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晚攤開《北京女子圖鑑》|聊到「女子劇」,我們不用再羨慕「日韓美英」

文|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這好像是一個屬於女性的「黃金時代」。女性開始覺醒,她們要獨立、要變美、要活出自我且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和全世界一樣,中國社會對女性關注做出首先反應的,就是影視領域。

從《歡樂頌》開始,以莫須有的《淑女的品格》達到新高潮:表面看,「女性獨立」已經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真理,但到底什麼是獨立?就如「大女主戲」隔靴搔癢的刻畫一般,國產劇對女性自立自強的想像,依然停留在被命運推波助瀾,被男人左右扶持。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擁有一部不會被納入鄙視鏈的「女子劇」?

去年10月的優酷秋集發布會上,優酷首次對外宣布,將啟動《東京女子圖鑑》的正版授權中國版劇集開發。今晚8:00,以「北漂女孩」為描紅對象的《北京女子圖鑑》率先迎來曝光,另一部《上海女子圖鑑》也已匍匐在路上。

然而,從《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到《問題餐廳》,從《求婚大作戰》到《深夜食堂》,日劇IP的中國化之路總顯鎩羽而歸,也讓更多人為《北京女子圖鑑》的前景擔憂。

被無數個公號致以膜拜禮遇的《東京女子圖鑑》,隔著兩個國家相異的文化壁壘,況且扎中了大批中國女性的心;背靠「北漂」的故事富礦,國產劇能否順利開採出一部被大眾共鳴所認同的女性題材劇集呢?

在電視劇播出之前,捕娛記對話到《北京女子圖鑑》的監製、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站在製作者的角度,講述中國女性「北漂」、「滬漂」故事的「圖鑑」系列,對標的從來不是日劇,而是真實漂在大都市的中國女孩們的酸甜苦辣。

有什麼必要「翻拍」?

「北京上海都是超級都市,

裡面有很多鮮活的女性」

為什麼要翻拍?做一部原創有這麼難嗎?不論源頭來自哪裡,一旦扯上翻拍,中國觀眾總習慣投以抗拒。尤其是在幾部日劇翻拍接連水土不服,中國版《深夜食堂》甚至拿到豆瓣史上最低的2.3分之後,當優酷宣布要開發《東京女子圖鑑》的中國版,觀眾一時很難致以友好的微笑。

東京是一個超級都市,北京上海同樣也是超級都市,我們絕不是要把發生在東京的故事,在北京找個女演員再重新演一遍。」作為《北京女子圖鑑》這部劇的監製,阿里文娛大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認為首先需要糾正的是「翻拍」概念。她透露,現代女性題材一直是這兩年的一大熱點,實際上,在《東京女子圖鑑》播出之前,優酷就有製作一部聚焦都市女性劇集的計劃。因此在看到《東京女子圖鑑》後,優酷立馬行動,將版權拿在手上先。

至於即將看到的「北京」和「上海」兩幅女性生存圖鑑,將之理解為「翻拍」其實是不準確的,「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姐妹篇的概念。北京和上海跟日本截然不同,它們有非常不一樣的經濟發展以及娛樂消費環境。」自己就是「北漂」的馬筱楠認為,關於都市女性的生存進階,無論是東京還是北上廣,都同樣存在。

日本小鎮姑娘的內心,裝著對大都市東京的慾望;在駐紮著幾千萬外來人口的北上廣,來自中國四面八方的小鎮女青年,又何嘗不是被各種各樣的憧憬和野心填塞?在馬筱楠看來,五光十色的現代都市,孕育著無數個創作藍本,「我們這座都市裡,有很多鮮活的女性,她們又具備不同的姿態」。

另一重動機則來自市場需求。近兩年來,女性題材備受寵愛,接踵而上的「大女主」閃花了我們的眼睛,歌頌女性平權的外衣下,故事內核卻未見多少進步:大女主們一路開外掛的人生,並無法還原現代女性的真實面貌。這些都被優酷視為「圖鑑系列」出生的契機。

馬筱楠稱,「國產電視劇裡面出現的很多女主角,其實跟我們身邊的人距離是比較遠的。但是我們身邊又有很多精彩的女性。她們過著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但是這些精彩優秀的女性,基本上很少在我們日常看到的主流影視劇里體現出來。」從這個層面來講,《北京女子圖鑑》其實擁有濃烈的「書寫」和「記錄」的使命。

怎麼拍才能讓觀眾服氣?

