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直覺可能是錯覺?

1 一個有趣的實驗

快速閱讀下面兩個問題,並記住你的選擇。

問題1:以下的選項你會選擇哪一個?

A、肯定會得到900元

B、有90%的可能性會得到1000元

問題2:以下的選項你會選擇哪一個?

A、肯定會損失900元

B、有90%的可能性會損失1000元

大多數人在問題1中會選擇A,而在問題2會選擇B。

通過大量的類似的實驗發現,人們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中往往會選擇前者,而對於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人們往往會選擇「賭一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理智或者是非理智,我們真的能清楚的評價自己嗎?

非理性心理學告訴我們,你的直覺可能是錯覺。

由於我們大腦的思考機制,導致我們常跟著直覺走,而不自知。心理學家們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發現了很多類似的直覺思維的現象。

經濟學最著名的假設之一就是理性人,把人的決策行為看作遵循理性,遵循效用最大化。

而非理性心理學,會告訴你我們並非都處於理性之中,更多荒誕的行為往往發生在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智的時刻。

非理性心理學領域,最著名的研究學者丹尼爾·卡尼曼教授,他通過嚴謹的事實和科學的方法,告訴我們人類的非理性。

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其實有兩個思維繫統

想像傍晚時間,你走在公園的小路上,輕鬆的散步,此時如果向你提問3+2等於多少,你會很自然的回答,並且散步的行為還會繼續;然而如果提問改成13*26,通過丹尼爾的實驗發現,多數人會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

停下來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另一個思維繫統啟動的表徵。

我們的大腦存在著兩個思維繫統,系統1就像是大腦的自動反應模式,會根據我們的生活總結出無數下意識的反應套路,比如穿衣服、刷牙、開車等等無意識的大腦活動。

而系統2是一種更慢、更嚴謹,需要投入更多腦力的思考形式,而它就是做出的決策和判斷的幕後主使。

上面的過程,就是系統1向系統2求助的過程,當系統2收到求助信息後,就會立刻集中注意力處理,隨之而來,你就無意識的停下了腳步。

系統2是非常懶惰的,而系統1是24小時全天在線,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系統1經常會快速跳出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會出現我們經常被直覺牽著鼻子走,進入了非理性判斷而不自知。

專家的判斷與公式運算,孰優孰劣?

那麼善於思考的專家們的判斷,會更準確嗎?

一個有趣的故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家喜歡喝葡萄酒,他通過對波爾多酒生產年所提供的相關信息來預測該酒來年的價值。

因為優質的葡萄酒要想達到質量頂峰往往需要很多年,即使是同一酒窖的酒,因為年份不同,在價格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他的運算公式很簡單,主要通過天氣的三個特徵——夏季生長期的平均溫度、豐收期的降水量以及一個冬季的總降水量。

他運算所得到的葡萄酒期貨價格,與真實價格的相關係數超過了0.9,遠勝於對定價提供建議的專家。

為什麼專家的預測,不如簡單的公式?

丹尼爾的研究告訴我們,專家在判斷複雜信息的時候,會傾向於讓自己變得「聰明」,總是將各種特徵進行複雜的結合,而增加判斷的信息維度,往往會降低判斷的有效性。

而公式的運算,只是將簡單的特徵整合在一起,往往結果會更好。

這個理論在社科學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羅賓·道斯在他著名的論文中說明,將各種預測因素都權衡進入,整合出來的理想公式,形成複雜的數據運算沒有什麼用處。

善用外部輔助決策的工具!

人們經常會無意識的做出非理性的選擇,即使專家的專業判斷在某些時候也未必湊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應對決策的缺陷。

我們需要給自己做一份決策清單,來幫助我們減少「犯錯」,作出高能的決策:

1. 將瑣碎的事情交給系統1去打理;

2. 對於重要的問題,要有意識的調動系統2,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

3. 努力參考、採納外部的建議;

4. 學會向比我們更高階的機器決策需求幫助。

推薦閱讀:

醫保卡套現與大數據分析
信用卡評分模型(R語言)
你以為風控很重要?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準備跨境支付風險管理的專欄
刷臉機不是萬能的

TAG:風險管理 | 認知心理學 | 認知偏差 |