃金塑造期的。

0-6歲是良好閱讀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從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這種看似複雜的學習能力,卻可以用一種能力的發展培養出90%以上,這種能力就是「閱讀能力」。

但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兩種條件才能發展起來:

第一, 需要閱讀習慣的培養,即閱讀的持續性和連貫性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孩子每天有固定的閱讀時間,而不是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這個固定的時間不是說一定要在中午或者是晚上。而是每天15-30分鐘的閱讀時間。

美國著名的閱讀專家崔利斯曾說:「為孩子朗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就越聰明,每天朗讀15分鐘是美國教育的秘訣」。每天15分鐘看上去很短,可是真正堅持下來後,得到的遠遠不是15分鐘這個數字。而是一個閱讀習慣的養成,一種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望。

當孩子擁有了這種熱情之後,學習就會變成自覺的行為。

當然,最初,讓孩子養成這種閱讀習慣會比較難,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這需要父母的陪伴。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孩子的閱讀積極性會要高一些,因為,孩子其實非常享受這種爸媽陪伴的感覺。因此,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放下工作,要放下手機。在陪伴的過程中父母不要說教,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下,或者一起想像一個新的故事結局。可以鼓勵孩子去複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讓他從閱讀中獲取成就感,建立自信。

第二, 需要有閱讀量的累積

一般幼兒一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使這種能力萌芽!

6-12歲,是閱讀能力長足發展的黃金期

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

一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需要條件才可以發芽生長。這個條件就是海量閱讀和動手動腦的遊戲方式。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里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

在談到閱讀量的累積這一塊,不得不提及一個人,就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莫言,他的成就堪稱奇蹟。

莫言先生讀書很多,特別是兒童時期,喜歡讀閑書,整個青少年時期,一刻也沒停著,一直在讀著。

莫言小學時便經常偷看「閑書」,包括《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那個時候能看的書都被他給看了。在小學五年級時他就輟學了,文革期間他無書可看時,就讀《新華字典》,後來讀《中國通史簡編》,之後就一直背著這套書走出家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期間,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裡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

你看,文豪就是這樣煉成。 諾爾貝獲得者莫言的經歷告訴我們:童年時期保持的閱讀習慣,能造就奇蹟。

3

小學的重點不在成績,在於閱讀

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因此,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里,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能不斷增長智慧,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里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績,不捨得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課外書籍,認為是浪費時間。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觀點: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他讀語文教材不就是在學習閱讀嗎?但是語文教材的學習不能代替整個兒童閱讀。光靠語文教材,每個學期一本薄薄的語文教材,三五萬字,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的。

當孩子如同小苗一般營養不良而缺乏成長力量,到了中學階段前進乏力時,家長只會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卻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營養不良」。

蘇聯偉大的教育家叫蘇霍姆林斯基,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就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來說,那些從小就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與興趣的孩子,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那麼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這一項能夠讓孩子受用一生的能力?

關於更多孩子認知力訓練、青少年心理、家庭教育、親子溝通等,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博沃思認知力訓練(powers-china)」。


福利來啦!


推薦閱讀:

外刊精讀怎麼讀?四個步驟讓你事半功倍
《Fast and Accura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Combining Self-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閱讀筆記

TAG:兒童閱讀 | 語文 | 閱讀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