「我們體驗的是大眾女子圖鑑,

而非《迷霧》那樣的傳奇」

從前年開始,一大波的日劇改編上馬,多年來被韓劇壓制一頭的聞名礦藏,突然一下遭到集中挖掘,挖出來的非但不是富礦,還屢屢帶出深坑。尷尬、不適、懸浮,這種觀感在這批被翻拍的日劇改編劇中十分明顯:氣質不符的選角,痕迹過重的表演,不合國情的台詞,更是讓眾多網友只看了國產版宣傳片就宣告「拔草」。

即便定位是姐妹篇而非翻拍,優酷的「圖鑑系列」依然躲不過被比照的命運。好就好在,相比《問題餐廳》、《深夜食堂》這些很難被「移栽」的文化,「漂」在大都市的小鎮姑娘,屬於放之四海皆有的共同景觀。區別在於,要怎樣找到最擊中國人的觀察視角。

馬筱楠坦言,日劇那種戲劇化的演繹方式,是不可能照搬到國產劇里的。女主角對著鏡頭冷峻犀利的自白,在日劇里看起來順理成章,一旦移植到國內,可能蒙受的是「神經病」的吐槽。每集的容量為30分鐘,全劇20集的篇幅,相比日劇20分鐘一集、全篇12集的體量,《北京女子圖鑑》看似被拉長了不少;但放在都市劇普遍奔40集的長篇大論,「圖鑑」的敘事風格無疑還是想向乾淨、利落靠近。

我們北京版叫做鏡像劇。一方面是因為鏡子在整個片子里是比較重要的線索的構成,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會在每集片尾有個彩蛋。彩蛋內容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這集發聲的所謂真實性,就像一個多稜鏡:你看到的是這一面,但現實的背後可能是另外一面。」

「你為什麼會來北京?」「為了夢想。」戚薇飾演的陳可,在最初面試找工作時,因為「夢想」的天真回答,而被面試官致以輕蔑一笑。但在幾年後尋求職業生涯進步的一次跳槽面試中,面對職場「女魔頭」顧映真的疑問,陳可已有一套熟練的應對心得。其中的變化與心理,相信能收割不少職場人的認同。

馬筱楠對此表示,所有情節展現的不光是陳可一個人物,王佳佳也好,姚梅也好,甚至是顧映真,「圖鑑」希望展示的是更多的人物剪影。「我們體驗的是北京大眾女子圖鑑,而不是一個像《迷霧》那樣的傳奇,不是像很多電視劇裡面,確實是一個小人物走上人生巔峰了。」

你可能看不到赤裸的慾望獨白

「中國女性不會像日本的這麼明確和決絕」

《東京女子圖鑑》最後一集結束得意味深長——四十歲的綾挽著備胎男走在東京街頭,迎面過來一養眼女子,通身頂級品牌當季新款,嫻雅優美,隨意淡然。女子傍著完美的丈夫、牽著溫順的狗,盈盈淺笑,令女主角綾抑制不住地幻想:如果那是我該多好!

我想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人」——日劇女主角綾渴望大城市的燈火璀璨,開誠布公地坦白自身的慾望,工作、戀愛、結婚,每一步都目標明確。她釣高帥富想逆襲出身,給有錢有品的老男人做情人為提升生活格局,到了該步入婚姻的而立之年,又找到標準中產男謀求現世安穩。一部中等成本的日本網劇,卻成功直擊中國都市觀眾的內心,引起討論狂潮,可能就在於它毫不掩飾人類噴薄的慾望,尤其是女子的慾望,這也是國產劇里最罕見的東西。

可北京女子畢竟不是東京女孩。一座城醞釀一種人,好比北京大妞和上海囡囡,不同的城市基因孵化出氣質各異的女性稱呼,「北漂」女孩理應有獨到的動人之處。

很多年後我才意識到,北京即將改變我,也改變著所有投入它懷抱的人」——《北京女子圖鑑》的正式片花中,端著咖啡站在落地玻璃窗跟前的戚薇,貌似平靜地道來這樣一句「感言」。與日劇和慾望舉杯共飲的坦率不同,中國姑娘們的生活喟嘆來得總要「溫和」一些。

在馬筱楠看來,北京和上海擁有各自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生態,從小城市、小城鎮擠進這兩座大都會的中國女性,與日本女性的出發點和表達強度不會盡然雷同。「我們對陳可的設定是80後、85前,對這一部分生活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女生,我們有做一些調研,就是她們來北京的動力可能關係到家庭與教育背景,但不會像日本的女性這麼的明確和決絕從小就有一個『我要去北京』的願望。這個可能是中國女孩跟日本女孩不太一樣的心態。」

女主陳可與她的扮演者戚薇,從履歷而言有那麼幾分契合:都來自四川小城,懵懵懂懂來到北京,隻身闖蕩。「人生到了下半場,就只剩下自己了」「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一個跟你有同樣慾望的男人,這就不是問題了」——藉助吳越扮演的顧映真之口,編劇讓一個「北漂」前輩來指教陳可,順便帶出都市女性的奮鬥心得。這種方式更接近國人的行事軌道,同時也可能顯得不如日劇那麼尖銳機敏。

馬筱楠不認為溫柔、偉光正的表達就一定假大空,她理解的現實主義不是非要與批判劃等號,也不是說主角舉止正統就是人設保護,「我們強調的就是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人生。還是希望這個女生在大多數時候選擇了善的一面,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和願望,而不是踩在別人的肩膀上,或者說用了不堪的手段獲得成功。我覺得這種價值觀是值得鼓勵的。」


推薦閱讀:

女孩子為什麼會被認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
國內現在女子戰隊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
如何客觀評價天龍中木婉清這個女子?
古代女子的梳妝過程是怎樣的?丨維森工作室

TAG: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